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为何从月?

 杏坛归客 2018-01-19

“望”这个字,甲骨文的写法是上面一个横着的“目”,下部一个“人”站在地上,表示抬头仰望。

朝天上望什么呢?后来的金文、小篆就加上了一个目的物“月”。照此看来,“望”原本应该写作“朢”(“臣”即“目”)。

不过,“望”“朢”二字起先是有分工的。《康熙字典》云:“日月之望作朢,瞻望之望作望。今通作望,而古文制字之义遂亡。”

“望”字的解释众多。作动词,本义乃远望、回望,引申义如希望、期望,等等;作名词,也有多种解释,如“德高望重”,作“名望”解;作介词,亦表示“向”“朝着”,如“望朱砂庵而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望前走”等。若将众多义项一一道来,势必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于是就以与“望”中之“月”相关的“望日”“望月”二词条略微说一下。

“望日”,为夏历每月的月圆之日。《尔雅·释名》曰:“望,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东,月在西,遥相望也。”《春秋·桓公三年》云:“月体无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即为弦,全照乃成望。”现代天文学告诉我们:“望”是指月球与太阳黄经相差180°的时刻。望日,太阳西下之时,月球正好从东面升起,呈满月状。此时,月球正面完全被阳光照射,在地球上看月轮像一个明亮的圆盘。“望”总在夏历每月十五日前后(《现代汉语词典》释“望日”:月亮圆的那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有时是十六或十七)。由此可见,两千多年前的华夏先民对天象观察已是相当精到。

由“望日”而产生“望夜”(即望日之夜)、“望后”(望日之后的数日)等语,这里一笔带过。

“望月”,并不表示仰视月亮这个动作,而是指望日这天夜里的月亮,也叫作“满月”。每当中秋之夜,月亮总是圆圆的,请各位切莫错过如此大好的赏月时机呀!

(摘编自语文出版社2016年5月版《趣说汉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