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成果公报

 悠悠昭阳客 2018-01-19



研究成果,必定是研究者围绕一定的研究内容,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通过踏踏实实的研究所产生的真实可信的成果。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三者之间密切相关、高度匹配。怎么提炼和表达,请仔细阅读领悟薛法根校长的这份成果公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

关联理论视域中的小学

语文组块教学研究

 

课题主持人:薛法根

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教师

课题承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课题批准号:BHA120048

课题组主要成员:沈玉芬、王晓奕、娄小明、徐国荣、金洁萍、黄妹芳、仲锦宇、范健建、沈霞

 

一、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关联理论视域中的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是在心理学组块原理基础上,运用认知语用理论探索儿童言语发生的内在机制,实证组块教学对发展言语智能的实践可能;积极建构板块式语文课程及有效研制语文教学内容;深入探究联结性学习的心理机制,实现学习方式的实践变革;着力研究言语交际情境的创设,探求学科统整型交际体验的可行路径和实践策略。在对小学语文组块教学实践案例的分析、总结与提炼的基础上,形成关联理论视域中的小学语文组块教学模式,从而丰富和发展关联理论、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及语文教学理论,建构并完善“为言语智能发展而教”的语文组块教学思想。

(二)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关联理论、组块原理及组块教学、言语智能等进行文献搜索,作分类研究,以掌握关联理论与组块理论;在组块教学实践中,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理性反思与行为改进,不断丰富组块教学的方法与策略,逐渐建构并完善组块教学模式;运用实验研究法,选择实验班与对照班,就“板块式语文课程开发”作对比性研究,以评估“语用主线”与“文选载体”的课程实践效果差异,寻找课程建构的有效途径;围绕“联结性学习与交际性体验”两个研究主题,运用课堂观察法,对研究要点作定点定性定量观察,以发现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组块教学课例,从关联理论视角作深度分析,总结提炼具有普适性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二、结论与对策

(一)初步发掘了组块教学价值

1.指向言语智能发展的组块教学思想,在语文理解上是一种原创性的突破。

组块教学以发展儿童的言语智能为核心目标,超越知识与能力,摆脱“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无谓之争,鲜明了语文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在语文理解上是一种原创性的突破;关联理论阐释了言语交际的内在机制,证实了言语智能是以听说读写为表征的语文能力的核心,为板块课程构建、联结学习方式转变及语境创设、交际体验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

2.以言语交际为主线的板块课程样式,在课程建设上是一种技术性的变革。

组块教学以言语交际功能为主线,围绕某一具体功能而形成的板块式语文教学内容,实现了语文知识的结构化与序列化,改变了文选型教材在教学内容上的不确定性,是一种语文课程的开发范式。

3.基于联结学习机制的组块教学范式,在理论运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

组块教学源于个体学习的心理机制,在语境中发现联系、把握联系与重构联系,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体现了学习的本质特征;基于心理学组块原理,突破线性思路,采取板块式的教学结构,实现一个板块活动达成多个教学目标,便教利学,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初步形成了组块教学理论

1.组块教学的理论基础

关联理论从语用视角为组块教学的实践研究作出了理论阐释。语用学是研究语言运用及其规律的学科,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不同角度以及相互关系上,揭示了言语交际中“意义”与“语境”的内在关联:语境赋予语言更为丰富而准确的语境意义,语言在具体语境中才具有独特的表达功能。由此可见,语言学习的有效路径是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运用语言、建构个性化的言语系统,而非静态的语言分析。在语境中建构言语实践能力,是语用学揭示的语言学习规律。

关联理论的代表人物斯波伯和威尔逊提出了两条关联原则:(1)交际关联原则。每一个明示交际行为都传递一种假定:该行为本身具有最佳关联。(2)认知关联原则。人类认知以追求关联最大化为取向,争取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取最大的认知效果。由此可见,言语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交际双方之所以能够合作默契,明白对方话语的暗含内容,主要是由于有一个最佳认知模式——关联性。简而言之,要找到对方话语同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推断出语境隐含,最终取得语境效果,交际获得成功。一个人运用语言进行认知与交际,就是要准确领会具体语境中“言语形式”所传递的“言语意图”,进而发现并掌握特定的“言语形式”与特定的“交际功能”之间的关联性,建构具有个性特征的言语认知结构。从言语交际的关联原则出发,建构言语交际的认知结构,是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

语用学关联理论为语文组块教学提供了三个方面的理论支持:(1)语文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进行认知与交际”,旨在生活化的言语实践中形成与发展言语能力。(2)课堂教学的本质意义在于创设“促进言语知识生成与能力转化的丰富语境”,语境效果是衡量言语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3)言语能力的内生机制在于遵循与运用关联原则“构建言语意义与交际语境的最佳关联”,言语形式的同义选择是关联性的实践表征。

