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命门

 玄机向锋心人 2018-01-18
命门乃先天真阳所寄,其壮也,一由禀气厚,二由精不妄泄,三由志无所郁,则年虽老而尤壮,否则子後一阳不升,不能熏糟粕,化精微,是火不生土,脾胃益弱,法当降气、和肝、滋肾。降气则阳交於阴,和肝则不贼土,後天元气日长,肾足则真阴生,津液足,舌络荣养,则语言自利矣。且世无不阴虚而中风者,第须拨去一切,使心火不炎,则肾亦不燥,此又治之之本也。 '肥人多中风〔 河间曰:人肥则腠理致密而多郁滞,气血难以通利,故多卒中也。《医鉴》曰:肥人多中风者,以其气盛於外,而歉於内也。肺为气出入之道,入胖者气必急,急则肺邪盛,肺金勏? C胆为肝之腑,故痰涎壅盛。治法,先须理气为急。 '脏腑血脉之异〔 易老曰:中腑者,面显五色,有表症,而脉浮,恶风寒,拘急不仁,或中身之前,或中身之後,或中身之侧,皆曰中腑,其病多易治。中脏者,唇吻不收,舌不转而失音,鼻不闻香臭,耳聋而眼瞀,二便秘结,皆曰中脏,其病多难治。大抵中腑多着四肢,中脏多滞九窍。东垣曰:中血脉,则口眼嘴斜,中腑则肢节废,中脏则性命危,三者治各不同。 '中风症治〔 《正传》曰:中血脉而外有六经形症,则从小续命汤加减及疏风汤治之。中腑者,先以加减续命汤随症发其表。如兼中脏,则内有便尿之阻隔,宜三化汤、滋润汤。内无便尿阻隔,外无六经形症,宜养血通气,大秦艽汤、养荣汤。中脏者痰壅昏冒,至宝丹之类,或牛黄定志丸。又曰:风中五脏,舌喑眼瞀,宜排风汤、加减排风汤。但手足不遂,语言蹇涩,当从愈风汤以从中道,久服大风悉去。《保生秘要》曰:因腠理不密,风邪乘虚而入,始於中风,或起四肢麻木,或不觉疼而时疼者,皆因受风湿之过耳,其有口眼歪斜。风中经络,左身不遂。死血为瘫,右身不遂。痰湿气弱为痪,而左右瘫痪,为气血两虚也。口嘴语涩,皆因血虚火盛,而心气不润,宜当养心运动。 《纲目》曰:初中倒时,随即苏者,宜治;若不省者,宜掐人中;若痰壅,宜吐,口噤亦宜吐;若口开手撒遗尿者,为阳暴绝,速宜大料叁儀补接之。丹溪曰∶气虚卒中,浓煎叁、儀加竹沥姜汁服。又曰:凡中风,多是老年因怒而成。说怒火上升,所以昏仆不省,痰涎上壅,治宜豁痰降火。豁痰宜省风汤,降火宜防风通圣散。又曰:风从汗散,故治风多用发汗之药。又曰:续命、排风、越婢,悉能治风,而《千金》多用麻黄,以风邪非大汗不能除也。若自汗更用麻黄,反为大害。鳌按:中风多由气血虚衰,故多自汗者,《千金》用麻黄,或指壮盛人但为风痰所闭者言之,未可概施於虚弱人也。丹溪治风,用续命煮散,以为能复荣卫,却风邪所不可缺,良然,而换骨丹亦可叁用。《直指》曰:卒中即用开噤喷嚏法,次用摄生饮煎汤调苏合香丸三丸灌下,痰盛者加全蝎。 '中风绝症〔 《得效》曰:口开,心绝也。遗尿,肾绝也。手撒,脾绝也。眼合,肝绝也。鼻鼾,肺绝也。皆不治。五症中见一症尤可治。说初中则眼合者多,痰上则鼻鼾者多,惟遗尿、口开俱见为恶,以心为五脏主,肾为五脏根也。