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九世纪世界贸易金额最高的商品是什么?答案太悲催:鸦片!

 铁血老枪 2018-01-18

作者:金满楼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史系由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对于鸦片这个词,国人可谓恨之入骨。但吊诡的是,近百年来对待鸦片的政策却多有反复。

据《剑桥中国晚清史》的统计,在鸦片战争前,鸦片贸易占到中英贸易的一半以上,而在整个十九世纪,鸦片是世界贸易中交易金额最大的单宗商品。

其中,最高峰出现在1879年,鸦片输入量高达94835箱,合1312万英镑(约5200万银元),当时闻名上海滩的怡和洋行和沙逊洋行都是著名的鸦片贩子。

“洋药”(进口鸦片)潮水般涌入的同时,作为货币使用的白银不断外流,这对于一个“银本位”国家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为此,清廷想出了一个“进口替代”的高招,那就是准许本国种植罂粟,这样的话,“内陆之种日多”,“夷人之利日减”,“迨至无利可牟,外洋之来者自不禁而绝”。

十九世纪世界贸易金额最高的商品是什么?答案太悲催:鸦片!

在此思维启发下,就连林则徐也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改变了之前的强硬主张,其认为:

“内陆栽种罂粟,于事无妨。……若内陆果有一种芙蓉胜于洋贩,则孰不愿买贱食?”

这几乎就是后来经济学说的“进口替代”策略了。

背离了保护国民身体素质的基本宗旨,清廷的“禁烟”政策也就变成了防止白银外流乃至于“与洋争利”的经济手段。

“烟禁”放开后,一些适合种植鸦片的地区为追逐丰厚利润而改种罂粟,很多肥沃的“生谷之土”被挤占,而在大量土烟涌入市场后,鸦片价格随之下降,这又导致吸食者成倍的增加。

对此,湘军大佬、曾任多省督抚的曾国荃曾极为痛心的表示:

“以前力耕之农夫,决无吸食洋烟之事。今则业已种之,因而吸之,家家效尤,乡村反多于城市。昔之上农夫,浸假变而为惰农矣;又浸假而为乞丐、为盗贼矣。”

十九世纪世界贸易金额最高的商品是什么?答案太悲催:鸦片!

从鸦片战争结束到清末禁烟,鸦片在中国已弛禁半个多世纪,国内鸦片种植十分普遍。

据1906年的统计,全国共播种罂粟近1800万亩,占当时全国总耕地的1.5%,而在部分地区,如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罂粟种植面积占到全部可耕地面积的8%以上。

以四川为例,当时“川东无处不种罂粟,自楚入蜀,沿江市集卖鸦片者,十室中不喾六七”;川土“行销湘、鄂、陕黔等省,道途数千余里”,而在清廷宣布禁烟的前夕,四川“有四十余州县,除边厅者,向资罂粟为生计。”

光绪年间,云、贵、川三省的土烟产量最高,其原因有二,一是当地罂粟种植的收益远高于粮食种植,二是与西南地区多山地而少良田的自然条件有关。

十九世纪世界贸易金额最高的商品是什么?答案太悲催:鸦片!

鸦片经济的繁荣与众多的吸食者互为因果,据统计,1906年全国鸦片产量约5800万斤,鸦片吸食者超过2000万人。

而在部分罂粟种植区,由于鸦片十分便宜,以至于吸食者众多,如四川、甘肃等地,近半甚至超过四分之三的男人都吸食鸦片,而女性也为数不少。

有一些地方,人们讨论婚嫁时,最需要了解的细节竟然是这个家庭中拥有几杆烟枪!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项“善政”,清末禁烟却引发了另一个“恶果”,那就是大大加剧了清廷财政上的危机。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从林则徐禁烟到清末禁烟,晚清史以禁烟始,亦以禁烟终,历史在这里划了个并不完美的句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