2.组块教学的概念内涵

语文组块教学基于心理学组块原理,将零散的教学内容整合、设计成有序的言语实践板块,引导学生通过联结性学习和自主性建构,实现“听说读写”的生活转化,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在关联理论视域中,语文组块教学依据言语交际的“最佳关联原则”,选择最宜学生学习的语文教学内容,围绕最近发展区的语文能力目标,整合为生动的言语实践活动。教学中,通过教学语境的创设,言语活动的推进,逐步实现文本意义的自主建构和认知结构的更新完善,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和言语交际机智的生成。

组块教学建基于关联理论的言语形成机制,即意义联结、信息互明、语境依赖、显性推理,其实践表征是:在内容上基于教材,植根于儿童经验,将鲜活的生活素材融入课文、引进课堂,及时充实、调整、重组教学内容,具有聚合性;在结构上突破线性思路,采取板块式的教学结构,凸现教学重点,更具简约性;在功效上,实现一个活动板块达成多个教学目标,使儿童获得以言语智能为核心的多方面主动发展,更具生长性。

组块教学是借助文本引导学生进行言语交际的教学方式,应具备四个心理条件:(1)形成学习期待,从动机走向目的;(2)建构关联假设,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3)把握心智状态,营造积极心理氛围;(4)改善认知环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3.组块教学的核心目标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发展言语智能。所谓言语智能,是运用语言进行认知与交际的言语创造力,表现为对语言的敏锐感、熟练的驾驭力及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言语智能是人的生命特质,是人类智能发展的生长点,是语文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心理学基础,也是语文能力转化为语文素养的孵化器。发展言语智能是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也是语文教学的“独当之任”。

言语智能的基本要素为言语材料、言语法则及言语思维。言语材料主要指语汇,是言语智能形成的“语言养料”;言语法则是指运用语言的基本语法,是言语智能生成的“基因密码”;言语思维偏重于形象思维,是言语智能发展的“动力装置”。言语智能是一个以言语思维为主线的整体结构,其发展取决于以语义为内核的语言组块的数量、质量以及结构化水平。人的大脑中存储的组块类别有语言组块、意义组块、情感组块、动作组块等。语文组块教学可以改善人脑中组块的容量与数量,可以提升心智活动的质量,促进智能的发展。

4.组块教学的实践范式

1)选择生长性的教学目标。围绕“言语能力”,根据文本教学价值及学生发展可能,确定最具生长价值的核心目标,以实现多方面的教学功能,体现“聚合性”。

2)整合本体性的教学内容。聚焦“运用法则”,选择语文本体性内容,并整合为板块化的教学内容:以语言材料为内核的板块、以语用法则为内核的板块、以言语策略为内核的板块,实现以少胜多,体现“简约性”。

3)设计阶梯性的教学活动。基于“活动功能”,将教学板块内容转化为适合学生的言语活动板块:以积累为内核的诵读板块、以理解为内核的述演板块、以迁移为内核的读写板块、以创造为内核的问题解决板块,并设置为具有逻辑关联的阶梯式活动,实现一项活动达成多方面发展,体现“增值性”。基于“板块结构”,将线性的教学状态整合成块状的教学样式,呈现板块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板块与板块之间,形成并列式、递进式、承接式与主从式等关联结构,体现凊简有致的结构风格。

4)采用一致性的教学评价。根据“目标达成”,适时评判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水平层级,以调整教与学的节奏,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体现“有效性”。

在此教学范式基础上,根据文本的不同教学功能,建构了“教读、导读、练读、自读”等课型,便教利学。

 

(三)初步开发了语文板块课程

1.板块课程的整体建构

根据文本潜在的教学功能,将选文分为三类:定篇,指教材中规定的经典语篇;类篇,指按照文本类型重组的单元语篇;用篇,指为完成任务而选择使用的语篇,或用其中的观点,或用其中的事实,或用其中的表达方式等。三类功能语篇作如下结构化编排:定篇每学期安排8篇,每篇用4到5个课时,六年共选编96篇经典文章;类篇每学期安排16组,每组3到5篇选文,用2到3个课时,六年共选编600到800篇文章,阅读量是现有教材的一倍以上;用篇每学期安排4个单元,用4到5个课时,六年共完成48个情境任务。

