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期 0—4周(手术当天为0天) 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半月板前、后角损伤缝合术后可早期小负荷负重,半月板体部损伤缝合术后四周内患肢皆不负重且术后一周内不进行屈曲练习(被动屈膝也不做),四周内不进行主动屈曲练习,只在医生帮助或指导下每周1—2次行被动练习。 (一)手术当天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尝试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二)术后1—3天:术后24小时可扶双拐脚不着地行走(仅限去厕所!)
(三)术后4—7天:
(四)术后2—3周:
(五)术后4周:
二、中期 (5周—3个月) 随肌力水平的提高,中期以绝对力量的练习为主。选用中等负荷(完成2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2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60秒,至疲劳为止。 (一)术后5—6周:
(二)术后7-12周
术后10周: 开始强化肌力(增加练习次数,但不加大负荷)。(注意:髌股关节有症状者,肌力练习改为直抬腿和20度—0度开链伸膝训练,而不进行常规的静蹲和单腿45度位半蹲屈伸练习。) 静蹲练习方法: 两腿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比肩膀稍宽,身体保持直立位,不能向前倾,脚尖及膝关节正向前,不得“内外八字”,此时双膝开始弯曲下蹲。双膝弯曲角度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肌肉力量不同而不同。如果患者身体情况好,大腿肌力好,下蹲角度可以达到屈膝90度;如果患者身体欠佳和大腿肌力弱,双膝轻度屈膝即可,这时患者下蹲位置较高,患者较省力,随着练习后肌力的增加再增加屈膝的角度至无痛最大角度(不超过90度),2分—5分/次,间隔5秒,5—10次连续/组,2-3组/天。 开始患腿单腿45度位半蹲屈伸练习:患者单腿站立,上体正直,缓慢下蹲至屈曲45度处,再缓慢蹬直至完全伸直。要求缓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10—20次/组,组间间隔30秒,2—4次/天。 开始蹬踏练习。 (三)术后3个月
三、后期 (4个月—6个月) 目的:全面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强化肌力及关节稳定。逐渐恢复运动。 后期强化肌力练习,选用大负荷(完成12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8—12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90秒,至疲劳为止。
此期间重建的韧带尚不足够坚固,故练习应循序渐进,不可勉强或盲目冒进。且应强化肌力以保证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及安全,必要时可戴护膝保护,但只主张在剧烈运动时使用。
四、恢复运动期 (7个月—1年) 目的:全面恢复运动或剧烈活动,强化肌力,及跑跳中关节的稳定性。逐渐恢复剧烈活动或专项训练。复查,手术取出内固定。
附录: 1.关节屈曲练习流程(由健肢或其他人帮助予以外力的屈膝练习为被动练习):
去除支具,屈曲到目标角度,维持角度10分钟,放松冰敷15-20分钟。 2.支具调节方法及时间(仅限运动医学提供支具使用): 术后3周支具放于30度位置,然后每隔7天增加20度,术后7周支具调节至110度位置活动。支具术后1个月24小时佩戴,术后2—3个月白天佩戴,晚上无需佩戴,满3个月拆掉支具。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 骨科 陈伯健副主任医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