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画觅踪 | 侯和平:草书《醉翁亭记》是不是苏轼所写?

 hongzhuanyidui 2018-01-18


多年前我看到一本苏东坡所写大草碑本《醉翁亭记》,由郑州市博物馆供稿,中州书画社出版,1981年第一次印刷。而我心里,却一直未敢认同是苏轼所写。因苏公面世的大都是行楷书,而从未能见过大草墨迹,况且书史书论上也几乎没提过此碑,所以一直疑惑这碑是否出自苏公之手。


从内心讲,我十分喜欢这个拓本。因为它与见过的草书碑帖不同,极为突出一点,是其草书转折处大都用方笔,而普通草书帖几乎都靠圆弧形转折,字体形状一般偏圆,而此拓书体却显得颀长俊朗,转折处提按明显,斩钉截铁,显得与众不同。除独特笔法引人瞩目外,碑拓墨痕也大气雄浑,书者情感炽烈,阳刚坚劲,枯笔运用高妙玄虚,常有神来之笔。多年翻阅此碑,它就像草书碑帖中的“伟丈夫”一般,吸引着我。


石刻简介说,苏轼于宋元祐六年至安徽颖州时,写过一楷一草两份醉翁亭记。曾应滁洲太守王绍之请,以大字楷书字体写成醉翁亭记碑文,立于滁州琅琊山醉翁亭内。我七八年前去滁州,瞻仰谒拜欧阳修的遗址胜迹,到过琅琊山醉翁亭,见过此碑,第一眼看即是苏公所书无疑。大字朴厚,势雄气壮,潇洒风流,神完气足,如万斛泉源,滔滔汨汨,一泻千里,视觉冲击力强大,为苏体楷书中的精品也!许是苏公与欧阳公志趣相投,书写时被其锦章绣文所激发,泼墨弄翰抒发二人友谊,使两大文豪书文珠连璧合,而辉映千古!



草书《醉翁亭记》,则是应同朝开封籍诗人、其好友刘季孙之请,以真行草兼用字体写成的长卷。此卷未经刻石即为人秘藏,不轻示人,更不见录于书法评论簿籍,几乎与世隔绝。明隆庆辛未年秋刘巡邀请文彭、吴应祈为之双钩勒石,立于河南鄢陵刘氏宗祠,始得流传世间。400多年来,仅有赵孟頫、沈周、吴宽、高拱等几人写跋赞叙。刻石破损严重,于1959年被移置于郑州市博物馆,1981年以原大正式出版。


应该说,草书《醉翁亭记》记载翔实,出版有据,不存在作伪的,主要是苏公草书稀少为贵,世人不知的缘故吧。以我看来,此草书碑绝不亚于那块楷书碑。此碑虽间杂行楷,但草体为主,通篇气息连绵,而且越写越飞动激越,到了中间及后,苏公简直是情不可遏,写得回肠荡气,如醉翁亭文一样文采四溢,酒气文气仙气才气融汇,加之苏公书法中特有的学问文章气所形成的笔法,由楷行清秀俊朗直入草书堂奥,天纵神驰,灵变飞动,惊世骇俗,见所未见,令人难以置信,此碑如黄州寒食帖、赤壁赋一样,是出自苏公一人之手吗?



但仔细看来,此碑字里行间,无不闪耀着苏公的笔翰神采,行笔的起承转合,同他的行楷书关联处甚多。须知,他是一代大文豪,诗文书画,无所不能,无所不精,能写出与众不同的大草出来,超凡脱俗,偌大动静,也在情理之中呀!


似这等上一品的碑铭,竟长期无高人关注、评说,不太正常。如此碑真正出自苏公无疑,其草书当与黄庭坚一样,同为宋代草书大师,与黄不分伯仲也!


此说,望引起方家注目,以期让世人尽知此碑,分享苏轼之大草之美!


(侯和平,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画院特聘书法家,长城书画院副院长。)



编辑整理:赵梦含  电话:18503848345

《大河美术》唯一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