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析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整合发展

 文博圈 2021-01-17

引言

博物馆具有收藏、科研和教育三大功能,因此博物馆也成了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保存的最佳场所,而从博物馆的定义的角度出发,它是征集、收集和保藏文物来进行社会教育的非营利机构,文化遗产又是人类历史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等价值的精神财富,这就表明了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之间所具有的一定程度的必然联系。

博物馆要发展,就必须有丰富的收藏品或文物,而文化遗产则通过博物馆这个载体,被博物馆很好的收藏起来,并得到科学的保护,进而向大众以展览的方式供人们欣赏和学习,以达到文化教育的目的,并且文化遗产在被利用的同时通过博物馆这个平台很好的保存起来,减少了对文化遗产的破环。

由此可以看到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关系,即尽可能使博物馆与文化遗产更好的结合起来,使博物馆与文化遗产均能受益,以此来达到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价值和意义的最大化。

一、 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理念

在全球化、多元化社会发展的背景之下,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理念也得到不断的被重新定义,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1届全体会议对博物馆的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是博物馆得到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博物馆的重新定义,可见它是将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与此同时,文化遗产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文化遗产也不单单是人类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在发展的同时,由刚开始到整个发展过程中,已经不能满足自身的独立性了,而是与其他学科尤其是博物馆结合在一起了,涉及到文化遗产的自身保护而更加的依赖于博物馆。

文化遗产的定义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文化保存价值,并经政府机构或国际组织指定或登录之物品,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进而衍生到了世界文化遗产并通过制度化的形式即《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将更加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制度进行合理的利用和保护,这也是文化遗产理念的不断更新。

同时,文化遗产由可移动到不可移动,由关注过去到未来,由物质文化遗产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有形文化遗产到无形文化遗产,可以说,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理念变化使得它们之间的结合更加的迫切。

迭部腊子口战役纪念馆

二、 甘南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现状

甘南藏族自治州,作为少数民族的居住地,其少数民族以藏族居多,其次是回族、汉族,因此甘南的博物馆风格以突出民族风格和民族团结为大主题,相应的其文化遗产也是民族特色比较鲜明,种类比较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甘南的博物馆事业也得了很好的发展。整个甘南州,下辖一个市和七个自治县。

迭部腊子口战役纪念馆

它包括以藏族为主的州府合作市,其自治县有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舟曲县、迭部县、卓尼县,还包括回族较多的临潭县,各个地区文化遗产风格不一,有其独特性。

迭部腊子口战役纪念馆

夏河的拉卜愣寺、迭部的腊子口遗址、临潭冶力关、卓尼大峪沟、碌曲的则岔石林等特色鲜明的物质文化遗产,还包括甘南藏族民歌、舟曲多地舞、碌曲锅庄舞、卓尼洮砚制作手艺、临潭万人扯绳赛、玛曲藏族民间弹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是呈现着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

临潭万人扯绳赛

而甘南博物馆以甘南州自治州博物馆为主,其博物馆藏品丰富,包括新石器与旧石器的器物、铜印等文物,还有民族服饰、革命文物等一系列的文物,但是一个大问题便是纵观整个甘南州,博物馆数量少之又少,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在博物馆的数量上至少没有增长。

碌曲锅庄舞

在2016全省“历史再现”工程中,很多地区的博物馆均有新增而甘南博物馆并无新增内容。

这样问题便出现了,博物馆的紧缺,使得地方的文化遗产并不能通过有效的措施得到保护,博物馆数量与文化遗产规模的严重不匹配,使得文化遗产不能借助博物馆这个平台有效保护,长期下来,很多的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了破环。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无法得到继承、宣传和有效保护,加上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大和民间的不重视,使得这些文化遗产逐渐的没落下去,比如卓尼巴郎鼓舞、甘南“楠木特”藏戏、舟曲织锦带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亡的严峻形势。

除此之外,在快节奏的生活下,由于人口的流动,青年人似乎不大关注当地的博物馆,也不了解当地的文化遗产,博物馆观众少之又少,为此甘南博物馆陷入尴尬境地,虽然当地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在剧院、广场等举办“楠木特”藏戏、民歌演唱等形式多样的大型宣传活动,但效果还是不明显。