《纲目》曰:卒中风,若面赤时黑,主阳气上散,肾反勏�篯;兼遗尿、口开、气喘者,不治。又曰:中五脏之络者,口眼俱闭,可治;如口开、眼合、手撒、鼻鼾、遗尿及大吐大泻、下血吐血,皆死。丹溪曰∶肉脱筋痛,发直头摇上窜,面赤如斑,汗缀如珠,吐沫直视者皆不治。又曰∶动止筋痛,名曰筋活,无血滋筋故也,不治;又肝木劷? g,大便洞泄者,亦不治。 '偏活与痿病异〔《纲目》曰∶偏活者,手足为邪气阻塞脉道而然。痿病则阳明虚,宗筋纵,带脉不引而然。痱病有言变、志乱之症,痿病则无之。说痱病发於击仆之暴,痿病发於怠惰之渐,明是两疾也。 '瘫痪导引法〔 《保生秘要》曰:如患右手,以右手指右回头,目左而视,左患亦如之,各运气二十四口。如患左足,坐平橙子上,以左足踏右膝上,左手托脚跟,右手扳脚尖,转头向左,患右亦如之,用力扳之,能除风寒暑湿,远近瘫痪之症无不验。 '运 央〔 《保生秘要》曰:三提三咽,返念归元,兎猲一元,斡旋周天。左边兂氚戗鈗,於右手行央着意,引在左手,右亦如之,各运五口专气,须百日,候到气脉全。 '偏风导引法〔 《保生秘要》曰:左偏,於左内关穴掐之九九,擦之九九,次掐五指尖。右亦如之。 '运 央〔《保生秘要》曰:取效全用周天通关法。治中风方九十二 三化汤 '中脏〔 厚朴 大黄 枳实 羌活各三钱 水二碗,急火煎至一碗服。 麻仁丸 '又〔 厚朴 白芍 枳实各四两 大黄八两 麻仁三两另研 杏仁三两 蜜丸。 疏风汤 '中腑〔 麻黄三两 益智仁 杏仁各一两 升麻五钱 每用末五钱,水煎。 大秦艽汤 '血脉〔 秦艽 石膏甘草 川芎 当归 白芍 羌活 独活 防风 黄芩 白术 白芷 熟地 生地 茯苓细辛 天寒加生姜,春夏加知母。 养荣汤 '又〔当归 川芎 白芍生地 石菖 麦冬 远志 陈皮 乌药 茯苓 枳实 黄连 防风 羌活 秦艽 半夏南星 甘草各六分 竹茹一钱 姜三片 羌活愈风汤 '又〔 羌活 炙草防风 黄儀 川芎 独活 人叁 麻黄 细辛 枳壳 知母 甘菊 薄荷 白芷 当归杜仲 秦艽 柴胡 半夏 厚朴 熟地 前胡 杞子 地骨皮 蔓荆子各二两 茯苓黄芩各三两 生地 苍术 石膏 白芍各四两 肉桂一两 大寒後多加半夏、人叁、柴胡、木通。谷雨後多加石膏、黄芩、知母。季夏加防己、白术、茯苓。大暑加厚朴、藿香、肉桂。霜降後加当归、肉桂、附子。 此方治风中腑中脏,先以本药,之後用此方调理。凡中风内邪尽外邪除,当服此方以行导诸经,久则大风悉去,清浊自分,荣卫自和矣。易老云:此方疗肝肾虚,筋骨弱,精神昏,语言难,或瘦而偏活,或肥而不遂,或恐而健忘,或喜而多思,思忘皆精不足也,能安心养神,调阴阳,使无偏胜。 滚痰丸 '因痰〔 大黄,黄芩 沉香 青礞石 百药煎 水丸。 三生饮 '又〔 生南星 生白附子生川乌各一钱 木香五分 姜十片 一名顺气散。 此方治卒中风痰塞,昏仆不省,脉沉无热者。 龙星丹 '又〔 陈胆星 朱砂各三钱 黄连 黄芩各二钱 全蝎 防风 薄荷各一钱 冰片 牛黄 麝香各三字 加青黛一钱 蜜丸,樱桃大,别以朱砂为衣,不拘时,每噙化一丸。 