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 A.①②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B.①③④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C.③④都属于阴离子 D.③④表示的元素在同一族 【答案】B 2.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C60 B.汞 C.铁 D.硫酸铜 【答案】A 【解析】A.C60 由分子构成,一个碳六十的分子由 60 个碳原子构成; B.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C.铁 由铁原子构成的; D.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选 A 学科*网 3.下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 【答案】D 【解析】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时,一种原子构成一种物质,由不同元素 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BC 表示的是混合物;D 是单质,A 是化合物。选 D 4.榴莲被誉为“果中之王”,切开榴莲时可闻到特殊香味,这说明( ) A.分大在不断运动 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体积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隔 【答案】A 【解析】我们能闻到榴莲散发出来的特殊香味,是因为榴莲中含有特殊香味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 了我们的鼻子中,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5.依据事实书写化学方程式.其中正确的是( ) A.成语:水滴石穿:CaCO3+CO2+H2O=Ca(HCO3)2 B.电解水时,两极均产生气泡: C.军事上,照明弹发光的反应: D.用石灰水刷墙,墙壁逐渐变白变硬:CO2+Ca(OH)2=CaCO3+H2O 【答案】A 6.物质甲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点燃条件下可以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 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甲、丙、丁都是氧化物 B.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C.该反应是吸收热量的反应 D.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是 7︰9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而甲中不含氧元素,不是 氧化物,错误,B、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写出化学方程式:C2H4+ 5O2点燃2CO2+ 4H2O,故反应 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1︰5,错误,C、燃烧都放热,错误,D、根据反应:C2H4+ 5O2点燃2CO2+ 4H2O,反 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28:36=7︰9,正确,故选 D 7.2016 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 A.作物秸杆就地焚烧 B.公共场所严禁吸烟 C.积极使用降解塑料 D.工业废水达标排放 【答案】A 8.科学实验中,药品和仪器的存放应符合一定的规范.下列物质存放在对应的容器中,符合规范的是( ) 【答案】D 【解析】物质存放在对应的容器中,符合规范的是 D。A 盛放碳酸钙固体,应用广口瓶。.B.盛放过氧化氢 液体,应用细口瓶。C.玻璃片应毛面朝下。D.稀盐酸用滴瓶。学科*网 9.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 B.用汽油洗涤衣物上的油污 C.图书、档案着火,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D.用纯碱溶液除去热水壶中的水垢 【答案】B 【解析】A、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能把保护膜除掉,此做法错误;B、清洗衣服上的油污,原理是在 洗涤剂的作用下,油污以极小的液滴均匀悬浮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乳浊液从而除去.其中的乳化剂所 起的作用就叫乳化作用。汽油和油污都是有机物,油污可以溶于汽油,且汽油极易挥发,当将油污除 去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汽油可以全部挥发;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干粉灭火器扑灭,干粉灭火器会 喷出大量的干粉会污染损坏图书,故 C 错误;D、热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纯碱不能与碳酸 钙发生反应,故错误。 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有错误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向氢氧化镁固体中加水,再滴加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红棕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 D.硫酸铜溶液与铁丝反应,银白色固体表面覆盖一层紫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答案】B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B.氮气用作食品保护气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镁粉用于制烟花 【答案】C 【解析】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A 氧气用作火箭的助燃剂利用了氧气助燃的化学性质; B.氮气用作食品保护气,利用了氮气的化学 性质稳定;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使空气.镁粉用于制烟花 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液态,形成降雨。只发生了物理变化,所以是利用化学性质。D 镁粉用于制烟花 是利用了镁燃烧放出大量热的化学性质。选 C 12.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N2 B.CO2 C.H2 D.O2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空气中成分及含量分别是:78%的氮气,21%的氧气,0.94%的稀有气体和 0.03%的二 氧化碳,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选项 A 正确。学科*网 13.康康通过对蔗糖溶液的探究,得出对溶液的认识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蔗糖溶液的下层比上层甜 B.溶质溶于水时,都没有明显的放热或吸热现象 C.温度不变时,饱和溶液的浓度不变 D.溶质都是以分子的形式溶解在溶剂里 【答案】C 【解析】A、溶液具有均一性,故蔗糖溶液的各个部分一样甜,错误;B、溶质溶于水时,可能明显的放热 或吸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错误;C、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 故温度不变时,饱和溶液的浓度不变,正确;D、有的溶质是以分子的形式溶解在溶剂里,也有的是以 离子的形式分散在溶剂里,错误。故选 C。 14.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答案】C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CO 2、O2、MnO2、H2O2 中都含有氧气分子 B.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只有金属和金属通过熔化后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才是合金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可能是中和反应 【答案】D 【解析】A.CO2、H2O2、MnO2 都是氧化物,不含氧分子,所以错误;B.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 化合物叫碱。但碱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如:氨水,故错误;C.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 成的物质叫合金。故错误;D.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 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的反应。故正确。 16.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化学式为 C15H2205),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 命,从而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关于青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青蒿素的一个分子中含有 42 个原子 。 B.青蒿素属于无机物。 C.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2。 D.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63.8%。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由青蒿素的化学式可知,每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 15 个碳原子、22 个氢原子和 5 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