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同不下比,上之所是,皆是之,上之所非,皆非之,墨子尚同政策

 国学新知堂 2021-06-30
墨子假想:在人类刚刚诞生还没有政治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意见。所以,就导致了一个人有一种意见,十个人有十种意见,百人有百种意义,千人有千种意见。人越多意见也就越多。有不同的意见,就要导致分歧和矛盾。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意见错,所以就相互指责,相互斗争。轻微的是争吵,严重的就是打斗。这样一来,父子兄弟之间就不能团结和睦,百姓之间就要战争互相残害,所以天下混乱如同禽兽。
根据这个假想的情形,墨子做出他自己的推论:天下所以混乱,根源于没有政长一同天下之义。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没有权威的领袖来统一天下的意见。为了改善天下的这种混乱的局面,墨子提出了尚同的政治主张,目标是一同天下之义。究竟是谁看到天下如此混乱需要治理,所以要选择政长?墨子没有说明。我推测可能是天吧。因为,按照墨子的推理,天下从混乱到必须选择政长来治理之间需要一个推动力存在,否则这个过程将不可能发生。
不管怎么说,为治理天下混乱就需要一同天下之义,为一同天下之义就需要设立政长。谁来选?墨子没有明说。选什么样的人?墨子认为,要选天下最贤的人来做天子,天下次贤的人做三公。但是天子与三公还不足以完成一同天下之义的任务,还要在诸侯国中选择最贤的人做国君,次贤的人做左右将军、大夫,再次贤的人做乡里的政长。
政长既已立,如何来完成一同天下之义的工作呢?墨子说,里长一同一里之义,乡长一同一乡之义,国君一同一国之义,天子一同天下之义。但是,里长所一同的一里之义必须要上同于乡长,乡长所一同的一乡之义必须要上同于国君,国君所一同的一国之义必须要上同于天子。这样,层层上同而不下比,上之所是,皆是之,上之所非皆非之,就可以实现一同天下之义的目标了。
用现代的语言来说,不同层级的行政长官,必须遵守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从里长到天子,层层上同,最终将天下之义统一为天子之义,以天子的是非为是非。但是,天子之义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墨子以下面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首先,天子是天下最贤的人。这样可以保证天子之义永远正确。其次,天子之义还要上同于天。以天的意志与鬼神的好恶来保证天子之义永远正确。
逐层上同,可以将天的意志与鬼神的愿望为标准来一同天下之义,从而实现治理混乱政治清明的目的。这其实是主张以统一的意识形态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尚同的另一个用处是使得为政者及时获悉民情。
统治者治理国家,能及时了解民情,对百姓的善恶行为做到胸中有数。统治者发现了百姓的善行就要及时地给予奖赏,发现了恶行就要及时给予惩罚,这样就可以实现劝善阻恶的目标。为善的得到奖赏,作恶的得到惩罚,天下就可以治理好了。
里长发现了里中善行要报告乡长,发现了恶行也要报告乡长。乡长发现了乡里的善行要报告国君,发现了恶行也要报告国君。国君发现了国中的善行要报告天子,发现了恶行也要报告天子。这样,层层上报,天子就能及时知晓民情之善恶了。天子了解了民情善恶,还要及时做出奖赏与惩罚的反馈。这样,天下为善的得到奖赏,作恶的得到惩罚,劝善阻恶,天下就得到了治理。
墨子以假想的多义致乱原因,提出了尚同的主张,目标是一同天下之义,实现治乱政清的目标。天下之所以设立政长,就是为了一同天下之义。政长都是天下的贤者,天子只能由天下最贤者充任。天子治理天下,要依据天志发布政令。天子的政令要通过各级政长层层下达,施惠于百姓。同时,百姓的善否,也通过各级政长,层层上达,送达天子。天子获悉民情善否之后,做出奖赏或惩罚的反馈,劝善阻恶,天下就得到治理。这是墨子尚同政策的主要内容。
墨子尚同思想是要建立一个权力集中,强大的政治体系,以统一的意识形态整齐人民的思想与行动,符合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政治向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发展的总趋势。
参考资料:
《墨子》 中华文化讲堂译注
《任继愈谈墨子与墨家》 任继愈 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