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涨知识:这些即将消失的中国传统节日你了解多少?

 夜黑心明 2018-01-18

时光流逝,世事变迁,一代人会有一代人的活法,无论如何变迁,一个民族之根是万万不能背弃的。但是,近代以来,有些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却因西方文化的冲击,而渐渐被国人淡忘,有人称之为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其实,这样的理解,老黄是不敢认同的,如果一个民族连自己的精神家园都找不到了,这该是何等悲哀?

涨知识:这些即将消失的中国传统节日你了解多少?

今天就说说过节吧,除了春节、清明、中秋这几个享受假日的传统节日人们会牢记不忘之外,年轻人们的心目中不能忘记的,恐怕当数情人节、愚人节及圣诞节、平安夜了。情人节一到,是一花难求,愚人节一到,是一饭难求,平安夜又是一果难求。而精明的商家们,近几年又搞了什么双十一光棍节、双十二购物节等等,不仅弄人们是目不暇接,还培养了一大批让老公们痛心疾首的败家娘们。

当你对这些泊来的洋节趋之若鹜时,你对中国的传统节日还了解多少呢?下面,老黄就帮你一同回顾一下那些我们先辈生活中非常重的传统节日吧!

涨知识:这些即将消失的中国传统节日你了解多少?

1/上元节

说起隋炀帝的功过是非,人人心里都会有杆自己的秤,这里且不说它。其实,隋炀帝还是个热爱诗歌的文学青年,比如,下面这就首诗,就是出自老杨之手: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这首诗的题目为《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写的是元夕观灯的盛况。这里的元夕就是上元。

上元节,又称元夕、天官节,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元宵节、灯节。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不独中国,与工们相邻的东南亚各国,也有过元宵的习俗。比如韩国,就把正月十五叫“正月大望日”,意为“望满月”;他们在这一天并不吃元宵,而吃混合糯米、高粱米、红小豆、黄米、黑豆等杂粮做成的五谷饭;喝“清耳酒”,祈愿新年不患耳疾,而且一年到头听到的都是好消息。

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涨知识:这些即将消失的中国传统节日你了解多少?

2/花朝节

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花朝节”的节期因时代、地域的不同而有二月十五日、十二日、二日的不同。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

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这首《咏花朝》写的就是旧时民间庆祝百花生日的盛况。

旧时江南一带以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这一天,家家都会祭花神,闺中女人剪了五色彩笺,取了红绳,把彩笺结在花树上,谓之赏红,还要到花神庙去烧香,以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

花朝节在全国盛行,据传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公元690-705年)。武则天嗜花成癖,每到夏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上行下效,从官府到民间就流行花朝节活动。

花朝节在唐宋时在宫廷、民间流传甚广,到了明、清时期,花朝节仍为文人雅士们时常提及,不知什么原因,这一传统节日后来却日渐消亡了。目前,花朝节仅存在于我国广西宁明、龙州一带壮族人民的生活中。

涨知识:这些即将消失的中国传统节日你了解多少?

3/上巳节

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上巳节,俗称三月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每年三月三,人们成结伴到水边饮宴、郊外游春。

杜甫曾写过一首名为《丽人行》的长诗,开篇即为:“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写的就是唐时长安人们上巳节出站踏青的盛况。

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

到了魏晋时代,上巳节逐渐演化为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称曲水宴)的节日,并由此而派生出上巳节的另外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要算王羲之与其友在会稽举行兰亭之会了,大家饮酒赋诗,论文赏景。王羲之挥毫作序,乘兴而书,成就了书文俱佳、举世闻名、被后人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涨知识:这些即将消失的中国传统节日你了解多少?

由于上巳日和轩辕黄帝诞辰是同一天,近年来不少专家积极倡议将三月三日同时设为'中华圣诞节',以扩大黄帝文化和上巳节的影响。比如,自2006年(农历丙戌年)开始,农历'三月三'在河南省新郑举办的祭拜先祖黄帝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就是对这上巳节的传承与弘扬。

涨知识:这些即将消失的中国传统节日你了解多少?

4/寒食节

相信下面这首诗大家都非常熟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就是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又名《寒食即事》)诗,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

寒食当天,家家禁烟火,只吃冷食。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后来因为寒食和清明离的较近,所以人们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

关于寒食节,唐代诗人卢象也写了一首《寒食》诗: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卢诗中的子推,就是晋国名士介子推,相传,寒食节就是为了纪念介之推的

涨知识:这些即将消失的中国传统节日你了解多少?

说的是春秋时节,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终于在众人的维护下,回国即位(即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对追随他一同流亡的近臣大加封赏,唯独漏掉了介之推。介之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的笨办法。但是,介之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涨知识:这些即将消失的中国传统节日你了解多少?

5/中元节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流传最广的就是,阎罗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后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

地狱大门打开后,有子孙、后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养;无主孤魂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任何人迹可至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举行设食祭祀、诵经作法等“普渡”、“施孤”布施活动,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从前,各地轮流进行普度,把七月前半月的每一天安排得满满的,据说引起孤魂野鬼的酗酒、殴斗事件;后来有些地方普渡便统一在中元正日七月十五举行。

《东京梦华录》、《梦梁录》、《帝京岁时纪胜》等等书籍中对中元节都有详细描述;中元节前几天,市面上就有卖冥器的,卖时鲜瓜果的,卖油饼馅饼乳饼丰糕的,色彩斑斓,叫卖声不绝于耳。还有在水面上放灯的习俗,意为招水中孤鬼来享祭。儿童们玩着纸扎的荷花灯,大的有七八尺,引人注目。到城外去祭墓的,络绎不绝,较之清明节尤胜。

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20世纪50年代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

涨知识:这些即将消失的中国传统节日你了解多少?

6/寒衣节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为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还有下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节”。

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据《礼记·月令》记,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已经死去的人怎么受赏呢?为他们'送寒衣'当是题中应有之义,上行下效,遂相沿成习。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人们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涨知识:这些即将消失的中国传统节日你了解多少?

7/下元节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

正月十五日中国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中国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与我们比较熟悉的上元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元节(七月十五民间所谓的“鬼节”)相比,而下元节被人们遗忘的比较久了,相关的民间风俗基本已经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