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2018届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议论文写作分析

 老刘tdrhg 2018-01-19


 

[转载]2018届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议论文写作分析

五、议论文写作

【作文审题】

内容

2017年初,“中国诗词大会”火遍全国;2017岁末,诗人余光中去世,人们纷纷借他的诗句“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来表达对他的怀念。

    近年来,《诗刊》杂志的发行量和阅读量都在持续增长。中国诗歌网的注册会员达11万,注册诗社近2000家,平均每天收到投稿2000件。最近一个月,见诸媒体的诗歌节就有20多个,其中以地域命名的有“上海市民诗歌节”“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节”“香港国际诗歌节”等,以人名命名的有“屈原诗歌节”“李白诗歌节”“徐志摩诗歌节”等。一次,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街头采访 一位90后,问到他的职业,他回答:“我是一个诗人。”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类型

隐话题作文

话题

诗意的中国与诗意的人生

中心论点

诗意的中国与诗意的人生,成就美好和谐的生活。

【试题评价】

本次作文试题,体现了出题者的良苦用心。一是在审题方面稍稍设置了些难度,至少与“在审题方面不设置任何障碍”的口号保持了些许距离,增加了一点点难度;二是在立意方面,目的是拉开学生写作议论文思维路径,使得文章具有一定的深度,同时,也是为了与“立德树人”建构张本。在这方面,出题人做了很好的探索。

先说说审题。所给的材料,总体可以看成两个既相对独立又密切关联的部分。如果去掉结尾部分的一次,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街头采访一位90后,问到他的职业,他回答:我是一个诗人,那么这个作文的审题一定不是很困难的,只要写“诗意的中国”这个话题就可以了;加上了这么一句话,就多了一个话题:诗意的人生。这样,使得审题难度陡然加大,也给直线思维的同学造成了极大的困惑:出题人想要干什么?

    干什么?目的是构建关系型话题:诗意的中国与诗意的人生。

再说说立意的问题。

可以从这么几方面立意:

1、诗意的中国造就了和谐美好的社会;

2、诗意的人生体现了个人非凡的价值;

3、诗意的中国与诗意的人生,成就美好和谐的生活。

这与2017年浙江省的高考试题模式极其类似(但还是不具备浙江省的难度)。

 

2017年浙江省试题回放】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

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题目自拟,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三本书的说法,书是指生活,也可以说是社会实践。第一本有字之书是指是指我们常看的纸质书(当然也可包括电子书等);第二本无字之书就是一种比喻,读无字之书是指社会实践(也可包括接触大自然);第三本心灵之书大致是指自我反省、精神层面的追求、精神修炼等等,如果有其他解释,能说得通的,都算对。当然,也不能离本意太远。

考生如果只讨论一本书,该打多少分?因为题目没有规定必须把三本书综合起来看,所以只写一本书也可以。但是,这个作文题“三本书”之间是统一的,应该联系起来,才能来开思维的路径论辩的路径,才能准确理解。从这个角度分析,作文必须先从理解“三本书”的理念及相互关系入题,再转到对其中一本书的讨论。根据作文的质量,正常给分。如果作文一开始就只讲其中一本书,应该适当扣分,一般在49分以下打分。

思维路径的打开:

1、 先对每一本书的性质进行确认;

2、 三本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辨别;

3、 每本书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4、 整体呈现出来的价值。

范例:

1、人生有三本大书:“无字之书”,即最一般意义上的书;“无字之书”,代指生活中的经验;“心灵之书”,则是对生命对世界最本质的追求与省思。

2、相较于“有字之书”对具体知识技能的侧重,“无字之书”则让人以亲身经历的方式懂得教训。正是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以范雨素为代表的一批文学爱好者便是其中典范。他们大多学历低,但这并不阻挡他们对文学的爱好。他们将亲身经历成文,这现实便是他们取之不竭的灵感来源。“无字之书”以其亲历性与直观性在人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
  3、所谓成长,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我。在我看来,有字之书就是我们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得的阅读,无字之书则是指我们在生活中学到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心灵之书就是我们在已有的基础上净化自己心灵的一门学问。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从进入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开始学习有字之书。从一开始的声母、韵母到词句再到文章,我们从书本上学到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我们徜徉在文字的海洋中,纵观古今,吸收着文字中的精华。成就更好的自己。不论是课本、名著、小说还是网络阅读,文字都让我们有所收获。人生的第一步,读好有字之书。成就博学多识的自己。

而人生的第二本书——无字之书则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去学习、揣摩。不论我们生性是孔子所说的善还是孟子所说的恶,我们都需要从生活中学习为人处世的方法与原则。人不是生来就会为他人考虑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是我们从生活的无字之书上学到的;人不是生来就懂得分享的,慷慨大方是我们从生活的无字之书上学到的;人不是生来就讲文明懂礼貌的,彬彬有礼是我们从生活的无字之书上学到的。台湾作家简嫃学了无字之书后道出了人不可锋芒毕露的道理;蔡元培学了无字之书后抛开了与学生发生口角的不愉快,为该学生写了推荐信。读好无字之书,不是为了让自己变得圆滑世故,而是让自己有了为人处世的方法与准则。

人生的第三本书。也是最难读懂的书—一心灵之书。有人说“把心磨平,波澜不慷”,这是一种境界,只有读懂了心灵之书你才能达到如此境界。退休教师韦思浩捐出了自己的退休工资,为失学儿童提供读书机会,自己却游走在生活边缘;印度男子库玛虽生活困难,但他乐意为饥饿的陌生兄妹点餐;孔子、颜渊淡泊名利,将富贵看作浮云,一心倡导仁义。他们都读懂了心灵之书,不论是对他人还是对整个社会乃至国家,他们都净化了自己的心灵,将大爱传递给他人。读好心灵之书,提升自己的境界,做一个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时光匆匆,漫漫人生路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长

4、然而,“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纵然有许多不同,但他们仍有一个巨大的共同点:便是仍桎梏于现实之中。两者都取法于现实,以现实的方法呈现,但真正重要的东西却是以抽象、以心灵呈现的。这“心灵之书”,某种程度上可以与哲学等价,即philosophy,爱智之学。

 知识的掌握、阅历的丰富与精神的升华,这三者体现的,应该是和谐统一的人对自我的一次次突围。囿于躯壳之中,有时我们也会感受到女诗人辛波斯卡所描绘的那种“我即是我的阻碍”的无力感,但也正是这种局限性,促使着我们自觉地反抗着那些看似命定的桎梏。我们认识了人生的不足并尽己全力修补,谁能说这样的人生配不上一支激越昂扬的战曲或是颂歌?谁能说这样的人生不是在书写属于自我、属于灵魂的浩荡传奇?
    回到我们的本次考试的作文的立意上来。

1、 先对诗意的中国”“诗意的人生”的性质进行确认;

2、“诗意的中国”“诗意的人生”的联系与区别的辨别;

3、“诗意的中国”“诗意的人生”各自起到的重要作用;

4、“诗意的中国”“诗意的人生”整体呈现出来的价值。

以上解决了立意的“深度”的问题。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高度”了。

建构如下:

诗意中国与诗意人生——文化的整合功能;

诗歌能够激发民族自豪感、体现民族性格,起到情感高度融合的——文化的导向功能;

诗歌可以使人追求更为高尚人格——格物致知,儒家思想,修身;

诗歌可以创造美好生活——文化的传承功能。

下水文就不写了,非我长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