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魏 龙门十二品《始平公造像记》

 家有学子 2023-08-24 发布于甘肃

图片

图片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用笔

1.锋锐果敢,整峻大方。《造像记》中点的形状多呈几何图形状,以类似三角形的为多,但又不失饱满,起笔多侧锋入纸,露锋短促有力,向右下重顿后逆锋收笔,慢慢弹出,用笔锋锐果敢,在点画上显得整峻大方。2.逆锋行笔,笔含隶意。《造像记》用笔以方切为主,在线条运行过程中以逆锋行笔。3.浑厚沉实,亦露亦藏。《造像记》用笔方峻,和其他碑帖一样都是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但它和唐代楷书在笔法上的不同之处在于线条中段沉实浑厚,以斜锐之势收笔。4.笔势圆浑,流畅不滞。《造像记》为阳文碑刻,在外形上看似有些凝重呆滞,但在点画细节处却通过点画方向的变化和某些连带的点画表现出流畅不滞的书写性。5.用笔准确,骨力内含。《造像记》用笔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点画的起收笔处,特别是写钩的时候,至收笔处驻笔,笔锋聚拢,腕指齐力,翻毫向上,靠毛笔所蓄之力将笔锋送出。

结体

1.结构扁方,朴拙飞动。《造像记》全文结字以方扁为主,这是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的必然结果。横线以舒展为主,竖线则多短粗有力。2.结构欹侧,变化丰富。除了扁方结体,《造像记》单字结体也有纵长体势的,造就出了欹侧之势。3.抑左扬右,收放有度。《造像记》在结构上习惯压缩左边的部分而舒展右边,使整个字呈现出一种倾斜过来的梯形结构,向右呈辐射状。另外,《造像记》中单个字的结构收放对比也比较大,这是因为结字时中宫往往收得比较紧凑,而一些突出的主笔舒展开来正好与这种紧凑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使整个字上下之间的收放对比较大,呈梯形结构,有稳重感。

章法

《始平公造像记》全文皆用阳刻,逐字界格,在整个刻石系统中甚为少见。其章法一个总的特点是横竖成行,端正整齐、妙若天成。阳文镌刻正文,界格横竖交错的线条并不是笔直的,而是有粗有细,有弯有直。界格内的字与字之间的笔画配合也有伸缩。因此,界格根据格内字的结构变化而进行变化,构成了浑然一体的章法。

作品评价

清代书法家杨守敬《平碑记》云:“《始平公》以宽博胜。”清代书法家包世臣:“出《孔羡》,具龙威虎震之规。”清代书法家赵之谦:“北碑遗像中最佳者”。清代篆刻家胡震:“字形大小如星散天,体势顾盼如鱼戏水,方笔雄健,允为北碑第一”。近代康有为:“遍临诸品,终于《始平公》极意疏荡。骨格成,体形定,得其势雄力厚,一生无靡弱之病";"北碑《杨大眼》《始平公》《郑长猷》《魏灵藏》,气象挥霍,体裁凝重,似《受禅碑》”;“太和之后……诸家角出,方重则有《杨大眼》《魏灵藏》《始平公》”。(《广艺舟双楫》)现代书法家启功:“题记龙门字势雄,就中尤属《始平公》。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论书绝句》)

作品影响

《始平公造像记》是北魏书法全盛时期较早的作品,被认为是走向成熟的楷体书。清代乾隆年间被黄易发现,受到书坛重视,列入“龙门二十品”,又被列入“龙门四品”,胡震等书法家还将其推为诸品之首。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把此碑列为能品上。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魏碑体,对统一南北以后的隋楷、唐楷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始平公造像记》,全称《比丘慧成为亡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题记》,是由孟达撰文,朱义章书写的龙门石窟造像题记之一,石刻位于洛阳市南郊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刊刻于北魏太和二十二年。书体为楷书。为"龙门四品"和"龙门二十品"之一。《始平公造像记》记录了比丘慧成为亡父造佛像的缘由及愿望,石刻正文分纵向10行,每行20字,有方界格,石高75厘米,宽39厘米,额楷书阳文"始平公像一区"2行6字。文与格栏均阳刻凸起,是石刻中所少见的。此石刻已泯尽隶书痕迹,既有汉晋雍容方正之态,又具北方少数民族"金戈铁马"粗犷强悍之神,书法雄重遒密,端庄流逸,具龙震虎威之势,富有阳刚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