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岛最早的澡堂子

 爱骑马的金马刺 2018-01-18
 青岛的澡堂子历史悠久,但是建设开业最早的澡堂子应该是位于市南区保定路18号的三新楼澡堂,根据老职工回忆,它的开业应该是民国元年:1912年。当时取名“三新楼”是指:“国新,店新,人新(员工和浴客)”。这个名字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当时正值辛亥革命成功,孙中山就任大总统,该店由黄县在青岛做买卖的丁家所开,开业的时候由当时的市长亲自剪彩,在中山路商圈经营各种买卖的老板们都出席了剪彩仪式,可说是规模宏大,气派非凡。
三新楼澡堂当时的建筑是三层楼,含雅座,官座,盆浴,盆浴高档单间,每一层楼都设有修脚,搓背,理发,吹风,推拿等,还有衣服快洗,品茶等配套服务,这种豪华的设施和服务配套在当时中山路商业圈已经属于一支独秀,因为直到几年后,由掖县王“二歪”,王化南的父亲在平度路32号开办的玉生池才开业纳客。至于博山路的天德堂,台东的新华楼,明新池,小鲍岛益都路的华新池,西镇邹县路12号的民生池,沧口德仁路的第一楼都是多年后才陆续开业的。
那时在三新楼澡堂的服务员也是分等级的,有上柜,中柜,下柜。上柜主要指“售牌,算帐,会计,把头”等,中柜指服务员和一般的接待,跑堂人员,做活的老师傅。下柜指池门挑草鞋的,做活的学徒(修脚,搓背)等,我在70年代还有幸见到了几位在三新楼做活几十年的老师傅,他们有张慧,董文耘,盛本桐等老师傅,他们的技术就是精湛,我还结识了他们的一个徒弟战永平,今年也将近70岁了,是现在青岛修脚技术最好的修脚大师。
那时侯人们看洗澡,不仅是为了个人的清洁卫生,还作为一种礼仪、一种社会公德,而共同遵守着,譬如遇到庆典,婚礼,接待朋友、会客等等都要先焚香洗澡以表示虔诚和尊敬,洗澡还是与朋友消遣休闲的好去处。
到澡堂子洗澡的配套服务,搓背、敲背、修脚、按摩、推拿、拔火罐、钎脚、磨砂,还与时俱进地添加去死皮、去角质等等美容护肤的服务以及其他更深入的特殊服务,在旧社会,由于三新楼澡堂地脚位于中山路商圈,这里前来的大部分是周边商人和达官贵人,他们来这里体验的是“痛并快乐”的享受,也只是为了个人的清洁卫生,没有太多意识成份。
那时侯三新楼的服务水平和做活水平也是相当严格的,因为这里面对的是中山路商圈的老板和从业者,如:“谦详益,瑞呋祥,亨得利,盛锡福,震泰,浮德等”老字号企业的老板和银行,洋行的职员老板经常光顾,因此,在这里打工那可得每天小心翼翼,不然挨打、受骂、下岗和开除是很简单的事情。
解放后,由于饮食服务公司对澡堂子实行统一价格,洗澡的价格比较便宜,再说绝大多数家庭限于居住条件都不具备洗浴条件,身上脏了,想洗个澡,只有去澡堂,那时候,相当一部分单位也都不设浴室,全市各个企业都发放福利澡票,每个月发给职工三五块钱的洗理费,作为福利。习惯是环境养成的,限于条件,当时人们没有经常洗澡的习惯。只有公休放假,身上脏了,这才洗一回澡。当时中山路商圈虽然有三新楼,周围还有玉生池,建新池,天德塘,但是,企业太多了,居民太多啊!就是我们全青岛市也只有十家澡堂,除周日和节庆前,洗澡的如下饺子,平常日却很少。为什么?洗澡得花钱呀!虽然洗一次澡只要两毛二,雅座也不过三毛,可那也是钱呢!每月只收入三十元左右的人们,穷惯了的人们,能省则省,能将就就将就,到澡堂子洗一次澡,虽不敢说是奢侈之举,但绝对是一件郑重其事的事。
  女同志到澡堂子洗澡,先交钱换牌,进到里面休息厅,凭牌将衣服脱在竹筐里,然后拿上毛巾,换上拖鞋,再到浴室洗澡。
男同志到澡堂子洗澡,则分为房间与普通,盆浴等,如果洗房间,那就要买房间的牌子,每人都有床铺,有床头橱,贵重物品必须交前柜售票处保管,其他的也必须对号入座。
  浴室一般分为里外两大间,外间是手盆和淋浴,里间是两个水池子,分别灌着温水和热水。里面的温度较高,雾气蒸腾,憋得人喘不过气来。不少人泡在池子里烫澡,有的泡得兴起,时不时吼上一嗓子———“好!”“痛快,会京剧的有时也会来上两嗓子!,记得60年代到70年代,许多京剧团的老演员每天在团里练样板戏,到了池子里竟然吼起了盗御马”,声音回荡不绝,有绕梁三日之功。
  人们洗完澡,披上浴巾,可在房间或者大厅木制单人榻床上休息。休息厅出售香烟、茶水、青萝卜,躺在那喝壶茶,吃几片青萝卜,或聊天或小睡,可谓是一种享受。