2.板块课程的内容开发

定篇的内容板块以“能力”为主线,以“能力要素”为内核。对课程标准中的各项语文能力进行学理分析,提炼能力生长的关键要素,包括关键技能和核心知识(程序性知识);对经典文本作深入而透彻的解读,发现学生独立阅读的疑难之处,寻找适合学生解决疑难的阅读方法(核心知识)和关键技能。两相对照的契合点,可以聚焦在词汇、句式、段落与篇章的结构等教学点上,构成经典文本的教学内容。一篇经典文本可以形成以“能力要素”为内核的多个内容板块,进而将这些内容板块设置成由表及里的阅读台阶,引领学生步入经典的阅读殿堂。

类篇的内容板块以“文类”为主线,以“文类要素”为内核。按照文本类型,对现有教材中的选文进行重组,不足的增补,不好的删改。每一组围绕一个“议题”进行比较阅读,以发现同一“议题”在不同语篇中的变与不变,探究其中运用语言的规律和奥秘。“议题”是多元的,可以是关于这一类选文的读写策略、文体特征、表达方式以及作家风格、主题表现等。

用篇的内容板块以“功能”为主线,以“功能要素”为内核。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为解决特定任务而选择的语篇,使用的是实际上是语篇的“交际功能”。比如以“劝说”为任务的教学内容,可以从《螳螂捕蝉》中发现“智劝”的方法,从《狐狸和葡萄》中发现“讽劝”的艺术,从《谈礼貌》中发现“理劝”的策略。这样的阅读指向“任务解决”,着眼于语篇中隐藏的“交际功能要素”,各类文本都在“交际功能要素”的统领下聚拢起来,形成了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

3.板块课程的开发策略

1)定篇的内容开发策略

定篇以作品为主体,以能力为主线,以方法为支点,形成一个整体的内容结构。课题组精选了96篇经典作品,编制了12册《板块式语文教程》,实施了卓有成效的内容开发策略:

发现文本阅读的关键点。文本阅读的关键点,就是学生独立阅读文本所遇到的疑难之处及解疑释难所需的语文知识。阅读中语文知识的及时介入,才能让学生具备“透视”文本的眼光,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

整合内容碎片的教学块。文本中的关键点涉及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知识,教学中“随文教点”,造成频繁地转换教学内容,徒增记忆负担。将这些关键点围绕一个能力项整合为一个递进式的内容结构,形成“教学块”,学生就可以学得充分而透彻。

构建板块之间的逻辑链。内容板块之间的教学逻辑应是“文本结构逻辑与学生认知规律”的内在统一。教学内容的板块与板块之间,应该顺应学生的阅读心理发展轨迹,步步为营,拾级而上;每个板块都应建立在文本整体阅读的基础上,避免肢解文本。

2)类篇的内容开发策略

重组单元篇目。通读一册教材中的课文,界定其文体类别;按照文体类别进行单元重组,以苏教版第六册为例,8个单元26篇课文,可以围绕“记叙文阅读”,重组为“事物类、事件类、人物类、事理类”4个阅读单元。

重设单元议题。重组后的单元教学目标更加聚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能力发展规律,选定一个核心“议题”,组织学生围绕“议题”阅读,从中发现读与写的方法与规律。比如“事理类记叙文” 单元,可以确定“作者如何说理的秘密”,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不同的说理文有不同的说理方式,统领5篇课文的读与写。

重建单元结构。充分挖掘每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并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界定其教学功用,以此形成单元课文的功能性结构。较典型的课文,可以作为“范例”,侧重于“方法”;有难度的课文,常常在某些关键点上体现文体阅读的特征,可以作为“样本”,侧重于“问题”;较简单的课文,可以作为“习题”,侧重于“练习”。这样的功能结构呈现出阶梯式的阅读能力发展过程。

3)用篇的内容开发策略

小学阶段应该促进学生发展“交流信息、表达自我及影响他人”等三大言语交际功能。根据言语交际的双向交互特点,从言语交际行为的功能视角,组合了20对交互的言语交际为主线的课程内容单元,如“倾听与讲述、提问与解答”等。每个单元根据言语交际的规律,设计成5个内容板块

板块一:演一演。选取典型的事件、案例等,以文本阅读、视频观看、戏剧表演、故事讲述、游戏体验等方式,将生活中的真实交际情境再现在课堂里,从中聚焦言语交际中的关键问题和重要节点。

板块二:议一议。围绕交际中的关键问题和重要节点,引申出交际话题,以归因分析、反向假设、逆向推论、正反例证、经验归纳等方式,深入探究交际的成败奥秘,获得经验的丰富与提升。

板块三:理一理。梳理探讨的交际经验要点,以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述交际规则,整理成文本。

板块四:试一试。鼓励学生运用整理的交际规则,尝试解决实际任务,并对任务解决进行自我反思,形成个体交际能力。

板块五:换一换。教学中要求学生互换角色,从对立面进行思考,反思交际规则产生的影响及存在的不足,并从对立角色出发,进入新的交际活动,即交际议题的转换。

 

