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典-聊城熏鸡

 微微传奇 2018-01-18

     聊城熏鸡又叫魏氏熏鸡、铁公鸡,是山东聊城的三大特产之一。聊城旧称东昌府,民间还有这么一句顺口溜,“东昌府,有三黑儿,乌枣、香疙瘩和熏鸡儿”,由此可见一斑。此菜形美、肉嫩、骨酥,色鲜味美,柔中带韧,香而不腻,入口余香深长独特,可下酒,又可佐茶。古往今来,过往聊城的商贾旅客无不争相购买。


      聊城熏鸡是由聊城北关魏家扒鸡店的魏永泰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创制的,故又称魏氏熏鸡。


故事从这开始

      清代时的聊城紧靠运河,交通便利,商贾云集。为了使扒鸡能远销外地,魏氏先辈魏永泰创制了能长期保存且风味独特的熏鸡。这种熏鸡水分少、皮缩裂、肉外露、味香浓,手掐无弹性,味醇美,嚼后齿颊留香,存一年都不变质。

      魏家扒鸡店在每年的农历十月至十二月成批制作,供全年销售。因其制作精细,风味独特,早在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前后,已美名远扬,成为聊城著名特产。

      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魏永泰四世孙魏金龙为熏鸡店命名日“龙胜斋”,寓“龙腾胜世”“翔龙致胜”之意,并请县知事陈庆蓄题写店名。


“铁公鸡”的由来

      至于聊城熏鸡后来怎么又有个铁公鸡的怪名字呢?

      话说1935年的一天,著名教授肖涤非在青岛收到一位在聊城的朋友寄来的包裹,打开一看是4只熟鸡,但是看起来黑乎乎、瘦骨嶙峋,还干巴巴的。肖教授也觉得奇怪,当时天气已热,这些熟鸡在途中又捂了多天,却没有变味。

      正好这天老舍先生邀肖教授下馆子小酌,肖教授就把鸡带去交给堂倌切开装盘。谁知,那鸡一经切开装在盘中就大为改观了,不再显得那么又黑又干,瘦得难看了,而是色呈栗红,熏香浓郁,老舍先生边吃边称赞:“别有风味,生平未曾尝试。”

      老舍先生问肖教授这是什么鸡,肖教授也答不上。老舍先生略一思索,便说:“这鸡的皮色黑里泛紫,还有点铁骨铮铮的样子,不是很像戏里那个铁面无私的黑包公吗,干脆,就叫铁公鸡”。接着,又引申开来,从济南大明湖铁公祠说到铁铉铁汉子的故事,说道:“山东既然有这一名胜古迹,管它叫铁公鸡,不也就表明它是山东的特产了吗?”此事一时广为流传,成力佳话。聊城熏鸡也便因老舍先生的美誉,得了个“铁公鸡”的名字了。


“龙胜斋”的由来

      抗战期间,这种熏鸡基本失传,解放后才逐步得到恢复。1984年,魏永泰老先生六世孙魏更庆重新启用“龙胜斋”老字号,恢复生产。而今人们又可以品尝到香而不腻、别有风味的聊城熏鸡了。

制作方法:

      聊城熏鸡的选料及制作均极严格,选用外形丰满,肉多肥嫩,体重2~3斤当年的无病公鸡,先加工成扒鸡,弄熏制而成。制作时,先把鸡宰杀洗净,放入清水中,烫泡一下即捞出,将水分控干。将鸡窝盘成型后抹上糖色,放入九成热的油锅中,炸至皮呈深红色时捞起,控净油。

      再往鸡腹内装入白芷、草果、枸杞、陈皮、党参、八角、桂皮、胡椒、葱姜等,把鸡置煮制的铁锅或陶罐中煮烂。最后把鸡悬起置于锯末烟火上熏制,锯末以沙柳、红松木为宜,并要掺入适量细土。一般熏3-4小时。在熏制过程中,烟量的控制至关重要,还要注意不断变动鸡的姿势。熏至鸡肉呈栗色,手掐无弹性时,涂上鸡油即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