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省昔阳县,原称“乐平”,昔阳为2500年前的地名,请看其来历

 随缘4690 2018-01-19

山西省昔阳县,原称“乐平”,昔阳为2500年前的地名,请看其来历

“昔阳”一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二年》:“晋荀吴伪会齐师,因假道于鲜虞,遂入昔阳。八月壬午,灭肥,以肥子绵皋归。”这段历史故事是说,公元前530年,晋国势力开始向晋东扩张,晋国大将荀吴诡称要会合齐国军队,向鲜虞借路,趁机攻入昔阳,灭掉肥国,俘获肥子绵皋,胜利归国。

山西省昔阳县,原称“乐平”,昔阳为2500年前的地名,请看其来历

故事中的鲜虞为春秋古国,白狄别种,其国都旧址在今河北省正定西北,战国时演变为中山国。肥也是春秋白狄小国,子爵,相传其都城昔阳即今昔阳县东50里东冶头村的“昔阳故城”遗址。持这种观点的以西晋杜预为代表,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也认为:“(太原府乐平县)昔阳故城,一名夕阳城,在县东五十里。”但同时也有很多学者提出疑问:“晋欲取肥,何须假道鲜虞?此必不然之势也。”因此主张:古肥子国应在河北藁城西南7里的肥累城,并举出《水经注》所载肥累城附近有昔阳亭,隋代在此置过昔阳县等事实以证之。“昔阳”在山西?抑或河北?两种观点一直相持了近千年。

山西省昔阳县,原称“乐平”,昔阳为2500年前的地名,请看其来历

到清代才出现了一种折中的考释,认为“昔阳”除出现在《昭公十二年》外,还出现在《昭公二十二年》:“荀吴略东阳,使师伪籴者负甲以息于昔阳之门外,遂袭鼓,灭之,以鼓子鸢? 归。”这次攻昔阳是为了消灭白狄小国鼓子国,并虏获了鼓子鸢?。由此就提出新观点:春秋时期应该有两个昔阳,一为肥都,在山西;一为鼓都,在河北。因为晋国大将荀吴不应两次进入昔阳,又分别灭掉两个不同的小国。《水经注》也忠实记载了这两个昔阳,分述了这两件史事,说明确系异地同名。何况昭公十二年荀吴伪装向鲜虞借道东去,然后出其不意回头攻入山西的昔阳,灭掉肥国,正显示了他用兵的诡诈,并非“不然之势”。结论是:山西的昔阳为春秋古肥子国都,殆无疑义。

山西省昔阳县,原称“乐平”,昔阳为2500年前的地名,请看其来历

西汉时在境内置沾县,县境包括今昔阳、和顺两县地,县治在今昔阳县西南10公里的掌城村,县以沾水流经而得名。沾水,即今清漳东源,发源于昔阳县老庙山麓榆林背村。清漳水流绵长,春来如蓝,被乡民誉为“沾水拖蓝”,并列入乐平八景中。乐平籍的明代吏部尚书乔宇有诗赞曰:“一脉涟漪出远岚,山光云影共拖蓝。春深欲染云衣净,夜久微将月镜涵。清别泾流同渭水,碧分江派比湘潭。旧时县治今何在?雉堞茫茫野草毵。”诗人以水抒情,临流怀古,深深慨叹沾县故城的千年变迁。

山西省昔阳县,原称“乐平”,昔阳为2500年前的地名,请看其来历

东汉末,山西北部受羌胡骚扰,郡县流徙分散,动乱不宁。到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平定黄河以北,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这时他对全国区划进行调整,按照《禹贡》的模式,把十三个州合并为九州,同时在北方新置12郡。其中山西境内有两郡,即新兴郡和乐平郡,两郡名的含义均赋予了战后重兴、生活和平的美好希冀。乐平郡地由划出上党郡的北部而组建的,郡治所就在沾县,同时分沾县东部置乐平县,县治即今昔阳县城。

山西省昔阳县,原称“乐平”,昔阳为2500年前的地名,请看其来历

北齐时撤销沾县,其地域并入乐平县。直至清嘉庆元年(1796年),乐平县并入平定州,称为乐平乡。1914年,山西省都督府决定将乐平乡恢复为县,但当时江西省已有乐平县,为避免重名故取其境内春秋地名“昔阳”,命名为昔阳县。

至于“昔阳”的含义,《元和郡县志》载:“昔阳故城,一名夕阳城”,《尔雅》载:“山西曰夕阳,山东曰朝阳”,因此,“昔阳”乃因在太行山以西而得名。但因先秦古地名毕竟深奥繁复,未敢遽信,姑备一说,俟博雅考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