  手头宽裕又有闲功夫的人,有的泡澡堂子成瘾,没事就约上朋友到澡堂子泡澡,解乏解困,喝茶闲聊,一呆就是半天。象青岛市十大澡堂的床位上,每天都有如此熟客,记得青岛市文联主席,曾经和赵丹一起演电影的李石老先生是三新楼澡堂和玉生池的老客,他周一,三、五、到三新楼澡堂,二、四、六到玉生池。老人很和蔼,没有架子,每天来洗澡总是全套服务,中午在澡堂吃饭,晚上和职工一起下班。听说:他活到九十多岁,看来,洗澡对于人的身体很有益,是利于长寿的。
当然,这些老人也有许多佳话和令人难忘的故事让人们回味,在文革中,有许多老干部遭受批斗,迫害,这些老干部就把澡堂当成了避风港,每天洗澡从早到晚全天呆在房间,也有的老人在批斗后跑来洗澡,由于太劳累,竟然晕堂子,或者发生中风。看到如此现象,服务员赶快请医生急救,在三新楼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旁边的市南区人民医院有妇产科,许多妇女在预产期到来的时候就要洗一次澡,有一个年轻的女同志竟然把孩子生在浴池里。幸亏许多服务员协助,孩子平安无事。
三新楼那时的洗澡间共有3个洗澡池子,每个都是大约4米宽、6米长,水深不足1米,分为温水池、热水池、高温池。顾客们大多数选择温水池,或坐在水里只露着脑袋,或坐在池沿儿上把两腿浸在水里。遇到周日,洗澡的人多了起来。下到池中的人多了就会感到有些不舒服了,因为满池子的人就仿佛沸腾的锅里煮满了饺子。
平时,热水池内一般只有少数老年顾客和患有腰腿疼病的人在里面进行热水浴。高温池没人进入,偶尔有顾客或坐、或趴、或躺在池沿儿上,不时往腰部和腿脚上撩着热水进行土法理疗,有人还边撩着水边哼着小曲,显得放松自在,悠闲逍遥。在洗澡池子内浸泡舒服了,出来后再浑身搓上肥皂,轮番到喷头下冲洗干净,然后走出洗澡间,来到休息间。
顾客走到休息间,先前收浴巾的服务员都会从大保温桶里取出一条热浴巾给他擦脸,披上一条干净的浴衣。顾客回到自己的铺位上,便可躺下自由自在地休息,还能喝到服务员倒好的茶水。待休息好了,喝足了水,准备起身要走了,服务员会立刻会礼貌地送客。逢年过节来此洗浴的顾客较多,服务员会对洗好澡的顾客说:“大年二十八九,洗洗就走,回家买东西过年了!”还会说:“现在顾客很多,为了大家方便,相互照顾照顾,清洗好的顾客同志们少休息一下吧。谢谢大家。”经如此一说,洗好澡的顾客都能稍微休息一下或干脆不休息而告辞。
由于当时的旅店比较少,洗澡休息的房间晚上就成了旅客休息的房间,虽然住宿这样的房间仅仅一元钱,但是这里的住宿同样很严格,每天登记到店住宿的旅客的名字,资料都要抄送派出所备案审查,卫生方面必须认真仔细,与白天澡堂使用的严格分开。我在插队回青岛饮食服务公司工作的多年内,许多年都是在浴池和旅店的工作中度过的。
当时的青岛市饮食服务公司经常组织职工进行服务技能大比武,记得我在一次技能考核中,竟然获得98分的高分,在每年一次的职工运动会旅客店薄员登记服务业务比赛中,也多次获得第一名的奖励。
90年代,三新楼澡塘由于房屋陈旧加上旁边邻居外贸土产公司办公楼的突然倒塌而停业改造,改造后合并到玉生池澡塘。
那个年代,虽然洗澡的人多,条件差,但是人们尚未听到“环境污染”和“性病传染”之说,到澡堂子洗澡都没有什么担心害怕的。因为那时性病已经在全国绝迹,皮肤病患者按照规定不允许下池子,就是脱了衣服服务员也不会让他洗,并劝说他穿衣离开,那时三新楼澡堂的条件与当今的高档洗浴设备相比,当然显得简单落后,但是能来这里洗浴的人们都已心满意足了,因为这里的设施是全市最好的,服务态度也是全青岛市最棒的,前来洗澡的人人都会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多少年过去了,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住上了套房,具备了洗浴条件,每天洗澡入睡成了一些人的生活习惯,三新楼澡塘,玉生池澡堂等早已经没有了,全市其他的9家澡堂独有天德塘和沧口浴池还在营业,取而代之的是上千家形形色色的各种洗浴中心,什么桑拿、足疗、保健、娱乐,一应俱全。不过,它和过去的澡堂子不完全是一回事。缺少了大池子,缺少了和谐,缺少了普通百姓的人气,却增加了许多社会的弊病和铜臭,使我们这些经历过哪个年代的人经常的回味起那个年代的激情和澡塘子的老味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