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国内外基因治疗领域优质企业盘点

 QuanLiRen2016 2018-01-19
2017年,对于基因治疗领域来讲,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自8月份,诺华的突破性CAR-T疗法Kymriah获得FDA批准,几周后,Kite Pharma的CAR-T疗法Yescarta也获得批准。之后没多久,Spark Therapeutics的基因疗法Luxturna也在12月份获批上市。本文将重点盘点2017年在基因治疗领域有突出成绩的国内外企业。

2017 获批的两款“ex vivo”基因疗法

1、诺华的突破性CAR-T疗法Kymriah



突破性CAR-T疗法Kymriah(tisagenlecleucel,曾用名CTL019),用于治疗罹患B细胞前体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且病情难治,或出现二次及以上复发的25岁以下患者。此前,Kymriah曾获得美国FDA颁发的突破性疗法认定,优先审评资格,以及快速通道资格。


Kymriah是一款有望为这些患者群体带来福音的突破性疗法。作为一款需要基因改造的自体T细胞免疫疗法,Kymriah的治疗需要先从个体患者的体内提取出T细胞,并在生产中心进行遗传改造。这些T细胞会被引入全新的嵌合抗原受体(CAR),使T细胞有能力直接靶向并杀伤带有CD19抗原的白血病细胞。当这些T细胞改造完成后,就会被输注回患者体内,进行治疗。


2、Kite Pharma的CAR-T疗法Yescarta



CAR-T疗法Yescarta(axicabtagene ciloleucel),用于治疗罹患特定类型的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这些患者曾接受了至少两次其他治疗,但没有出现缓解,或是疾病出现复发。这是美国FDA批准的首款针对特定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AR-T疗法,也是第二款获批的CAR-T疗法。美国FDA曾授予它孤儿药资格,突破性疗法认定,以及优先审评资格。



Spark Therapeutics

“使生命不受遗传疾病限制”



2017年12月,美国公司Spark Therapeutics的基因疗法Luxturna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患有特定遗传性眼疾的儿童和成人患者。这是首款在美国获批、靶向特定基因突变的“直接给药型”基因疗法。与诺华的Kymriah和Kite Pharma的Yescarta不同,Spark Therapeutics的Luxturna更符合人们对基因疗法的想象——通过注射,腺相关病毒载体将健康的基因送入所需的人体细胞内,合成具有正常功能的蛋白。


美国公司Spark Therapeutics成立于2013年3月,是一家上市的临床阶段基因治疗公司。基于费城儿童医院二十多年积累的技术和经验,Spark Therapeutics旨在通过发展潜在的一次性改变生命的治疗减轻遗传疾病,改善患者的生活。对基因组和遗传异常的了解,使得这家公司能够针对特异性遗传疾病的患者定制研究疗法。


Spark Therapeutics的研发管线


成立初期,Spark Therapeutics曾获得美国费城儿童医院投资的5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2014年,这家公司再次获得Sofinnova Ventures领投的7280万美元B轮融资。2015年,Spark走进美国纳斯达克,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Spark Therapeutics已经建立了一个领先的综合基因治疗平台,将遗传疾病患者的基因转化为药物,包括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RD)、肝脏介导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研发管线中的每个研究项目都是Spark团队及其合作者开发和制造的腺相关病毒(AAV)载体。


UniQure

 “我们的愿景是提供治疗性基因疗法改善患者的生活。”



以创造力著称的荷兰公司UniQure成立于2012年,致力于研发基因疗法用于治疗各种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如遗传病、中枢神经系统失调症等,目前在多个疾病领域都有自己的开发计划。通过与领先的学术机构和研究机构合作的方式来赞助临床前和早期临床试验的候选基因治疗产品,使得UniQure成本效益增大而没有耗费大量资源。创新且模块化的技术平台保证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2014年2月,UniQure走进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


uniQure公司研发管线内的5个项目


UniQure公司在欧洲的主要产品是Glybera。作为首款基因治疗药物,Glybera于2012年被欧盟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及其罕见的遗传疾病——脂蛋白脂肪酶缺乏症(LPLD),创造了100万美元定价的昂贵现代医药的新记录。获批至今,这款天价药仅被使用过一次。


2017年10月,UniQure公司再次传来了好消息,公司旗下的亨廷顿舞蹈病的研究治疗已经获得了罕见疗法认证。该药物(目前被称为 AMT-130)将有可能成为美国本土首例获得该疾病治疗批准的药物方案。UniQure 曾表示预计将于 2018 年利用该疗法引入临床试验。


Sangamo Therapeutics

“释放基因治疗的潜力在于使用正确的钥匙。”



Sangamo Therapeutics成立于1995年,原名为Sangamo BioSciences,是一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开展临床阶段药物研发的公司,专注于锌指蛋白技术(ZFP)的研究开发和商业化。可以说,这家公司是全球应用锌指蛋白技术最广泛的公司,开展了一系列临床阶段的人类疾病治疗。这家公司已在2000年4月在纳斯达克上市,2013年曾完成7420万美元的Post-IPO。


基于基因治疗的多平台方法,包括基因治疗、基因组编辑、细胞疗法、基因调控等,Sangamo Therapeutics在血友病、血红蛋白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艾滋病等领域布局产品管线。其中有6个项目已经进入临床1期试验。


Sangamo Therapeutics的产品研发管线


2017年11月,Sangamo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其在研疗法SB-913完成了首例患者给药。与目前获批的三款基因疗法不同,这款疗法直接作用于患者体内的生命源代码,引入健康基因。换句话说,当这款基因疗法生效的那一刻,这名患者的基因将就此不同。这是生物技术史上的重要一步!


