分享

心理咨询师不得不看的文章:心理咨询业应该怎么走?

 高行之 2018-01-17


高行之 

这是一个让行业内所有人在苦苦思考的问题。1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重要文章,阐述机遇期的问题。现在以这篇文章为指导,谈谈心理咨询业以后的发展方向问题。

笔者认为:

一、取消心理咨询职业资格证书,迎来了心理健康业的春天。取消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是中国最高领导层走向开放进步的关键性一步!职业资格考试,本来就是资产阶级垄断思维的产物,是把对束缚人类文明进步的垄断、歧视以行规、保障人民群众利益这样一些冠冕堂皇的口号或理由来美其名曰。尽管取消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但是最终,管理层顶住了压力,果断地取消了这一资格证。这反映了最高管理层的决心。这为中国心理健康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机遇。

然而,某些利益集团为谋取最大利润,正在酝酿成立什么心理咨询师组织,妄图占据或最大程度地占据心理咨询师培训这一好似巨额利益的蛋糕,为此正在暗中运作筹划。这值得社会高度重视。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心理问题的人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西方心理咨询的人群数量级大,是因为西方没有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我们不能拿西方的心理咨询需求量来计算中国的心理咨询需求量。而自从新文化运动就开始的“打孔家店”几乎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却没有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去替代、弥补,加之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人们心理压力骤然加大,这是导致中国人现阶段心理咨询需求量急增的根本原因。因此,在中国,心理咨询一定不是什么朝阳产业,这只是在中国现在这一特殊历史阶段的独特现象。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学理论研究已经得以发掘整理,并与现代心理学相结合,取得了重大突破性成果。这是中国坚定文化自信迈出的具有非常历史意义的一步!秉承“治未病”、“授人以渔”这一中国传统理念、心理健康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本土化心理健康理论、课程的推广、应用,,必将改变中国的心理健康行业格局,并将最终改变世界心理健康业格局,逐渐淡化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的作用,减少心理咨询的需求。世界心理健康业的主战场一定在预防教育上,而不是在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上。

四、随着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全面复兴,中国本土化心理健康理论将为全世界所接受,全面取代西方心理咨询。预防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成为主流。未来,心理咨询只是一小部分人的需求。而优秀心理咨询师却如同得道高僧一般,不是培训就可以培养出来的。所以,打算以心理咨询师为职业的人请慎重选择——咨询有风险,入行需谨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