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头条

 深度视讯 2018-01-19
【三组数据告诉你:城市经济只比较GDP就是耍流氓】

判断一个城市是否经济发达,已经不能单纯的从“GDP”上判断,尤其是最近屡屡被爆出GDP注水。

现如今这14座“万亿俱乐部”城市的竞争力如何?哪座城市的数据经济更加扎实?用三组数据,带你一窥14家城市GDP达万亿背后,更深层次的一面。

1、经济密度

面积大的城市GDP不见得高,面积小的城市GDP不见得低。为了衡量14个破万亿城市单位面积的产出情况,“经济密度”这一指标,可以测算这14个城市的单位面积经济产出效率。

当引入了经济密度这一指标以后,14座万亿城市的排名座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深圳成为了经济密度最高的城市,是第二名上海的4倍多,而重庆从GDP排名第五跌落到倒数第一,GDP排名第13位的无锡跃升到了经济密度第4,南京和苏州的排名也有所上升。看来,江苏个面积狭小的省份里,还真有不少“多产”的城市。

重庆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其内部发展还很不平衡。不过,由于非主城区面积较大,拉低了重庆整体的经济密度水平。

2、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情况才真正反映了一个地方政府到底有没有钱。这里面分为两个维度:万人贡献财政收入+财政自给率。

万人贡献财政收入

从“万人贡献财政收入”上,深圳以最少的人贡献了最多的财政收入,从财政收入第三名一跃到了第一。南京也表现不俗,虽然在14个万亿城市中财政收入只排到了第11位,但是万人贡献财政收入则跃到了第六。总体上来看,北上深和来自江浙的城市在这一指标上明显优于中西部城市。

“财政自给率”就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的比值。

财政自给率表现相对较好的只有苏州、无锡、杭州三座城市。重庆的财政自给率五年以来持续保持低位下降中。2015全年,14座城市中有13座的财政自给率是下降的;2016年,14座城市中有12座下降。到了2016年,14个“GDP万亿”或“准万亿”城市,竟然只有苏州和无锡的财政自给率能够在1以上。

如何既能平衡收支又能实现经济发展?这就需要考验管家有没有本事了。而事实上,苏州、无锡,已经给出了好的范例。

3、老百姓的钱袋子

从2016年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上来看,北京和上海市绝对的老大老二。广州、重庆、成都、深圳在第二集团,今年新加入“万亿俱乐部”的小兄弟长沙显然在这一指标上还与其他城市有所差距。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超1万的只有北京和上海;超8000的有天津、广州、深圳、杭州、南京等城市;可惜在这个指标上,面积太大的重庆又垫了底。此外,无法统计的无锡、苏州,2016年,无锡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78145元,全市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46789元。2016年,苏州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72291元/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