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一个存在碳青霉烯酶的时代如何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

 洞天禅悟 2018-01-19

 

误区:CRE耐碳青酶烯酶肠杆菌科细菌,因为使用碳青酶烯而导致?

 

多项研究表明:先期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并非获得碳青霉烯耐药的先决条件。

 

一项对产KPC株进行的研究,结果提示:多数产KPC感染患者既往多接受喹诺酮或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治疗;而使用碳青霉烯类的百分比仅为20%,远低于其它药物。细菌的耐药机制非常复杂,通常多种耐药机制同时存在,协同导致高水平耐药。耐药基因可位于结合型质粒上,可在不同细菌间广泛播散。喹诺酮或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三代头孢等抗生素的暴露可能导致产酶或者外排泵高表达、靶位点改变等,诱发更高级别抗生素的耐药,因此,合理使用好每一种抗生素都至关重要!

 

 

目前对于 CRE 的研究和治疗经验也主要聚焦于产 KPC 的肺炎克雷伯杆菌(KPC-Kp)。对于 KPC-Kp 感染,当美罗培南 MIC ≤ 8~16 mg/L 时,可通过优化碳青霉烯的 PK/PD 效应及联合治疗方案获得较好的疗效;而美罗培南 MIC>16 mg/L,建议根据药敏结果,选用不含碳青霉烯的联合治疗方案;多粘菌素耐药或碳青霉烯 MIC 高值(美罗培南 MIC>8-16 μg/mL)时,双碳青霉烯方案也是可考虑的选择。《Current Opinion in Infectious Diseases》, 2016, 29(6):1

 

碳青霉烯类在多项国际国内权威指南,依然是产ESBLs重症感染、MDR、CRE的首选\基石方案。


来源:平治天下感染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