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書法經(655)楷体隶意的《郑长猷造像记》

 聽雨軒sjh 2018-01-18
 書法經(655
楷体隶意的《郑长猷造像记》
  
《郑长猷造像记》全称《云阳伯郑长猷为亡父母等造像题记》,位于龙门石窟古阳洞南壁,刻于北魏景明二年(501)九月。此造像记今存84字(“前”字仅刻半字),是最早出现翻刻本的“龙门造像题记”之一。
  
康有为认为,在《龙门二十品》中,《郑长猷》《杨大眼》《魏灵藏》《一弗》《惠感》《道匠》和《孙秋生》这七个造像记属于沉着劲重一类。北朝楷书承续魏晋楷书之变,碑刻中血缘最近的当属《龙门二十品》中沉着劲重这类。这些碑刻亦带有浓重的隶意,用笔在刀凿施加的变化下呈现出点画锋芒角出、转折棱角觚突的方整厚重、恣肆雄奇之势态。其中,《郑长猷》尤其突出。
  
沙孟海在《漫谈碑帖刻手问题》中列举了两个例子说明碑版刻手粗劣的问题,其中一个即是《郑长猷造像记》。他认为,此造像记文理不甚通顺,写手亦稚拙。他分析道:“第一行第一字应是‘前’字,未刻完,有漏笔。第二、第三两字官衔空格未填。第二行第一字应是‘郑’字,不知何故未写,或者写而漏刻。第二行末、第三行首有两个‘一’字。第三、四、五行‘一躯’两字头尾复举。第六行‘郑南阳’与郑长猷是何关系,也未叙明。似此草率劣迹,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体系篇》第二段言‘真楷之始,滥觞汉末’。下面列举《谷朗》《郛休》等十二品,其中有《郑长猷》在内,总的指出‘上为汉分之别子,下为真书之鼻祖’。把它提得极高,太过分了。”
  
康有为论北碑多为想当然之语,不可尽信。碑帖的临写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和三种方法。“两个步骤”指一开始作准确的临摹,从用笔的方圆藏露、提按顿挫,到字形、字势、重心和点画关系,尽量逼肖原作;待能够把握原作基本特征后,即可进入印象的临摹阶段——不必计较于用笔和结字的细节,而是从风格特征与神情表现上抓关键,突出个性面貌,加深自己性情、禀赋与范本的交流融合。“三种方法”指:相似法,即准确临写;尖锐化,即夸张原作的某些特点,突出原作的风格、技法倾向;整平法,即弱化原作过分的习气、缺陷以及刀刻对笔法的过分干预,使其向复原笔墨意趣的纸上书写靠拢。后两种方法有益于临写者提高和扩展自我的审美与技法。《郑长猷造像》很适合作这种尝试。

書法經(655) <wbr>楷体隶意的《郑长猷造像记》


《郑长猷造像记》拓片局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