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并半月板缝合的康复计划

 萬俟裔覃 2018-01-19


一、初期    04周(手术当天为0天)

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半月板前、后角损伤缝合术后可早期小负荷负重,半月板体部损伤缝合术后四周内患肢皆不负重且术后一周内不进行屈曲练习(被动屈膝也不做),四周内不进行主动屈曲练习,只在医生帮助或指导下每周12次行被动练习。

(一)手术当天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尝试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二)术后13天:术后24小时可扶双拐脚不着地行走(仅限去厕所!)

  1. 踝泵——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尽可能多做。下地后,可进行抗重力下踝泵练习。

  2. 股四头肌(大腿前群侧肌群)等长收缩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大于500/日)

  3. 腘绳肌(大腿后侧肌群)等长收缩练习——患腿用力下压所垫枕头。

  4. 正确体位摆放——患腿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置于屈膝位置。

  5. 股薄肌、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尝试仰卧直抬腿练习,保持至力竭。10/组,23/日。骨—髌腱—骨重建者,如髌腱切口处的疼痛较明显,可23日再行练习,且次数减半。(练习时疼痛属正常现象,应予以耐受。)

  6. 开始侧抬腿练习,10/组,23/日,组间休息30秒。

  7. 开始后抬腿练习,俯卧,患腿伸直向后抬起至足尖离床面5厘米为1次,10/组,12/日,组间休息30秒。

(三)术后47天:

  1. 肌力练习同上。

  2. 关节活动度练习:

    (1)术后一周内不进行膝屈曲练习。

    (2)伸膝练习:每天练习8小时以上。

    方法:患侧足跟下垫枕头,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

(四)术后23周:

  1. 肌力练习同上。

  2. 关节活动度练习:

  3. 四周内不进行主动屈曲练习,仅作被动屈膝练习,术后3周被动屈膝至60度。

  4. 下午伸膝练习:同术后47天。

(五)术后4周:

  1. 肌力练习:其它项目同上,直抬腿、侧抬腿、后抬腿,一次抬腿时间达3分钟,10/组,2/天。

  2. 关节活动度练习:

    1. 上午坐位抱膝练习:术后4周达到屈膝105度。

    2. 下午伸直练习:同术后47天。

 

二、中期    5周—3个月)

随肌力水平的提高,中期以绝对力量的练习为主。选用中等负荷(完成2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20/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60秒,至疲劳为止。

(一)术后56周:

  1. 肌力练习:其它项目同上,直腿抬、侧抬腿、后抬腿,一次抬腿时间达6分钟,5/组,1/天。术后7周可卧位“勾腿”练习,10次—20/组,2/天。

  2. 关节活动度练习:

    1. 上午坐位抱膝练习:被动屈曲角度达到110度—120度。术后6周主动屈曲角度达到90度,每次10分钟,每日两次。

      方法:坐在床上,双手抱住脚踝,使脚跟缓慢接近臀部。

    2. 下午伸直练习:

      术后5周练习方法同术后47天。

      术后6周开始坐位伸膝:坐位,足垫高,于膝关节以上处加重物(1斤)。完全放松肌肉,保持5分钟。15分钟/次,1/天。于屈膝相隔3小时后开始练习。

 

(二)术后7-12周

  1. 负重练习:

    术后7周开始负重及平衡——保护下双足分离,在微痛范围内左右交替移动重心,争取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5分钟/次,1/天。

    ——双足前后分离,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

  2. 肌力练习:

    其它项目同上,直抬腿、侧抬腿、后抬腿,在腿上加负荷,20/组,1/天。卧位“勾腿”练习无痛可加负荷,20/组,2/天。

  3. 关节活动度练习:

    术后789周屈膝角度在术后6120度的基础上,逐渐达到与正常膝关节相同。

术后10周:

开始强化肌力(增加练习次数,但不加大负荷)。(注意:髌股关节有症状者,肌力练习改为直抬腿和20度—0度开链伸膝训练,而不进行常规的静蹲和单腿45度位半蹲屈伸练习。)

静蹲练习方法:

两腿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比肩膀稍宽,身体保持直立位,不能向前倾,脚尖及膝关节正向前,不得“内外八字”,此时双膝开始弯曲下蹲。双膝弯曲角度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肌肉力量不同而不同。如果患者身体情况好,大腿肌力好,下蹲角度可以达到屈膝90度;如果患者身体欠佳和大腿肌力弱,双膝轻度屈膝即可,这时患者下蹲位置较高,患者较省力,随着练习后肌力的增加再增加屈膝的角度至无痛最大角度(不超过90度),2分—5/次,间隔5秒,510次连续/组,2-3/天。

开始患腿单腿45度位半蹲屈伸练习:患者单腿站立,上体正直,缓慢下蹲至屈曲45度处,再缓慢蹬直至完全伸直。要求缓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1020/组,组间间隔30秒,24/天。

开始蹬踏练习。


(三)术后3个月

  1. 可进行慢跑—即慢慢跨步前进,而非真正意义的“跑”,速度要慢。

  2. 关节活动度练习:

    1. 上午坐位抱膝练习:术后9周至12周被动屈膝角度与健侧相同。12周主动屈膝角度与健侧相同。

      坐位抱膝角度与健侧完全相同后,开始跪位屈膝练习。

    2. 下午伸直练习:与屈膝相隔4小时后开始练习。

      坐位伸膝:坐位,足垫高,于膝关节以上处加重物(2斤)。完全放松肌肉,保持5分钟。15分钟/次,1/天。


三、后期    4个月—6个月)

目的:全面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强化肌力及关节稳定。逐渐恢复运动。

后期强化肌力练习,选用大负荷(完成12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812/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90秒,至疲劳为止。

  1. 开始膝绕环、跳上跳下、侧向跨跳、游泳(早期禁止蛙泳)、跳绳及慢跑。

  2. 运动员开始基项动作的专项练习。

此期间重建的韧带尚不足够坚固,故练习应循序渐进,不可勉强或盲目冒进。且应强化肌力以保证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及安全,必要时可戴护膝保护,但只主张在剧烈运动时使用。

 

四、恢复运动期    7个月—1年)

目的:全面恢复运动或剧烈活动,强化肌力,及跑跳中关节的稳定性。逐渐恢复剧烈活动或专项训练。复查,手术取出内固定。

 

附录:

1.关节屈曲练习流程(由健肢或其他人帮助予以外力的屈膝练习为被动练习):

 

 去除支具,屈曲到目标角度,维持角度10分钟,放松冰敷15-20分钟。
 

2.支具调节方法及时间(仅限运动医学提供支具使用):

术后3周支具放于30度位置,然后每隔7天增加20度,术后7周支具调节至110度位置活动。支具术后1个月24小时佩戴,术后23个月白天佩戴,晚上无需佩戴,满3个月拆掉支具。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 骨科 陈伯健副主任医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