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称《比丘慧成为亡父洛川刺史始平公造像记》。孟达文,朱义章书。北魏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九月刻。在河南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北壁。龙门造像名品之一。清乾隆年间为钱塘黄小松访得后,始显于世。楷书阳文。十行,行二十字。有方界格。题额楷书六字并阳文凸起,亦有方界格,为北魏石刻中所罕见。虽题有撰文,书丹姓氏,但无传不详。书法具有风骨,雄重遒密,于端谨中出以飘逸。具有龙震虎威之势,为北魏造像记之上品。 康有为《广艺舟双揖》列为〖能品上〗,并云:〖编临诸品,终于《始平公》极意疏荡,骨格成,体形定,得其势雄力厚,一生无靡弱之病。〗杨守敬《平碑记》云:〖《始平公》以宽博胜。〗 初拓本未经铲底,无字处皆露细麻点,字画锋棱宛然,〖公〗字未损末点,〖昌〗字未泐,〖鸟〗字四点齐。道光时,石经挖凿,字画锋棱大不如前。弥来已损十五、六字矣。 此碑字用笔茁实浑厚,棱角毕见,刀锋笔锋合一难分,可谓方笔之极轨。虽有界格为限,但字之大小倚正并不受拘束,极意肆宕。就每字观之,雄峻雄茂,气豪神强;然就整体观之,则又朴雅秀整,娼娟可爱。这种个体与整体有不同观感的妙处,应该是艺术上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 学习《始平公》,务须注意用笔,要学习露锋、铺毫和敛锋。要着意粗笔画与细笔画的间插。学习北魏诸造像先从此开始,然后再向纤巧清丽方面去追求,是一条便捷而易奏效的学程。
释文:《始平公造像記》 《比丘慧成為亡父始平公造像記》
现代书家费声骞评《始平公造像记》:“书法具风骨神气,端谨庄严中又有宽博飘逸之趣。近代书写榜书大字的北魏体书家,大多取法于此。” 传世的河南龙门造像题记拓片有《四品》、《十品》、《十品》、《五百品》,乃至《龙门会山》等等。最为有名的是《龙门二品》,基本代表了北魏书法风格。其中《始平公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和《魏灵藏造像记》是龙门造像记中字数较多、书法最精者,因此被称之为“龙门四品”。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说:“龙门造像自为一体,意象相近,皆雄峻伟茂,假意发宕,方笔之极轨也。” 《始平公造像记》,全称“比丘慧成为亡父洛川刺史始平公造像记》,朱义章传,刻于北魏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魏碑人都镌刻阴文,而此造像铭记却为阳文楷书,共10行,每行20宁,而且有横峰笔直的棋子格划出方界,是北魏刻百中罕见的一种。《广艺舟双楫》将此碑列为“能上品”,是方笔魏碑的极则。其用笔方折峻整、棱角分明,起笔处折锋顿笔,收笔处顿笔藏锋,笔力浑厚,所有点画均宽厚肥壮而不呆板;结字伸缩有变,字势风骨凛凛,一派魁伟雄姿。包世臣评之为“具龙威虎震之规”,康有为也说:“得其坍雄力厚,一牛无靡弱之病。”启功先生有诗赞云:“题记龙门字势雄,就中尤数始平公。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实在值得玩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