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1月16日,中国民航局发布《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使用评估指南》,对于航空公司在其运营的飞机上开放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使用前,应建立的使用规范作出规定。随后,东方航空、海南航空均宣布,乘客在飞机上不必关闭手机,还可通过Wi-Fi链接互联网,只要设置飞行模式就可以了。
1991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出台规定,禁止乘客在飞机上使用手机,理由是:使用手机时,从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就需要重新选择基站,并切换到新的基站,这个过程是需要计算的。飞机上使用手机,由于飞行速度很快,过区切换会非常频繁,会加重基站的工作负担。手机发射的无线电波,有可能干扰机载电子系统。
事实上,在出台这项规定之前,这个问题就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有人报告说,有一架飞机因受到收音机干扰,偏离了正常航线。尽管这个说法的猜测色彩很重,但问题事关人命,不能掉以轻心。美国政府立即着手展开调查,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研究。
在积累了一定的实验数据之后,美国航空无线电技术委员会认为,实际情况中的电磁干扰因素过于复杂,实验很难得出明确的结论。手机对飞机的影响,要么是理论上的,要么是基于推测,实验中没法证明。
手机是否对飞机产生电磁干扰的争论持续了半个世纪,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无论说绝对有干扰,还是说绝对没干扰,都是不负责任的。但如果从代价的角度来看,虽然这种干扰的概率很小,可是赌注却非常大。而关闭手机,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种成本较低的措施。
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飞机制造中也越来越多地考虑如何抵御手机等设备的干扰影响。现阶段手机无线电对航空器飞行的干扰、影响及其程度,已有许多的调查、研究和理论论证。手机禁令开始逐步松绑。2013年,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取消了飞机上使用手机的禁令;随后,新加坡、巴西等国航空管理当局也陆续放开了手机禁令。
苏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