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个中国即将消失的传统节日,可惜!

 皇家书库319 2019-03-3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好,但随着外国文化的引入,越来越多的“洋节”在国内变得受欢迎,情人节人们只在2月14日庆祝,却忘了传统的七夕节,圣诞节甚至比春节还要热闹,我们的传统节日正在遭受外来文化的冲击,许多传统节日甚至已经在消失的边缘。
有人说这是时代的进步,但小编认为这是,这是民族精神的缺失,下面小编就盘点一下那些即将消失的传统节日,跟大家一起回顾下先辈们的精神家园!
1、上元节
上元节,又称元宵节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等。
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花朝节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举行。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还要到花神庙去烧香,以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
目前,花朝节仅存在于我国广西宁明、龙州一带壮族人民的生活中。
中国徐州,第三届花朝节开幕
3、上巳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我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古代以“干支”纪日,农历的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 古代,每逢三月时令,人们都去水边祭祀。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并由此而派生出上巳节的另外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
自2006年开始,农历"三月三"在河南省新郑举办的祭拜先祖黄帝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就是对这上巳节的传承与弘扬。
身着汉服庆祝上巳节的年轻人
4、祭祖节
祭祖节亦称“寒食节”,寒食当天,家家禁烟火,只吃冷食,有扫墓的习惯。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后来因为寒食和清明离的较近,所以人们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相传,寒食节就是为了纪念介之推的。
5、中元节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
传说在在七月,阎罗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后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后来有些地方普渡便统一在中元正日七月十五举行。
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甚至比七夕、清明还要热闹。到了50年代的时候,就被认为是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
6、寒衣节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为寒衣节,又称“十月朝”,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
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这一天也是在家的人给出门在外的亲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表示牵挂和关怀。
这些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节日里关于封建迷信的那部分随着科学的发展逐渐消失,留下的是朴素的心愿和美好的祝福,它们不该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