凡中风多是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此方既治风热,又兼理痰,凡风、热、痰,无不治也。 凉膈散 '因火〔 连翘二钱 大黄芒硝 甘草各一钱 薄荷 黄芩 栀子各五分 竹叶七片 蜜少部 煎至半入硝。 清气宣风散 '又〔 当归 白术白芍各一钱 川芎 羌活 半夏 生地 姜蚕各八分 蝉退 赤苓各六分 防风 甘菊枳壳 陈皮 荆芥 升麻 黄连 山栀各五分 甘草生三分 姜三 枣二 此方兼治风热。 香茹饮 '因暑〔香茹 厚朴 扁豆子 甘草 沈氏中暑汤 '又〔 川连六发吴萸五粒泡水一二匙拌 知母一钱乾姜一分泡水一二匙拌 远志一钱 石菖蒲汁四五匙拌川贝母二钱熟艾半分泡水一二匙拌 枳实磨汁八分 羚羊角一钱 瓜蒌仁三钱 麦冬二钱 西瓜翠衣五钱 此金鳌自制方也。 此方专治暑邪直中心肝二经,不头疼,不发热,时躁烦,舌短,手足牵搐者。 附子麻黄汤 '因寒〔 麻黄 白术人叁 附子 乾姜 甘草 附子汤 '又〔 生附子 白芍 肉桂 人叁 甘草 茯苓各一钱 白术钱半姜七片 渗湿汤 '因湿〔 苍术 白术 茯苓 陈皮 猪苓 泽泻 香附 川芎 砂仁厚朴 甘草 灯心 生姜 行湿流气散 '又〔苡仁二两 茯苓两半 苍术 羌活 防风 川乌各一两 每末二钱,酒或葱白汤调下。 此方兼治风寒湿 ,麻木不仁,手足烦 软。 万金汤 '因虚〔 川断 杜仲 防风 茯苓 牛膝 细辛 人叁 肉桂 甘草当归各八分 川芎 独活 熟地 秦艽各四分 此方专能治风补虚,及手足风,累验。若手指无力,不半剂可愈。 本香调气散 '因气〔 木香 丁香檀香 藿香 砂仁 蔻仁 甘草 加盐少部顺气匀风散 '又〔 白术二钱 乌药一钱半 人叁 天麻各一钱 沉香 青皮白芷 木瓜 紫苏叶 甘草各五分 姜三片一方有枳壳一钱。一名匀气散。 此方专治中风,气虚不遂。 调气平胃散 '因恶〔 木香 檀香蔻仁 砂仁 乌药 藿香 苍术 厚朴 陈皮 甘草 加姜 桃奴丸 '又〔 桃奴七个另研 玳瑁镑细末一两 安息香去渣一两 上三味,同入银石器熬成膏,再用。朱砂、犀角各五钱,琥珀、雄黄各三钱,麝香、冰片、牛黄各二钱,桃仁十四粒麸炒,共为末。安息香膏和丸,芡实大,阴乾,密器封固,安放静室,每一丸,人叁汤下。 犀角散 '胆肝〔 犀角 石膏 甘菊 川芎 天麻 人叁 羌活 独活 黄儀白术 黄芩 枳壳 当归 防风 枣仁 白芷 甘草 羚羊角 此以下至独活散五方,皆须察病人气血之虚,加补气血药。 加味牛黄散 '包络心〔 羚羊角白鲜皮 牛黄 麝香 犀角 龙齿 防风天麻 独活 人叁 沙叁 茯神 升麻 远志 甘草 冰片 朱砂 铁粉 麦冬 天竺黄 防风散 '胃脾〔 防风 麻黄 人叁 川芎 附子 肉桂 黄儀 赤苓 枣仁白术 桑皮 独活 甘草 羚羊角五味子汤 '大肠肺〔 五味子 杏仁 肉桂 炙甘草 防风 赤芍 川芎 川椒独活散 '膀胱肾〔 川菊 独活防子 当归 石菖蒲 防风 天麻 川芎肉桂 山萸肉 枳壳 丹叁 牛膝 甘草 细辛 白术 以上五方,皆中腑而兼中脏者。摄生饮 '初服〔 南星 半夏各钱半 木香 苍术 细辛 菖蒲 甘草各一钱姜七片 此方治卒中不省,无热者。 