由此可以看出,甘南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衔接层面和结合上出现很大的漏洞,文化遗产得不到有效的继承与发展,这正是甘南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现状所在。

三、 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结合的意义

(一)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平台。

博物馆的收藏、科研和教育的三大功能,使得博物馆成为文物保存保护的平台。随着文化遗产内涵的不断丰富,博物馆也逐渐从保护文物藏品到保护文化遗产。

因此可以借助博物馆这个平台,将那些文化遗产,尤其是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走访、调查、数据统计、征集等手段进行文化遗产的“回收”,使这些文化遗产进入博物馆领域,通过一些科学的技术很好的保存起来。

同时,进行一个公众展览,让文化遗产得到大大力的宣传,让人们了解并引起注意。

正如苏东海先生所言:

“博物馆的核心就是博物馆中的遗产,博物馆的使命就是让这些遗产的价值发扬广大”。

而且2001年和2005年国际博协两次发布战略计划,都提到要使国际博协成为“一个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方面令人尊重的声音”,所以说博物馆的平台化作用相当重要。

甘南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也不例外,文化遗产要得到很好的宣传与保护,就需要利用和发挥博物馆的作用,使甘南文化遗产得到大众化的认识与了解以及很好的保存保护。

(二)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的纽带。

毫无疑问, 纽带在两个事物之间甚至多个事物之间都充当着衔接和沟通的作用,博物馆也不例外。

文化遗产,要长时间的保护保存,就需要去继承和发展,显然,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遗产自身以无法做到继承和发展,而正好博物馆成为了一个很好的纽带,通过博物馆这个领域,运用现代科技,在博物馆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文化遗产得到了长久的保存,进而得到继承与发展。

比如,对于甘南则柔演唱、临潭新城花儿会等,通过利用新媒体技术,将它们进行数字化的处理,拍照、摄影录像以及人物的真实表演剪辑,并汇成文字资料进行博物馆的展览收藏。

临潭冶力关

还有像临潭冶力关、舟曲拉尕山、卓尼大峪沟等文化遗产,将景区内的相关历史典故、民俗传说等,可以通过实地的观摩学习、调查、运用新媒体技术汇成资料收藏和展览在博物馆,这样文化遗产便得到了明显的继承与发展,而博物馆在这种正好起到了一个纽带的作用。所以说,博物馆的纽带作用依然是很重要的。

卓尼大峪沟

(三)文化遗产成为博物馆丰富馆藏品的直接来源。

一个博物馆的规模大不大,就要看它内部的馆藏品数量丰富不丰富,博物馆要得到发展,馆藏品便成为了核心,而博物馆馆藏品的扩充,无疑,文化遗产成为了最佳的文物来源。

由于文化遗产内涵的不断广泛性和丰富性,使得文化遗产变得类型丰富,种类多样,通过征集使文化遗产进入到博物馆,不仅扩大了博物馆的馆藏品和博物馆的规模,也提高了博物馆的知名度,进而增加了博物馆对观众的吸引度。

如大型安多楠木特藏戏《唐东杰布》于2014年完成剧本创作,并于2015年赴北京、兰州等地进行演出,并于2016年将《唐东杰布》这个自甘南州成立以来自主创作、自主创排、独立完成的藏戏剧目,之后收藏于甘南州博物馆,曾一度引起了人们的观注和参观,可以说不仅丰富了馆藏品,也提高了博物馆的知名度。

因此文化遗产成为博物馆丰富馆藏品的直接来源,像甘南那些独特丰富的文化遗产应进行抢救性的征集收藏,纳入当地博物馆,这样当地博物馆规模也得到了扩大,馆藏品也便变得丰富了起来。

(四)文化遗产的多样化推动博物馆自身的变革。

文化遗产由最初的单一的文物的概念,逐渐多元化。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物质文化遗产又分为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它具有原真性和不可复制性,这就促使博物馆中的馆藏品尽量以最原真的形态陈列展览,过多的复制品或还原品都会影响博物馆的形象。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注重对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和活态化,并且强调对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这就促使博物馆对于馆藏品保存保护设施上的强化与提高,并且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来继承和发展好文化遗产。

