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温《伤寒论》320

 愚公移山之志 2018-01-18

320.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枳实五枚(炙)厚朴半斤(去皮,炙)大黄四两(酒洗) 芒消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味,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消,更上火令一两沸。分温再服,一服得利,止后服。

此条及以下两条多称之为“少阴三急下证”,是比较有争议的条文。陆渊雷认为“其病皆是阳明,……阳明下证,有酷似少阴者,医者遇此,常迷惑失措,今参以腹诊,则确然易知……必别有可下之脉证腹候,兼见口燥咽干,则津液将竭,当急下存阴耳”,以上这文字却也代表了多数临床医家的观点,即此三条确实是的当下之证,可从,临床当腹胀满、按之痛。比较有争议的是冠于条文的“少阴病”三字,有认为既然是阳明病,当改为“阳明病”;有的认为这是为提醒注意临床上有热极似阴情况,不必改;最令人信服的还是裴永清的观点,他认为:少阴肾本主二便,这是少阴阴虚在先,肠胃津液因之不足,无水行舟,燥积成热,正气为本,邪气为标,先病为本,后病为标,故称“少阴病”,正如叶天士所说:“热邪不燥胃液,必耗肾液”,腑实燥结成则真阴枯涸在旦夕之间,急则治标,“小大不利,则治其标”,是以行如此“急下存阴”之法,燥结去则当复救其少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