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到司马懿筑“京观”

 尚雅轩 2018-01-18

(发表:刘玉文)

“京观”为何物也?或许知者了了。

“京观”,是在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堆积于路旁,封土而成的高冢。

最早记载“京观”的是《左传》。《左传·宣公十二年》“潘党曰:‘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这是鲁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楚国战胜后,楚国官员向楚庄王说的一段话。不过,楚庄王并没有接受这项建议,而是下令将晋军阵亡者妥善埋葬了。

三国时代的司马懿,可没有忘记老祖宗的这项发明,他在魏景初二年(238年)讨伐辽东公孙渊时,就用上了。《晋书.宣帝纪》:“既入城,立两标以别新旧焉。男子十五岁以上七千余人皆杀之,以为京观。伪公卿以下皆伏诛,戮其将军毕盛等二千余人。”

时隔不久,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六月,“京观”这个怪物就降临到司马懿的子孙们的头上了。据《晋书.刘聪载记》“(洛阳)宜阳门陷,……(刘)曜于是害诸王公及百官以下三万余人,于洛水北筑为京观。迁帝及惠帝羊后、传国六玺于平阳。”

司马懿在人口不过三十余万的辽东,进入辽东郡治襄平城(今辽宁辽阳市境),一下子就屠杀了上万人,以为“京观”,作为留给子孙的纪胜碑。前赵的刘耀攻进晋朝的都城洛阳(按:比襄平城可大多了)一下子就屠杀三万人,在城里的司马懿子孙大概没剩几个,他的曾孙晋怀帝司马炽也成了俘虏,再也没回来。

历史有点儿惊人的相似,是巧合,还是对司马懿的报复?也难说!“多行不义必自毙”,自古就是一句应验的格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