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州文化

 zqbxi 2018-01-18

韩州文化,一段辉煌的成就!

四平市区的历史不过百年,四平地区的历史其实应该就是梨树的历史,梨树县的历史就是偏脸城的历史。虽然二龙湖是战国时期建筑遗址,较早,但无文字可考。叶赫古城历史记载较多,但又是在偏脸城之后的明清时期。

韩州文化,一段辉煌的成就!

韩州古城遗址

梨树县城向北4公里处,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漫岗,就是偏脸城古城遗址。昭苏太河由漫岗南缘自东向西流过,城池筑于西北高,东南低的漫岗上,因方向偏斜,故称偏脸城。该城原为辽代九百奚营故地,后为金代韩州治所,始建于辽,毁灭于金代末期。在此,曾幽囚过大宋的两朝君主:徽宗,钦宗两年之久。在历史上留下重要一笔。2006年05月25日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韩州文化,一段辉煌的成就!

韩州:辉煌繁华过

城依山势修筑,西北高,东南低,方向南偏西23度。城墙夯土版筑,夯层厚10-15厘米。城平面呈斜方形,周长4318米,基宽12米,顶宽1米。四面城墙各开一门。东、西两门开在两墙正中,南、北两门开在两墙偏东部。各门均有瓮城,形似马蹄。城四角设有角楼,小楼台基呈圆形,高出城墙1-2米,角楼台基层面尚可见少量残砖碎瓦。

城内按地势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低北高。城内有两条南北走向的天然沟堑,东大沟和西大沟从城中偏北部发端,顺着山势穿过南城墙直达昭苏太河。城内已辟为耕地,靠近南、北门一带为村落。地表依稀可见古建筑遗迹。遗物俯拾皆是,遗物有大方砖、布纹瓦、兽面瓦当等建筑材料,还有大量的陶片、瓷片等。

距东大沟北端50米,有一条人工开掘的沟槽,当地居民称之为“金场”。曾出土过小金叶、金蝴蝶、金丝花等,造型别致,做工精巧。在西大沟东侧靠近城中高地北缘一带,琉璃瓦、花岗岩堆积十分丰厚。1983年出土一块长方形青色花岗岩石板,正面浮雕一幅外绕卷云的太极图案,此物印证了《三朝北盟汇编》关于“金国崇重道教、与释教同”的记载。

偏脸城出土文物十分丰富,完整器形很多。这些文物具有明显的辽、金时代特征。出土铜器多为铜镜,有双鱼纹铜镜、双龙纹铜镜、“京东东路保甲司勾当事官朱记”铜印、提梁瓜棱铜壶等。铁器多为六耳锅、铧、犁等。瓷器有绿釉三彩罐、玉壶春瓶、瓷狗瓷碗等。绿釉三彩罐是该城辽代最完整的一件文物。

韩州:“三迁”至此

金代的官员、才子王寂在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提点辽东路刑狱出巡辽东各地时曾经路过此地,并在《辽东行部志》一书中对韩州风土进行描写。

据《辽东行部志》记载,韩州治所从辽至金共有四处,其中迁徙三次。韩州的前身为三河、榆河二州,辽圣宗耶律隆绪当政时(983-1030)并二州为韩州,才正式有韩州之称。王寂称“三河本燕(今河北省)之三河县,辽祖掠其民于此置州”,说明辽之三河即原燕地之居民,并非燕地之三河县地。并二州为韩州,地点“在辽水之侧”,位于今哲里木盟科左后旗浩坦乡五家子古城,此为韩州最初的州治。后来,因为风沙太大原因迁移至白塔寨。白塔寨位于今辽宁省昌图县三江口乡小塔子屯,北邻梨树县,此为韩州州治首次迁移。再后来,因为辽水所侵的缘故,移于柳河县,此柳河县不是通化的那个柳河县,是今天的辽宁省昌图县八面城镇,此为第二次迁移。最后,又因为交通不便的原因(“州非冲途”),徙于旧九百奚营。这个九百奚营就是今天的梨树县偏脸城。此为第三次迁移。以上古迹今址,为吉林史家张博泉、段一平和辽宁省博物馆的武家昌先生考证所得,并得到史学界肯定。

韩州文化,一段辉煌的成就!