苏合丸 '又〔 犀角 白术 香附朱砂 诃子 荜拨 木香 檀香 麝香 丁香 安息香各二两 龙脑香 熏陆香 苏合香各一两 六君子汤 '气虚〔 人叁 茯苓白术 炙草 半夏 陈皮 四物汤 '血虚〔 川芎 当归 白芍 地黄 八珍汤 '气血虚〔 人叁 茯苓白术 炙草 川芎 当归 白芍 地黄 疏风饮 '口眼〔 人叁 黄儀 当归 白芍 秦艽 升麻 防风 葛根 苏木钩藤 红花 加酒。 地黄饮子 '语言〔 熟地 巴戟山萸 附子 茯苓 菖蒲 远志 麦冬 官桂 肉苁蓉 金石斛 五味子 姜三 枣二薄荷五叶 此方治中风舌喑,足废,肾虚,其气厥不至舌下。 神仙解语丹 '又〔 白附子 菖蒲远志 全蝎 羌活 南星 天麻 姜蚕 等分,蜜丸,姜汤下五七十丸。一名解语丸。 涤痰汤 '又〔 南星 半夏 枳实橘红 人叁 菖蒲 竹茹 茯苓 甘草 加姜。 八味丸 '又〔 熟地 山药 山萸丹皮 茯苓 泽泻 附子 肉桂 加味转舌膏 '舌喑〔 连翘 远志柿霜 薄荷 菖蒲 山栀 防风 桔梗 黄芩 甘草 犀角 大黄 川芎 元明粉 朱砂为衣,蜜丸,食後、临卧各二钱,薄荷汤下。 平胃散 '肢废〔 苍术 厚朴 陈皮 甘草 五苓散 '又〔 白术 肉桂 茯苓猪苓 泽泻 蠲 汤 '体疼〔 当归 白芍 羌活 姜黄 黄儀 甘草 姜 枣 当归拈痛汤 '又〔 葛根 升麻防风 羌活 茯苓 猪苓 知母 甘草 人叁 苦叁 茵陈 泽泻 白术 苍术 当归 铁弹丸 '又〔 五灵脂二两 川乌一两 乳香 没药各五钱 麝香二钱 水丸,弹子大,每一丸,薄荷酒下。 此方专治中风嘴斜,瘫痪,涎潮语涩,筋挛骨痛,应是风疾,无不治之。 十全大补汤 '又〔 人叁 茯苓白术 甘草 川芎 当归 白芍 地黄 黄儀肉桂星香散 '痰涎〔南星 木香 加姜。二陈汤 '又〔 茯苓 陈皮 半夏甘草生脉散 '遗尿〔 人叁 麦冬 五味子当归六黄汤 '易汗〔 当归 生地熟地 黄柏 黄芩 黄连 黄儀青皮白芍汤 '善饥〔 青皮 白芍柴胡 山栀 人叁 白术 茯苓 甘草桂枝汤 '风邪〔 桂枝 白芍 甘草 姜 枣玉屏风散 '表虚〔 儀附汤 '气虚〔 六味地黄丸 '气虚〔 熟地 山萸山药 丹皮 泽泻 茯苓 加减牛黄清肺心汤 '神昏〔 人叁茯神 麦冬 山药 胆星 白术 雄黄 甘草 犀角 朱砂 牛黄 冰片 麝香 金箔羚羊角 枣肉加蜜丸。 至圣保命丹 '又〔 贯众一两 生地七钱 大黄五钱 板蓝根 青黛各三钱朱砂 牛黄 蒲黄 薄荷 珍珠 冰片各钱半 麝香一钱 蜜丸,金箔为衣。 史国公酒 '瘫痪〔 当归 虎骨羌活 鳖甲 防风 牛膝 秦艽 蚕沙 杜仲各二两 杞子五钱 茄根八两 无灰酒十斤 加减润燥汤 '左偏〔 酒白芍二钱当归钱二分 川芎 茯苓 白术 南星 半夏 天麻各一钱 酒生地 熟地姜汁炒 盐炒陈皮 酒炒牛膝 酒黄芩 枣仁各八分桃仁 羌活 防风 薄桂各六分 酒红花炙草各四分 酒黄柏三分 加竹沥、姜汁。一名愈风润燥汤。 此方专治左半身不遂,属血虚与死血。 祛风除湿汤 '右偏〔 白术钱二分酒当归 茯苓 酒黄莲 酒黄芩 陈皮 赤芍 半夏 苍术 乌药 枳壳 羌活各一钱人叁 川芎 桔梗 防风各八分 白芷七分炙甘草五分 姜五片 此方专治右半身不遂。 