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23对染色体的动物除了人还有其他吗?

 cqyuanye 2018-01-18

除人类之外,恰好也具有23对染色体的常见生物有:

1、麂——现今所知最早的鹿

2、生活在东非大草原的黑马羚


而具有22对染色体的则有海豚和兔子,具有24对染色体则是我们最近的亲属,黑猩猩、大猩猩等大猿以及海狸另一种兔子和马铃。

让人诧异的可能是,为什么我们的近亲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不是23对?

人和现存大猿的染色体数目不同,对拒绝进化论,尤其反对人类来自进化的创世论者们来说真是个好消息,在他们看来这正是推翻达尔文进化论的好机会。因为达尔文明确说过人类很可能起源于大猿,鉴于大猿主要分布在非洲,因此人类的祖先也可能是在非洲起源的,这些猜测已经指导着古生物学家在非洲获得丰富的成果,让大众越来越相信人类不是神创的,而是起源于非洲。

但为什么现存大猿的染色体数目与人类不一致呢?

面对这个问题,生物学家们迎难而上。

1980年,Yunis首先发现黑猩猩的某两条染色体,经染色后产生的花纹(带型)可以大致拼接出与人类2号染色体的带型相似的结果,于是他把黑猩猩中的这两条染色体命名为:2A和2B染色体(科学家认定的2B)。并据此提出融合假说。1982年,Yunis和Prakash合作制出了染色体的高分辨率带型,更进一步的支持了融合假说。但仅仅是染色后的花纹相似,只能是旁证和后续研究的基础。

图示:染色体上的带型

图示:融合假说

要确证,我们需要知道染色体中DNA的序列,因为随机产生高度相似的序列,是无法理解的事情——这正是亲子鉴定的概率学基础——所以,如果融合假说是对的,那么我们有理由期待在人类2号染色体上,应该残留着端粒和着丝粒序列的遗迹。端粒和着丝粒都是独立染色体不可或缺的结构,这些结构都对应着独特的碱基序列,即便融合发生在遥远的过去(390万年前?南方古猿阿法种),DNA的序列已经发生了变异,但总应该有点遗迹。

更进一步的证据,等待了十年之久,这受限于DNA测序技术的发展,但科学的特点就是只要有前进的方向,那么对于重大的问题,我们总能等到一个答案。

1991年,IJdo通过测序发现残存在人类2号染色体中央的端粒序列,1992年Avarello再接再厉发现残存的着丝粒,这些序列都对应着黑猩猩的端粒和着丝粒序列特征!

2003年4月人类基因组完成,2005年黑猩猩基因组完成,通过计算机的全基因组比对,人猿共祖论有了最坚实的证据,而这场染色体数量风波,达尔文获得最终胜利。

这个曲折,告诉我们在生物演化中无不可变之物,染色体数量并非神圣不可改变。从前人们只在植物中发现染色体倍增,在短时间内形成新种。现在,我们可以说,在动物中染色体的融合也许也是能一夜成种的办法?因为,最初拥有23对染色体的大猿与24对染色体的大猿之间,生殖隔离的鸿沟一夜之间就成型了。这个随机偶然的事件,到底对人类的起源产生了多深远的影响?目前还没有答案,如果历史上没有发生过染色体融合事件,还会有人类诞生吗?现在 我们也同样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

咳咳,勇敢的少年啊............ 算了,学生物要谨慎,最好先发财再来学生物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