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心念佛心作佛 2018-01-18

最近对《太上感应篇》的理解更深一步,特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太上感应篇》也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从这个誉称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部劝善书,同时在道教劝善书中地位十分崇高。

开篇“太上曰”太上指的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之一的太上道德天尊,也就是世人常说的太上老君,这里就可以看出这部劝善书是天尊所传,劝人向善,做“是道”之行。


太上说的第一句是什么,是“祸福无门,唯人自召。”这句话用最通俗的说法来讲就是,福和祸人自身是没法选择的,福和祸不是上天无缘无故降下的,也不会无缘无故的来找人,只有人自身的所思所言所行才会招来福和祸,告诉人们祸福,善恶与人的关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里的人自身不单单指个人,还指的是你的祖先及后人,这里面有浓厚的道教承负观念在里面又以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结篇,劝诫人们行善、向善,与开篇相呼应。

  全篇都围绕着“劝善”这一主题展开,其中阐释了有各个不同职能的神灵记录着人们的善行和恶行,又列举了二十六条善行和一百七十条恶行,作趋善避恶的标准。并且《太上感应篇》的作者把那些记录人们善行、恶行的神灵的描述放在了开头的部分,这充分体现了对鬼神权威的敬畏天地有司过之神”、“三台北斗神君”、“三尸神”、“灶神”这些神灵对人的规范和约束是时刻存在的,或在天地间、或在人头上、或在人身中。人应该敬畏他们,对象征天地的日月星辰都不可不敬,故而把“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都视作恶行;而“无故杀龟打蛇”也会引起“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有功,则记上一笔,将来给你增福增寿,添加子孙,家业兴旺,福及后代;有过,则也记上一笔,将来损你寿数,让你多灾多难,也许下辈子也不得好活,甚至祸及后代。殃及子孙也与上面我所提到的承负观念相呼应。 

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太上感应篇》里面有“忠孝友悌”、“敬老怀幼“违父母训”、作为善恶之行的准则。小辈在家应该要以“孝”与“和”为主。孝,当然是孝敬长辈,为何孝很重要呢?因为我们中国人一直讲孝道,说:“百善孝为先”,并且也强调行孝乃做人、修道的第一步。然而今天,在我国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出现了许多行孝上的新问题、新情况。有太多人背井离乡,留下“空巢老人”独守家乡;有太多人忙于工作为了生活而无暇“常回家看看”,徒留“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我想在这些人中,不是不想去行孝,是他们找不到方法。吴筠祖师的一句诗就给了我们答案,就是“三官无遗谴,七祖升云軿”,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悔过修善,为自己的父母行善积福,使得三官大帝的福泽能福应到我们的父母身上,这就是一种行孝方式。和的是家庭和睦。特别是作为顶梁支柱的一家之主,家庭的和睦的关键就是一家之主,只有一家之主作为桥梁,调节好家中的氛围才能做到家庭和睦。长辈在家应该以“怀”与“和”为主。怀的目的是为了和,只有怀着包容之心、慈悲之心,平时放手,在关键时候引领小辈方向,这才是长辈应尽的责任与担当。

《太上感应篇》不仅仅是一部劝善书,它同时也是一部指导人们如何求仙得道的书。从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中可以很直白,明确的看出要想求得天仙者,需立一千三百善;求地仙者,三百善也。也许有人会说求仙如此简单?只需行善就可求得?不尽然,通观全篇,我们会发现积善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善恶相抵,对于现代的生活规律来说,恶大于善,又因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你没做恶事就代表没有恶行,而是只要你起了恶心,那就代表着你有恶行。所以说积善不易。

宋朝的赵康靖先生,曾经用瓶子和黑豆白豆来练习心性功夫;他若是起了一个善的念头,就把一颗白豆投入瓶子里面;若是起了一个恶的念头,就把一颗黑豆投入瓶子里面。开始练习的时候,投入瓶子的黑豆很多,后来就渐渐的减少了。久而久之,连善恶这两种的念头都忘了,而进入了不思善、不思恶心无杂念的境界,最后连瓶子和豆子,也丢弃不用了。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做到赵康静先生最高深的一步,但是我们其实可以学习类似的方法,随身带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纸上写上“善”“恶”二字,起善念时在“善”字下面画一笔,起恶念时在“恶”字下面画一笔,每天睡前总结一下,看看自己起了多少善,起了多少恶。

  在每天的生活中,当你心中有了念善、行善的念头之后,就会慢慢的对你生活中的事物发生潜移默化的态度。对任何人、任何事情都会静下心来慢慢的处理与解决。洗涤自己的心灵,用正义之言来洗涤她,用慈悲之手来呵护她。其次来说,一个纯正、善良的心灵才能真正的感化自己和身边人,然而邪恶的念头会让你错失很多,甚至一念将使你不可复返。所以我们只有一直的保持着纯正的心灵,做到常常的洗涤她,这样才能很好的走下去。

众善信的所言所行都有不同的神仙判别,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众善行之,大恶否之,小恶避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