换骨丹 '风痱〔 苍术 槐实 桑皮 川芎 白芷 人叁 防风 首乌 威灵仙 蔓荆子各一两 苦叁 五味子 木香各五钱 冰片 麝香各五分 以麻黄煎膏,和捣万杵,每两作十丸,朱砂为衣,每取一丸,磨温酒半盏,以物合定,不透气,食後、临卧各呷咽之,衣覆取汗,即自差。 此方专治中风嘴斜瘫痪,及暗风、风 。 疏风顺气丸 '又〔 制大黄五两车前子二两半 槟榔 郁李仁 火麻仁 菟丝子 牛膝 山药 萸肉各二两 枳壳 防风 独活各一两 蜜丸。 此方兼治大便秘结,真良方也。久服精神康健,尤宜老人。 八宝回春汤 '又〔 白芍钱二分黄儀八分 白术六分 茯神 半夏各五分附子 人叁 麻黄 黄芩 防己 香附 杏仁 川芎 当归 陈皮 防风 肉桂 乾姜甘草 熟地 生地各四分 沉香 乌药 川乌各三分 姜三 枣二 此方八味去风,八味和气,八味活血,说气血和平,荣卫调顺,则风症自去,故治一切风虚症。 牛黄清心丸 '风懿〔 山药七钱甘草五钱 人叁 蒲黄 神曲各二钱半 犀角二钱大豆黄卷 肉桂 阿胶各钱七分半白芍 麦冬 黄芩 当归 防风 朱砂 白术各钱半 柴胡 桔梗 杏仁 茯苓 川芎各钱二分半 牛黄钱二分 羚羊角 冰片麝香各一钱 雄黄八分 白敛 炮姜各七分半 金箔一百二十方内四十方为衣 大枣肉二十枚蒸研膏,和炼蜜丸,每重一钱,温水下。 此方专治卒中风不省人事,痰涎壅,精神昏,语言塞,口眼嘴斜,手足不遂等症。 导痰汤 '又〔 半夏 南星 赤苓枳实 橘红 甘草 本方加香附子、乌药、沉香、木香,名顺气导痰汤。加黄芩、黄连,名清热导痰汤。加羌活、白术,名祛风导痰汤。加远志、菖蒲、朱砂、黄连,名宁神导痰汤。 此方专治中风痰盛,语涩眩昏。 防风通圣散 '暴仆〔 滑石钱七分甘草钱二分 石膏 黄芩 桔梗各七分 防风 当归 川芎 赤芍 大黄 麻黄 连翘薄荷 芒硝各四分半 白术 荆芥 山栀各三分半 姜五片 此方冶风、热、燥三者之总剂也。 肾沥汤 '暴喑〔羊肾一具 生姜二两切 磁石两七钱 水一斗,煮取五升,再入元叁、白芍、茯苓各两二钱半,黄儀、川芎、五味子、肉桂、当归、人叁、防风、甘草各一两,再煮取一升,分二服。 此方专治肾脏风,语音蹇涩。 清神解语汤 '又〔南星 半夏各一钱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 麦冬 远志 菖蒲 陈皮 茯苓 乌药 枳实 黄连 防风 羌活 甘草各五分 竹茹钱半 加姜汁、童便、竹沥冲服。 此方专治中风痰迷心窍,语言蹇涩,不省人事。 资寿解语汤 '又〔 羚羊角 桂枝各一钱 羌活 甘草各七分半 防风 附子枣仁 天麻各五分 竹沥五匙 姜汁一匙 此方专治风中心脾,舌强不语,说心之别脉,系於舌本,脾脉亦挟咽,连舌本,散舌下也。 牛黄定志丸 '蒙昧〔 朱砂 半夏各二两 雄黄 天麻 甘草 乌蛇肉各一两西珀七钱半 牛黄 冰片 全蝎 姜蚕 附子 牛膝 南星各五钱 麝香二钱半 蜜丸,芡子大,人叁、薄荷汤嚼下一丸。 此方专治心脏中风昏冒,精神不守,此药压惊镇心,化涎安神。 