韩州:有个大明寺

王寂是当年三月十一日到达韩州的,夜宿大明寺。作者惜墨如金,只留下“大明寺”一处建筑的名字,大明寺占地有多大,庙内有僧侣多少、住持为谁,作者没有描写,至于千年前的韩州城内是什么样子,我们更是无从知晓。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到,韩州城一定繁华过。有城必有官署、有市井,有商贾云集,有车水马龙,肯定不是今天满地的青纱帐或苞米茬子。

韩州文化,一段辉煌的成就!

韩州:囚居宋二帝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11月,中原都城汴梁被金兵攻陷,北宋灭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耻”事件。从此,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二人沦为阶下囚,被俘北上,开始了悲惨的流亡生活。据《金史太宗纪》记载:“天会5年(1127年)10月,宋二帝自燕(今北京市)徙居于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天会6年7月,以宋二庶人赴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市东南),入见乾元殿,封其父为昏德公,子为重昏侯。10月,徙昏德公、重昏侯于韩州(今吉林省梨树县);8年7月,徙昏德公、重昏侯于鹘里改路(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市);13年4月,昏德公赵佶薨。”这段文字简单明了地记述了二帝囚居北国的时间与地点。

徽、钦二帝连同皇室成员等千余人到达上京不久,就被迁往韩州城,囚居达两年之久。史料记载,当时的韩州城经过辽金大战,居民寥寥无几,加之这里又地处塞外,十分荒凉凄婉。二帝举目而望,但见城郭破败不堪,人烟稀少,联想到亡国之恨,平添无限伤感。停留在韩州的日子,二帝带领皇室家族开荒垦田、修补房屋、自食其力,这些人从小过惯了锦衣玉食、颐指气使得日子,何曾受过这千般苦。

天会8年7月,二帝从韩州城迁至五国城,又开始了新的遭遇。清朝文人丁耀亢在其小说《续金瓶梅》第58回中描写道:五国城,沙漠极北之地,去辽阳三千余里。那是穷发野人居住的地方。看“五国城”地名来历就不得而知,“种有五夷(番邦),城名五国:野人国、凹哈国、狗儿国、鱼皮国、突厥国。”这里家家养狗,同食同寝,不食烟火,不生五谷,都是些番羌,靠打猎为生,以野物为食。这里严寒至极,到了五月才见塞上青草,不到两月又是寒冰大雪。因此都掘土穴在地窖中居住。不知织纺,以皮毛为礼,中原人不曾到此。二位皇帝到了此处四顾无亲,对面的都是蓬头赤足、高鼻鹰爪,不似人形;言语不通,全无礼节。徽、钦荒皇帝虽然治国无道,却有十分超人的才华,时常对月南望,不由自主的吟起诗句:“目断中原雁影稀,玉熙宫里梦依依,边庭五月生芳草,冰雪连天无路归。”“青衣万里一家同,五国投荒似转蓬。误信奸臣倾社稷,当时犹自说边功。”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的丧国之痛、惆怅之情。在这里,宋徽宗赵佶还写下了一篇著名的词——《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这篇作品收录在《宋词三百首》中:裁减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徽宗在北方看见烂漫的杏花,百感交集,表达的是内心的无限愁苦。这种愁苦也只有他们父子体会得最深了。

伴随着苦难之外,就是人格上的莫大耻辱。小说《说岳全传》第19回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二帝被押至金营,见金主立而不跪。老狼主吩咐左右,“把银安殿里烧热了地,将二帝换了衣帽,头上与他戴上狗皮帽子,身上穿了青衣,后边挂上一个狗尾巴,腰间挂着响鼓,带子上面挂了六个大响铃,把他的手绑着柳枝,将他靴袜脱去。”片刻,地面烧热,将二帝放上去,烫着脚底疼痛难忍,不由得乱跳,身上铜铃锣鼓俱响。金朝君臣看到这个滑稽场面,齐声大笑,饮酒作乐。 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两位皇帝自在经受了太多的苦难后,于金代天会13年(1135年)先后去世。五国城有一黑河滩,死人俱抛在里面,二帝的陵寝也在此地。可怜一国之君成为异乡孤魂,命运竟如此悲惨。

韩州文化,一段辉煌的成就!

偏脸城出土的文物

韩州文化,一段辉煌的成就!

偏脸古城出土的铜镜,镜边缘刻有两处铭文:“西京”、“韩州司使司”。

韩州文化,一段辉煌的成就!

偏脸城城墙遗址

韩州文化,一段辉煌的成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