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丽富山·乡村振兴 | 夏村——珠海惊现真实版树屋 只因屋主一句话 树屋共生十五年!

 格格巫 2018-01-18


编者按:


珠海市富山工业园所辖区域包括斗门镇南门村、大濠涌村、小濠涌村,乾务镇夏村村、网山村、三里村、新村村、马山村、南山村、荔山村、虎山村以及沙龙社区12条村居。


历年来,12条村居为富山工业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配套基础,也为园区的进一步发展预留了空间。下一步,园区管委会将与12条村居共谋发展,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珠海富山工业园”微信公众号现推出“美丽富山,乡村振兴”系列报道,为您全面展示园区辖区内村居历史文化底蕴、美丽乡村资源、发展成果等,敬请垂注。




第二站:夏村



“崖海耀名门喜看夏岭新面貌 锣山孚望族长念蟠溪旧家声”。夏村牌坊两侧的对联,道出这条村的新貌与乡愁。


夏村牌坊


乡愁,在于夏村拥有240多年历史,历史人文底蕴是这条村的根。新貌,在于夏村如今已是“全国文明村”,村容村貌以及村民的幸福生活成为这条村靓丽的“名片”。


夏村有很多亮点,比如十五年的树屋、珠海首个村史展览馆、出色的党建工作等。但夏村还有一个特点,说出来大家可能会觉得诧异,那就是拥有900多名本地村民的夏村没有耕地!村里所有土地已经全部用作厂房、文化广场、出租屋等建设,村民大部分收入从以前的农业生产转为更高利润的物业出租!


不仅是物业出租,受益于富山工业园的产业聚集,在夏村范围有2800多流动人口,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群体也是夏村经济的巨大支撑。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总要求。一项项对照发现,夏村在这五个方面的成果都令人称赞。


今天,我们走进乾务镇西北部,紧邻富山工业园三村片区的夏村,一起感受这条美丽乡村的新貌与乡愁。


党建引领造就“全国文明村”


小编还没进入村子,就看见村口一块写着“党建引领 全国文明村——夏村”的石碑文,想必夏村的村民每次路过这里,一定也非常自豪吧!这不仅是夏村的荣誉,更是这里每一位村民努力建设文明夏村的成果体现。


写着“党建引领 全国文明村——夏村”的石碑文


夏村的街道干净、整洁。这与当地政府和夏村村委会所做的工作离不开。几年前,这里的道路还是尘土飞扬,一到下雨更是泥泞不堪。修整过后的夏村街道,发生了质的变化。


曾经难行的乡村小路,已全部实现硬底化。


由于夏村的党建和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获得全社会的肯定,因此在2015年2月,夏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自此,“全国文明村”成为夏村最亮丽的名片。


屋主一句话 树屋共生十五年


除了乡风文明、村容村貌整洁等优点令人“点赞”外,夏村也还有一些非常有趣味的点。在夏村村口不远处,小编的目光就被一棵穿屋而过的大树吸引了。这棵树居然长在屋子里!


远远望去,碗口粗的树枝从屋主黄先生家破“墙”而出,枝繁叶茂,遒劲有力,二楼以上则笼罩在郁郁葱葱的树枝之下。


夏村的人们虽然已经适应了现代化的生活,却依然对自然敬畏有加。


黄先生介绍,房子是2003年建成的,至今已有15年,当时村里拨给家里的宅基地上就有这棵樟树,自己建房子时舍不得砍,于是依树而建。


“如果房子被侵蚀严重,哪怕要改楼也不会动树!”黄先生当时抛下一句话,如今树屋共生十五年,成为夏村最为独特的风景之一。


为方便树木生长,黄先生在各个枝体“穿”楼的部位预留了50厘米到1米见方的“树窗”,没想到几年后,樟树又长大了好几圈,树干最粗处需要两个人才能合围,如今树高已经超过15米,基本上把几处预留孔都给挤满了。


黄先生说,之前的樟树树冠巨大,能覆盖住整栋楼,不仅遮阴还美观。可惜台风“天鸽”让它折损了不少枝干。“感觉这棵树就是我们家的一份子,它是有生命和情感的。”


树穿屋而过,屋傍树而建。


沐浴在阳光下的写意生活


从树屋的存在可以窥见一斑:在夏村,人们过着顺应自然,顺应四时的写意生活。那形成这种生活节奏的根源是什么?顺着文明大道再往前走,夏村文化广场用石碑文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这条村子的前世今生。


夏村广场上的石壁,仿照古代照壁的样子修葺而成。


这个石壁背后,铭刻着夏村的历史:清朝康熙年间,莫、谭两姓人家在夏村聚居,因村边有山溪,名为蟠溪,村场地形似龙船,因而称为“龙蟠坊”。后有若干户黄姓人家从虎山迁入,并逐渐发展壮大,莫、谭两姓人家移居别处。乾隆三十五年左右,因村场在网山(当时网山村全村人都是黄姓兄弟)之下,故称为夏村(取同音“下”),一直沿用至今。


