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年四合院里的回忆--王一怡

 老北京的记忆 2018-01-18

     四合院,是华北地区民用住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四四方方或者是长方形的院落。 一家一户,住在一个封闭式的院子里,过着一种安逸、消闲、清静的日子,享受家庭的欢欣、天伦的乐趣,自然有一种令人悠然自得的气氛。

我童年的大部分时光是在东城区东直门内大街24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北京四合院里度过的,这里就是我的姥姥家。现在的东内大街标志性建筑要算是二环桥头那个被称作“簋”的容器了。不过以前那只是块三角地,夏天我们会去那乘凉逮蜻蜓。

童年四合院里的回忆 <wbr> <wbr> <wbr> <wbr> <wbr> <wbr>BY王一怡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丫头片子,从小在胡同里和伙伴儿们跳着皮筋儿,举着大扫帚满街跑着抓蜻蜓,和家里人在有院子里乘凉打扑克,和妹妹骑着小自行车串胡同呵呵,这就是我丰富且难以忘怀的童年生活。

 

童年四合院里的回忆 <wbr> <wbr> <wbr> <wbr> <wbr> <wbr>BY王一怡

东直门的院子是姥爷在解放初期用六袋面买的。刚解放的时候东直门住的大多是拉洋车和蹬三轮的工人,是社会最底层居住的地方。姥姥告诉我家里孩子多,姥爷怕孩子在外面被别人欺负,所以特意买了个院子,关起门来自己在院子里跑跑闹闹。刚搬来的时候有的房子塌了半面墙,还有的房子甚至是可以看到天,是姥爷自己一砖一瓦重新翻建才变成了后来的样子。当然,在九十年代初,家里又翻盖过一次,才有了后来的模样。

院子方方正正,南北厢房各三间,东西各两间,典型的四合院布局。从我有记忆的时候起,我就一直住在北屋东厢房里。家里的陈设至今我都清晰的记得。北屋最西边的房间是姥姥和姥爷的,中间的屋子相当于现在的客厅,一进门正对面是一张八仙桌,两边各摆一把太师椅。左右两边也分别摆着一对“老椅子”和一个小茶几。我们的房间除了一张大床,还有一个长桌子,妈妈说那叫“连三”,我也不是很懂,近似于咱们现在家中的一组矮柜。一个古老的梳妆台,上面插满了已经泛黄的黑白照片,斑驳的镜子已经照不清了,但姥姥每天还是会反复仔细的擦拭上面的灰尘。床头摞着两个大木箱子,很大很大,那时候玩藏猫猫总希望能躲进那箱子里面,可上锁了,我们从未打开过。南屋和北屋是截然不同的风格。好几位舅舅是在南屋结的婚,所以家具也自然是紧跟时代潮流。东屋有一间是厨房,另外一间储物,西屋是客房,不过后来有一间变成了小妹的房间。

姥姥没文化,跟姥爷来到城里后因为要照顾姥爷的起居和一大群孩子,一直没有出去工作过,只是靠在街道做点零碎的手工活贴补家用。六十岁以后的她则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看我们的身上。在我们这一辈儿孩子里,姥姥带大的不下八个,送走一个又来一个,几乎从未间断过。我算是这一拨里的倒数第三个,但却是呆的时间最长的一个。因为其他兄弟姐妹到了3岁就去上幼儿园了,可我从小厌恶极了上幼儿园,天天在班门口抱着我妈大腿号啕大哭,最后老妈无奈也只能把我交给姥姥带,直到六岁上学我才回到了自己家。姥爷是个裁缝,退休后就迷上了养鱼和种花。八十年代的时候,姥爷没事就骑着自行车从东城跑到昆玉河去捞鱼虫,有的时候还会把多余的拿到街上卖。记得一出胡同临马路就有一根电线杆子,姥爷就拿着桶坐在马扎上在电线杆子旁边卖鱼虫。中午姥姥做好饭了,我哦们就跑出去叫姥爷回家吃饭,一个人拎着桶,一个人抱着马扎就跑回去了。二老都是爱花的人,那个时候我记得院子里绿色植物多得数不过来,但最多的还要算是君子兰吧。在二老的影响下,我的姨妈和舅舅们也都是爱花的人,我们家现在还养着好多花。前些日子姥姥在我家住的时候不知道从大街哪儿带回来一棵什么草,在家里找了个盆就种上了,现在看看长势喜人啊!

院子中种着一棵香椿树。听大人们说,那是70年左右种的,经过数年的风雨洗礼,小树已经长成了大树,树杈想一把大伞,遮住了多半个院子。春天树发芽的时候,家人就会找出一根长长的木杆,在顶部绑着一只铁钩,大人们举着它把树上的嫩芽拧下来,我们一群小孩子就在院子里抬着头等,一有掉下来的大家就冲过去抢。然后用香椿的嫩芽摊鸡蛋或者拌面条都很香。夏天,树上的叶子越长越密,给我们送来了难得的荫凉,于是大家在院子里之气桌子,有人择菜,有人炒菜,我们则在一旁追逐嬉笑好不热闹的一番景象。喜欢十多口子挤在一起吃饭,到了周末、节日,四世同堂充满了乐趣。夏天在院子里吃饭最大的问题就是香椿树会“赐”给我们各种惊喜。比如一种绿色的很像毛毛虫但又比毛毛虫胖的虫子,我们叫它“杨砬子”,调到人身上,它爬过的地方会有炙热的疼痛感。还有就是各种虫子的排泄物。哈!不过这些麻烦远远比不上香醇输给我们带来的欢乐。记得香椿树会分泌一种棕色的汁液,然后凝固成一粒粒小球,我们总把那个东西当宝贝,说自己捡到了宝石。天热的时候,我们会用大澡盆接半盆凉水,然后从厨房头来洗涤灵,陈大人们不注意挤到水里弄出很多泡沫。因为有了它,我们能清凉的度过一下午的美好时光。

童年四合院里的回忆 <wbr> <wbr> <wbr> <wbr> <wbr> <wbr>BY王一怡

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在城里很少再看到四合院了,在北京的后来一带,作为旅游观光景点保留了大片的四合院。现在的四合院也不是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所能企及的了。随着2002年东直门内大街危房改造,我居住了近20年的四合院被拆除了,香椿树也被无情的锯掉了。原地盖起了无数高楼大厦,簋街川流不息的车流,彻夜不熄的霓虹,不绝于耳的叫卖,好不热闹的一条京城不夜美食街。但却早已找不见那一条条胡同,一座座小院。以前胡同口那简单的桥头饭馆,北新桥大华百货商场,东内副食商店早已不见了踪迹,唯有东兴楼还在那里,见证着东内大街的变化,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童年四合院里的回忆 <wbr> <wbr> <wbr> <wbr> <wbr> <wbr>BY王一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