基因治疗领域优质企业盘点(国内篇)

我国对基因治疗等相关的基础研究、目标产品及管件技术的研发也非常重视。国务院曾出台《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说明开发新型抗体和疫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生物制品和制剂的重要性。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布局基因治疗领域的相关企业持续增长,自2012年的70余家增长至目前130余家。笔者分析认为,近年来国内布局基因治疗领域的企业稳步增长,可归因为3点:

1、近年,国内对于基因治疗的理论研究和临床试验研究热度上涨,产业化应用需求迫切

2、受到国外在基因治疗领域的突出进展影响,研发产品相继落地;

3、国内政策在严格监管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基因治疗的研究。


目前,国内在基因治疗领域有相对优势的企业不在少数,本文将撷选部分企业做简要介绍。


北京五加和分子医学研究所


北京五加和分子医学研究所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进行医学生物技术研发和服务的公司,致力于病毒载体的不断创新和产业化推进,是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这家公司的使命是努力促进基因治疗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直至取得最后的成功,为人类攻克难治性疾病提供划时代的新药、好药。


公司拥有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病毒载体实验室、疫苗研究实验室以及哺乳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无血清悬浮培养工艺中试生产车间。业务范围涉及基于无血清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病毒载体、病毒疫苗、病毒样颗粒、重组蛋白以及细胞制品的早期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


和元生物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和元生物成立于2013年3月,是一家集基础研究服务基因治疗药物研发临床级重组病毒产业化制备三大发展方向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12月,公司完成股改,次年12月正式挂牌“新三板”,旗下子公司包括纽恩(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发展近5年来,完成融资1亿元,通过“院校合作 科研服务 产业化支持”的商业模式,专注于向国内的科研院校、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等提供基因治疗研究CRO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据公司2017年上半年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986.2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13%。


北京奥源和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5年的北京奥源和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由医学博士李秉珅创立,这是国内第一家致力于以单纯疱疹病毒为载体基因治疗创新药物开发、生产和销售的生物技术公司。据了解,2017年4月初,奥源生物已经获得由云峰基金重磅投资的新一轮融资。


基因治疗是现代生物医药治疗史上一次崭新的革命,载体技术是基因治疗成功的关键。奥源生物已经建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载体平台——HSV-1载体平台。基于该平台技术,公司在开发针对肿瘤、遗传病、免疫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基因治疗药物的同时,还能为药企及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OrienX0 10是奥源生物独立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治疗新药,中文全称为重组人GM-CSF单纯疱疹病毒注射液,是一种经重组减毒的复制型I型单纯疱疹病毒(Type I Herpes Simplex Virus, HSV-1)溶瘤性载体,用于恶性实体瘤的基因治疗,已经完成I期临床试验。


上海希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希元生物由由刘新垣院士创办,主要从事癌症的靶向生物治疗药物的研发。目前公司已成功开展了抗癌药物“重组人肿瘤靶向基因-病毒(ZD55-IL-24)注射液”的临床前研究,同时正将对多个在研重要抗癌专利产品进行临床前期的研发。2016年9月,希元生物曾获得安科生物3000万元的投资


肿瘤靶向基因-病毒治疗是将抗肿瘤基因插入载体即肿瘤特异性增殖病毒,载体在肿瘤细胞内复制时抗肿瘤基因也能够同样增殖,从而实现靶向杀死肿瘤细胞。肿瘤靶向基因-病毒治疗既能克服基因治疗转染效率低、靶向性差、抗肿瘤基因表达量低的缺点,同时还能克服病毒疗法对肿瘤杀伤力不足的缺点,因此具有比单纯基因治疗或病毒治疗更好的疗效。


深圳市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赛百诺公司可谓是我国基因治疗产业领域内开拓先锋,其自主研发的重组Ap53腺病毒注射液(今又生/Gcndicine)早在2003年就获得CFDA批发的新药证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官方批准上市的基因治疗新药。据了解,今又生的研发从政府和公共基金处获得了500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


虽然之后该药在产业化过程中,由于资金问题曾遭受波折,但依然不能否认其在国内基因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赛百诺公司也在该药上市后从单纯研发型企业转变为市场导向性企业



新产品项目方面,赛百诺公司也继续对“静脉给药型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ivAd-p53)和“双基因重组溶瘤腺病毒注射液”(SBN-3)进行研制开发,并引进了2个外部新产品项目“蛋白A免疫吸附系统”和“腺病毒多聚阳离子包被技术”。其中,ivAd-p53是“今又生”的改进型,更适宜于静脉给药,也可局部给药。


结语:


事实上,我国生物技术企业在某些产品研发领域其实并不落后于美国,甚至可以与之竞争,但在市场推广时显露的弊端使得我国缺乏竞争力。在美国,一项医药研究自实验室基础研发开始就不断有投资者接棒,待产品上市后,往往由大型医药企业接盘。而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导致产品在上市后容易出现资金短缺问题,造成产业化过程缺憾,赛百诺的“今又生”就是典例。


此外,相较美国在基因治疗相关研究方面的立法较早、相应的政策法规较多、监管部门相对统一,我国对于基因治疗的立法则相对较少,涉及的内容也相对简单,对在基因治疗相关研究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问题没有详细的说明和规定。各种政策法规颁布的时间相对靠前,滞后于当前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同时管理机构较多,缺乏相对统一的部门,不利于在管理上的统筹协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