祛风至宝丹 '又〔 滑石两半 川芎 当归各两二钱半 甘草一两 白芍 防风各七钱半 白术六钱半 石膏 黄芩 桔梗 熟地 天麻 人叁 羌活 独活各五钱栀子三钱 连翘 荆芥 薄荷 麻黄 大黄芒硝 黄连 黄柏 细辛 全蝎各二钱半蜜丸弹子大,细嚼,茶、酒任下。此即通圣散加味。 此方专治风中脏,昏冒及风热。 二叁丹 '又〔 丹叁 熟地 天冬各两半 茯苓 甘草 麦冬各一两 人叁远志 朱砂 菖蒲各五钱 蜜丸,清晨以羌活愈风送,或临卧再以羌活愈风汤送下四白丹。 此方专治中风後健忘,能养神、定志、和血。 四白丹 '又〔甜竹叶三两 白芷一两 白术 白茯苓 砂仁 香附 防风 人叁川芎 甘草各五钱 薄荷 羌活 独活各二钱半 细辛 知母各二钱 白檀香藿香各一钱半 牛黄 冰片各五分 麝香一字 蜜丸,每丸重一钱。临卧,以羌活愈风汤下。 此方专治中风昏冒,能清肺气,养魂。 透冰丹 '风热〔 制川乌二两再盐炒去盐 威灵仙 大黄 山栀 茯神 茯苓蔓荆子 益智仁 仙灵脾 天麻 白芷各五钱 京墨醋? 茯 @麝香各一钱二分 蜜和,捣千杵,丸桐子大,薄荷汁同温酒下二三丸。 此方专治风热毒,上攻头面,肿痒,痰涎壅塞,口乾胸烦;下注腰脚,肿痛生疮,大小便秘,及瘫痪等症。 天麻丸 '又〔 生地四两 羌活三两半 当归二两半 天麻 牛膝 元叁 杜仲 独活各两半 附子五分 蜜丸 小续命汤 '又〔 防风钱半 防己肉桂 杏仁 黄芩 白芍 人叁 川芎 麻黄甘草各一钱 附子五分 姜三 枣二一方无附子、防己,有当归、石膏。 此方专治卒中风不省人事,嘴斜瘫痪,喑 麻木,眩晕,初中无汗表实等,及治一切诸风症。凡中风,六脉浮紧,风气太盛,心火爆升,痰涎壅遏於经络之中,宜小续命汤。用附子以其禀雄壮之资,而有斩关夺将之势,能引人叁辈并行於十二经,以追复其散失之元阳,又引麻黄、防风、杏仁辈散表,开腠理,以驱其在表之风寒,又引当归、川芎辈入血分,行血养血,以滋养其亏损之真阴。或加石膏、知母,以降胃火。或加黄芩,以清肺金。若病势稍退,精神稍复,辄当改用丹溪之法,以补气血消痰之剂,以调养其本气,此急则治其标,与夫标而本之之治也。 排风汤 '又〔 麻黄 独活 赤苓各一钱 白术 肉桂 川芎 杏仁 白芍防风 当归 甘草各八分 白鲜皮五分 姜三 枣二 人叁顺气散 '气虚〔 麻黄 人叁川芎 陈皮 白芷 白术 厚朴 桔梗 甘草各一钱 乾葛七分半 人叁 乾姜各五分姜三片 枣二枚 薄荷七叶 乌药顺气散 '气滞〔 麻黄 陈皮乌药各钱半 川芎 姜蚕 枳壳 桔梗各一钱 乾姜五分 甘草三分 姜三 枣二 此方专治一切风疾,先服此疏通气道,然後进以风药,又治瘫痪及历节风。 定风饼子 '防再发〔 天麻 川乌南星 半夏 姜蚕 川芎 茯苓 生甘草等分,姜汁丸,芡子大,作饼子,朱砂为衣,每一饼,细嚼,姜汤下。 此方亦能预防风疾。 滋润汤 '中脏〔 当归 生地 枳壳 厚朴 槟榔 大黄 麻仁 杏仁各一钱羌活七分 酒焙红花三分 此方治风中脏,二便闭涩,先服此药,後以羌活愈风汤调理。 