由此可见,文化遗产的多样化推动了博物馆自身的变革。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博物馆为例,其博物馆以革命文物与民族文物最为特色,但是对于革命文物中的公文包、宣传标语、起草文稿等物件,同样也是文化遗产,这就促使了博物馆必须得从自身变革,提高保存的能力,加强保护设施的建设,方可以处理好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关系,不至于文化遗产在博物馆的这个场所得到破环,而没有发挥博物馆的功能。

四、 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整合发展

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作为两个互为交叉的学科,其两者之间的联系也是越来越密切,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脱离文化遗产的博物馆也难以发展下去,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结合需要多方面力量的的推动。

(一)政府的管理

政府在文化事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与规范化,需要财政的大力扶持,需要人事的调动管理等等,所以甘南州州政府在这上面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事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自2008年我国国有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本身对博物馆之间的竞争带来了压力,所以在博物馆与文化遗产在整合的过程中,则需要州政府在财政上的大力扶持,引导好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合理化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

除此之外,文化事业的发展又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所以在其引进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人为的破环、文物的倒卖、社会人员的干扰等很多不利的因素,影响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整合发展。

因此,州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完善相关制度规章,确保博物馆与文化遗产有序合理的发展。

(二)社会的支持

除了政府方面的扶持,社会力量也不容忽视。社会力量方面大多以团体或企业的形式来进行对文化事业的支持。

博物馆与文化遗产在整合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资金的短缺、人员的大量缺失、博物馆参观的冷场等事情,这个时候,社会力量则起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资金方面,社会力量中的企业可以以捐赠、募捐等形式来支持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整合发展,还有在其宣传方面可以通过赞助的形式,并提供平台,让更多的们去了解博物馆和文化遗产。

比如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曲艺或传统戏剧等,如甘南藏戏、玛曲藏族民间弹唱、舟曲博峪采花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社会力量,进行企业的赞助并去各地作一个巡回演出或演讲,已达到宣传的效果,这样以来使很多的人了解甘南的文化遗产,会很大程度的促进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整合发展。

(三)个人的配合

个人的配合既包括博物馆内部人员,也包括博物馆之外的人员,其作用同样很重要。

一个很好的例子那就是博物馆志愿者。

相比其他行业,博物馆毕竟不是一个很热门的行业,因此,博物馆经常会发生人员流失和人员不足的现象。无疑,志愿者在这里面则充当着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博物馆人员的不足。而博物馆志愿者本身突出自愿的这种性质,这就需要个体的配合和奉献,需要个人力量的支持。

个人方面通过自愿申请,达到一定条件并进行相关培训,从而开始博物馆工作,这样以来,人员的充足也会推动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整合发展。

除此之外,对于博物馆内部人员而言,内部人员则要尽职敬业,对待工作认真严谨,万万不可马虎大意,文化遗产中的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不能复制,一旦因为工作人员的马虎大意而被破环,其损失将是无法挽回的。可见,个人方面其的作用依然是很大的。

总之,只有政府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等多方面力量的配合,才能有效的推动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整合。因此对于甘南州的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整合发展,需要各方面协调配合并沟通好,促进甘南州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发展与结合,推动甘南文化事业的发展。

五、结语

博物馆的性质决定了它与文化遗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甘南社会经济的发展下,文化事业也向前推进,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发展就显的愈加重要了。

甘南丰富的文化遗产使得它有着很大的发展优势,而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又有很大的独特性,有着代表性的民族风格,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博物馆及文化遗产的发展的不匹配性,使得它又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甘南藏族自治州需要在全州范围内进行加大力度,来扩大博物馆的规模,既兼顾博物馆发展的数量,又要提高博物馆的质量。

同时对于文化遗产要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利用好博物馆的平台作用,要使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很好的保存与保护,由此来推动全州的文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45.

[2]张鲁,严建强.文化遗产理念的演进与博物馆的变革[J].自然博物学报(第2卷).2016,16(2):10-12.

[3]陈振耀.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安全体系的重构[J].中国博物馆学报,2016.4. 

[4]尹党周.甘南州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传承[J],甘南日报,2017,32(4),15-16.

[5]苏东海.国际博物馆理论研究的分化与整合-博物馆研究的两条思想路线札记[J].东南文化,2009.6.

[6]单霁翔.从馆舍天地到大千世界-关于广义博物馆的思考[J].国际博物馆,2010,3:69-75.

[7]尹党周.甘南州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传承[J],甘南日报,2017,32(4),15-1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