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朱泥红泥傻傻分不清?是时候给自己科普一下了!

 剑宇s99zvlxcah 2018-01-17

接触了很多玩壶的朋友,发现玩壶的人各有偏重,有的人喜欢看款型,有的人喜欢看壶身的陶刻,有人则喜欢收藏老壶,等等...

最多的还是看中泥料的朋友。其实泥料的好坏首先代表了紫砂壶的基本要素,好泥料=好壶,不一定全对,但有它的道理。所以到了后面就是随着形、功、款、神韵等等逐步向上了,而这些基本上都需要对紫砂有深入了解的壶友欣赏。

所以欣儿觉得,没有经验的朋友可以只考虑泥料,如果是收藏,只有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才能练就慧眼识别真正值得收藏的壶,没有捷径可走,毕竟市场混乱,仿品赝品如此泛滥。

泥料向来是个说不完的话题,今天我们先从朱泥开始和大家讲讲,接下来的内容大多比较枯燥,有朱泥的基础知识,朱泥的特性和产地等等,比较多实例也会讲到。而之所以写朱泥,是因为朱泥是大家都挺喜欢的一个泥料。大部分泥料我们都有做,而泥料这种东西都很混乱,一支生一支的,也不希望大家在买壶的路上买到自己不喜欢的泥料,更多的是帮助不懂泥料的朋友对泥料有个认识。

而我们说到关注朱泥的“概念”,其实历史上并没有对朱泥有很明确的说法和定义,加上部分商家胡乱编造导致的曲解误会(当然不是所有壶商都是无良的,我们不要盲目对立,有一些壶商还是靠谱的)历史演变之下,朱泥的叫法也很多变化,其中细分出来的就不少了,如大红袍、黄龙皮等等,这个我们后面会讲到。

▲ 朱泥原矿

朱泥是矿层属性,是一种粘土质泥质岩,而书上记载朱泥是黄石岩层底层部分,这就容易和小红泥成为一个大品类,本身朱泥的收缩比和小红泥都差不多,因此特别容易混淆。你说看色泽?可是他们的色泽是否鲜艳,取决于风化程度和氧化铁的含量,风化程度高且氧化铁含量高的时候,成陶的色泽就会鲜艳,反之则是橙黄色,色泽较暗淡。

▲ 朱泥原矿和试片,颜色取决于烧制温度和物质含量

照这样来看,朱泥和红泥貌似差不多,你可以认为朱泥属于红泥的范畴,但是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矿源和泥性,不是色泽的深浅,一般来说,朱泥矿料主要在嫩泥矿里,原矿多在山表黏土层或者架土和嫩泥矿之间,由青白色的嫩泥风化形成,矿料呈泥块状,这一点都被主要的研究者和泥料专家认可的。

▲ 黄龙山的红泥原矿和各个温度烧制出来的试片,看看颜色相差

因从前赵庄盛产朱泥,素有朱泥赵庄的说法,记载说地表都是黄色土,烧制出来却是朱砂色,且收缩率远高于一般的红泥,这就满足朱泥泥料收缩比极高的前提,而又由于是朱砂色,基于这两点,赵庄的的朱泥,却是是朱泥无疑。

▲ 采紫砂原矿现场

按照通俗的说法就是:朱泥由嫩泥演变而来,红泥从白泥演变出来,都是风化出来的。大家知道,宜兴的陶土分甲泥、白泥、嫩泥,紫泥则是甲泥演变,红泥则是白泥演变,朱泥就是来自嫩泥演变。而朱泥和红泥虽然外观相似,本质却完全不一样。

▲ 红泥原矿,和朱泥是不是很像?

我们再看看朱泥是如何形成的。前面说到朱泥是夹在嫩泥层中的,质地疏松,雨水从地表渗入泥层,和嫩泥接触后沿着缝隙进入泥层深处,风化后自然成为了朱泥。有时候风化不均匀,会出现土黄色或者铁锈红夹带着青白色的泥块,被人们成为“夹花猪头糕”。

矿层雨淋风吹的,泥浆流失掉了,剩下氧化铁含量高的部分,使得泥质细腻,烧制出来色泽鲜艳,但这样的朱泥泡养后效果很不错。但同样在嫩泥矿层中,被风化过度了会形成“泥岩状(朱砂)”或者“泥核状(大红袍朱泥)。因此市面上这么多朱泥也会有不同的品类,主要根据外表效果、产地来区分,主要有黄龙山朱泥、赵庄朱泥、小煤窑朱泥之类的,但是他们的泥性差别不大。

略微可以知道一下的就是朱泥的泥性了,我们都知道紫砂主要就是云英石母等等这些矿物质组成,但是朱泥烧结的温度影响就非常大了,一般朱泥烧结温度在1110—1150℃之间,但是在烧到1110的时候,则是橙黄色的模样,断面也比较细密。1130℃是朱红色,1150就是深红色了,所以看颜色分辨产地有时候并不是那么靠谱,烧结温度不同导致的颜色不同,是比较难控制的,且朱泥的泥性比较重,难以黏合制作,因此不适合做大品,而市面上挑选的朱泥,收缩比最好不好超过17%,甚至是更高。

欣赏几把原矿朱泥制作的紫砂壶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