至宝丹 '又〔 犀角 朱砂 雄黄西珀 玳瑁各一两 牛黄五钱 冰片 麝香各钱半金箔五十片半为衣 银箔三十片安息香,酒滤去沙土,净一两,熬带和匀,一两作四十丸,每奶人叁汤下,日二三服。安息香性硬难化,仓卒难用,如欲急用,炼蜜丸亦可。 此方兼治卒中,急风不语,不省人事。加减排风汤 '又〔 天麻二钱 苍术一钱 防风 川芎 羌活 独活各八分麻黄七分 白鲜皮 当归 白芍 白术 半夏 赤苓 黄芩 杏仁 甘草各四分 姜三片 加减续命汤'中腑〔 防风钱半防己 桂枝 杏仁 黄芩 人叁 白芍 川芎 麻黄甘草各一钱 附子五分 姜三枣二 此小续命汤方也。凡风中腑,今人不分表里虚实,故张易老授东垣以六经加减之法。如太阳中风,无汗恶寒,麻黄续命主之,本方倍麻黄,防风、杏仁也。有汗恶风,桂枝续命主之,本方倍桂枝、白芍、杏仁也。阳明中风,无汗身热,不恶寒,白虎续命主之,本方桂枝、黄芩,加葛根一钱四分也。太阴中风,无汗身凉,附子续命主之,本方倍附子、甘草,加乾姜七分也。少阴中风有汗无热,桂枝续命主之,本方倍桂枝、附子、甘草也。六经混淆,系之於少阳、厥阴,或肢节挛痛,或麻木不仁,羌活连翘续命主之,本方一两,加羌活一钱、连翘钱半也。 省风汤 '去痰〔 防风 南星各二钱 半夏 黄芩 甘草各一钱 姜十片 此与导痰汤相合,煎服尤妙,可以散风、豁痰、降火。此方专治卒中风不省有热者。 续命煮散 '风虚〔 桂皮七分半防风 独活 人叁 当归 细辛 葛根 白芍 川芎熟地 远志 半夏 甘草 荆芥穗各五分 姜三片 开关散 '开噤〔 南星末五分 冰片一字 研和,以中指蘸药末揩齿二三十度,其口自开,每用半钱至一字,端午日合尤佳。一法,以乌梅肉和南星、细辛末擦牙,口自开,便可下药。三阳之筋并络入颔颊,扶於口,诸阳为风寒所客,则筋急,故口噤不开。 巴豆熏法'又〔巴豆去壳,纸包捶油,去豆,以纸捻作条,送入鼻内,或加皂角末尤良,或烧烟熏鼻内亦可。 通关散 '取嚏〔 细辛 皂角 薄荷 雄黄各一钱 为末,每少部,吹入鼻中,有嚏可治,无嚏不可治。一方南星、半夏、皂角等分为末,用如上法。 此方专治卒中风,中噤不省,气寒,用以吹鼻。通顶散 '又〔 石膏二钱 藜芦川芎 细辛 人叁 甘草各四分 共为末,每取一字吹鼻,即提起顶中发即苏,有嚏可治,无嚏不可治。 搐鼻通天散 '又〔 川芎 细辛藜芦 白芷 防风 皂角 薄荷 等分,为末,用如上法。 皂角散 '取吐〔 皂角 莱菔子等分为末,每二钱,水煎,尽服即吐。 巴豆丸 '又〔 巴豆二枚去皮膜白矾如拇指大一块为末 上二味,瓦上? O豆焦赤为度,蜜丸,芡实大,每一丸,棉裹,放患人口中近喉处,良久,吐痰立愈。此二方专治中风痰塞,吐之立愈,虽垂死者亦效。 熏 法 黄儀防风汤,浓煎数斛,置於床下,令气如烟雾熏之,口噤自能渐开。此方部胤宗治王太後中风法也。丹溪曰:中风脉沉口噤,非大补不可。若用有形汤药,缓不及事,熏以黄儀防风汤,使口鼻俱受之,此非智者通神之法不能也。说人之口通乎地,鼻通乎天,口以养阴,鼻以养阳。天主清,故鼻不受有形而受无形。地主浊,故口受有形而兼受无形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