夏村简介碑文


直至今天,夏村绝大多数人口仍然是“黄”姓。如果你在路上碰到一个人不知如何称呼,前面冠以“黄”姓称呼“黄阿叔”或者“黄大姐”,“命中率”可达90%以上。


由于都是“黄”姓本家,所以这里所有的村民都相互认识,都生活在熟悉的“亲密距离”中,所以就有了一村便是一家的感觉,自然生活得更加悠然自得。


夏村的日常生活


休闲,是这里老村民的日常生活。广场上,小编看到很多老人在这里悠闲地晒太阳和锻炼身体。广场上不仅设置有散步道和篮球场,还有内容丰富的文化展板,走近一看,原来都是文明夏村的宣传内容,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历史典故。可见这里的精神文明建设早已经深入人心。


制作精美的文化展板,反映了夏村人的精神面貌。


展板上面的历史典故


广场的左侧就是夏村老年人协会的活动中心了,有几个老爷爷悠闲地坐着,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里播出的粤剧。据夏村村委会干部罗运娇介绍,老年人活动中心也是最近才修缮过的,休闲活动设施一应俱全。小编看到,这里的沙发、桌椅、地面都非常整洁。


老人们在看电视里播出的粤剧


夏村民风淳朴,这里的人也非常热情好客。在夏村里,随便拉住一位老人,就能和他(她)畅聊半天。


文化活动中心、公共服务站、儿童游乐场、农家书屋、休息处……小编每走到一处停下来观望,都能感受到这里的人们生活是如此便捷。夏村建立了全市首个村民电子健康档案库,村民的健康情况可在全市各大医院进行查询,极大地方便村民看病。此外,电子眼、健康档案、留守儿童暑期培训等在夏村均已经实现,民生问题是夏村村委会的头等大事。


夏村文化活动中心

旧时光:农耕时代回忆在此定格


进入新时代,夏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转变为“下棋听戏晒太阳”的休闲生活。但那段艰苦的农耕时光,却被夏村用另一种方式所铭记。


先卖个关子,小编先带你到村里最醒目的建筑参观,那就是这栋廷琏黄公祠。琏黄公祠建于清末,坐东南向西北,三间两进,占地面积274平方米,是斗门区保存的宗族分支祠堂之一。


具有浓郁岭南风情的廷琏黄公祠,精美绝伦的头门梁架和雕花封檐板是其特色。


祠堂门口挂着“夏村村史展览馆”的牌子,前言里写明了夏村黄氏的来由。


廷琏黄公祠,精美绝伦的头门梁架和雕花封檐板是其特色。


廷琏黄公祠的窗格


进入祠堂内部发现,这里居然摆满了过去使用的农具和生活用具!原来,这是夏村经过改造的祠堂,现在是夏村村史展览馆,而这也是珠海市首个村居历史展览馆。


吊篮、餸柜、衫笼、牛口罩、篓仔、牛轭、谷梆……80多种、110多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使用的家用品和农耕用具整齐地摆放在祠堂内,每件陈列品都有相应的文字说明。


农耕用具都在祠堂里沉默着,带我们回到那段回不去的时光。


对于很多在城里长大的孩子来说,这些用具都能让他们认识过去生活的模样。


你知道“餸(song)”是什么意思吗?


猜猜这是做什么的用具?


当然了,也千万别错过这里最具重量级的文物:刻着夏村最早名号“龙蟠坊”的石碑。它虽然摆在馆内回廊里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但气势满满。


夏村又名蟠溪村、龙蟠坊,这块石碑就是历史的见证。


新时代:拿奖拿到手软的夏村


村史展览馆让大家的思绪一下回到那段忆苦思甜的旧时光,另一个展览馆却将带大家感受夏村的“新时代”。这便是“新时代 新夏村”党群服务中心。


“这里还没有对外开放,你们是第一批进来参观的。”罗运娇说。


这里不仅在播放介绍夏村的视频,还对夏村的党建工作和成就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展馆入口处介绍夏村的视频


精美的展览墙


如果你想要知晓夏村的风土人情和各类成绩,那么来到这里也可以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制作精美的的视频、图文展板、宣传手册让人目不暇接,一个生动的夏村跃然纸上。小编感到,自己和夏村的距离更近了。


这是夏村获得的荣誉和大事记墙,这样一看,夏村果真是“拿奖拿到手软”啊!


夏村获得的荣誉和大事记


展馆内的“夏村好人”墙,记录的就是为夏村作出过贡献的人,他们的每一个故事,都值得夏村人铭记。


“夏村好人”展览墙(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明乡风源于法治精神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夏村好人倍出、乡风文明,除了人心的和善,法治精神也在这里开花结果。在夏村党建文化广场,随处都可见到法制宣传的石碑。


法制宣传的石碑


村民晒出“夏村味道”


有了人心的和善,也有了深入人心的法治观念,夏村人的生活自然过得有滋有味,这一点从他们的爱“晒”就能看得出来。


天气好的时候,夏村人爱“晒货”,上面这些,你都尝过吗?


街角的小卖部,有你记忆中的零嘴吗?


夏村老人们的娱乐活动


人和,事兴。和煦的阳光在夏村显得格外温暖。夏村的“味道”,在每一条古老的小巷里,在每一块党建横幅中,在每一段街角的景致中,在每一位老人的闲聊里,也在每一个夏村人的笑容里。

ID:gh_d3d2636be79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