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媒介依赖:人的异化与反思

 墨汁染香 2018-01-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人类全面进入网络社会,引发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文化的重构与转型。我们的衣食住行已离不开网络,滴滴打车、掌上公交、美团外卖、淘宝购物、网交水电费等已嵌入到生活细节中去,对媒介产生重要依赖。

   低头族成普遍现象。打工者、上班族、学生、甚至是退休老者,都逐渐被手机所控制。坐公交、上厕所、饭桌吃饭都要低头看手机,甚至看手机成为睡前催眠曲。到底,手机有什么功能,让人们如此“爱不释手”。从工具上来讲,手机是联系世界的工具,大众需要它监测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增强对外部世界的适应力,这也类同生物界的“适者生存”。从内容上讲,手机拥有多元化内容,根据受众身份不同,他们对游戏、小说、生活资讯、娱乐新闻、学习资料呈现不同偏好。从便捷上讲,手机随手可携,在填补碎片化时间上,优势明显,日积月累形成习惯。一旦失去手机,受众会充满焦躁、恐惧和不安。对此,手机已成为受众重要的安全保障。如果受众安全感需要媒介来提供,未来,是人掌控媒介,还是媒介控制人?是值得深思的事情。

   人工智能化,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百度掌门人李彦宏已把人工智能作为今后的发展战略,京东的无人分拣机器人、无人仓,阿里巴巴的无人超市、机器人客服、甚至人民日报、新华网、光明日报的机器人记者等,都表明人工智能的光明未来。它的深入发展,一方面推动大众生活的科技化、便捷化、精准化、节约脑力劳动,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协助甚至代替人类处理工作、生活事情,大众习惯于机器人抓取信息、分析数据、出结果,长期会退化人类的脑力和四肢,弱化智力水平。在机器人越智能,人类大脑越懒惰两极情况下,值得怀疑,未来,机器人会不会突破人类的控制,反过来控制人——“人被异化”

   现在科技发展太快,智能手机席卷全国、支付宝、微信变革传统支付模式,共享单车引领共享经济,电动汽车逐步改变能源模式,还有未来的无人驾驶等,既出乎意料又意在其中。拥抱发展是正确姿态,普通人还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仅会用,还要想想为什么是这样,时刻保持警惕,多用脑、多动四肢,避免过度媒介依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