(四)初步建构了联结学习方式

语文联结性学习是指个体发现、把握并重构知识经验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得其智能意义的学习方式。板块式课程内容的学习过程,就是发现联系、建立联系、运用联系、生成联系,进而实现改变的过程。汉语是字词前后联缀而成,属于“意合型”语言;汉语的学习应遵循其“意合”的内在规律。运用联结性学习方式,就能准确把握字词句段篇之间的内在关联,获得意义理解与运用法则。学生在联结性学习中,将文本中的各种关键点激活并建立内在的逻辑关系,改善认知结构,恢复“学的内在秩序”。语文联结性学习的基本要素有“意义地图、命题整合、情境应用与结构化”,主要方法有:

1)归类:围绕一个意思,将多个词语或句式组合在一起,比较异同,加深理解,促进在不同语境中的选择运用;围绕一个法则,将多个语言现象组合在一起,通过比较抽取普遍的规律,形成概念化的理解。

2)比较:将相同、相近或相对的词语、句式、段落进行比较阅读,以推敲在意义、情感、表达效果、使用条件等方面的细微差异,磨砺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敏感力。

3)联想:由此及彼、由物及人、由特殊到一般、由抽象到具象,都需要借助联想实现学习的跨越。联想可以让语言与想象联结成一个整体,实现语言的形象与形象的语言。

4)推理:阅读就是凭借语言文字,在特定的语境中,穿透语言的字面意义,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把握文本的主题思想;从表达视角看,就要设定特定的对象,推想读者的可接受程度,以便让文字更加妥帖。

就一篇课文的教学而言,可以运用的联结学习方式有:言与意的联结、表与里的联结、上与下的联结、异与同的联结、知与用的练写、读与写的联结、文与人的联结等;就语文教学的形态而言,可以运用的联结学习方式有:字根识字、词串识记、句群诵读、段落仿写、类篇教学、整书导读等。

 

(五)初步探索了学科统整实践

学科统整实践是将语文与其他学科、儿童生活贯通的语文深度学习,旨在将学生学得的语文读写方法和策略,运用到复杂的、不确定的问题情境中,锻炼语文实践能力,促进言语智能的发展,整体提升语文素养。

1.阶梯阅读:通过阅读得以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发展序列,研制了跨学科的综合性主题阅读书单,如数学阅读课程、科学阅读课程、名人传记阅读等。

2.任务写作:借助任务学习写作。将学科教学中需要“写”的项目提炼出来,编制成学科写作课程,实现借助写作达成学科深度学习。如数学小论文写作、科学实验报告写作、综合实践社会调查报告写作等。

3.主题演说:依靠言语解决问题。言语实践需要拟真或真实的生活情境,在任务解决中催生学习的动力,生长言语实践能力,比如围绕核心问题的辩论、演讲、表演、阐述等。尤其重要的是,将生活中遇到的真实而复杂的难题,引入到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模拟场景,凭借语言解决问题。这样的主题演说,考验的是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达水平。

 

(六)初步积累了系列经典课例

“一课三磨”是组块教学的常态研究方式,指一个语文教学团队围绕一个教学课题,经过多次集体研讨与实践研磨,获得最佳实施方案的校本教研活动。一磨教材解读,实现教材资源到教学内容的转化;二磨活动设计,实现教学内容到教学活动的转化;三磨课堂实践,实现教学活动到语文能力的转化。在“一课三磨”过程中,课题组积累了三种类型的课例:

一是“板块式”的教学设计范例。课题组围绕“教学内容的板块设计”、“联结学习的板块活动”及“读写主线的统整活动”三个研磨主题,借助“一课三磨”的方式打磨出120多个便教利学的经典课例,编印了《“一课三磨”的实践与思考》、《板块内容教学设计范例》、《联结学习教学设计范例》等多本课例集。

二是“反思性”的教学实录评析。课题组借助“五机位”录播系统,就一堂课从多个角度摄录教师、学生(群体及个体)、师生互动等课堂实况,据此整理成教学实录,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对教学的每个板块活动及教学步骤的效能作出比较合理的判断与归因分析,找到改进的策略与方法。课题组编印了《透视课堂》、《组块教学实录评析》等2本课例集;薛法根老师出版了《现在开始上课》、《薛法根教阅读》2本专著,发表了30多个经典实录。

三是“综述型”的教学专题例谈。对某一篇课文或某一课题(识字、写字、阅读、写作或口语交际等)的教学过程作全面的扫描,并加以专题评议。课题组先后进行了古诗教学、散文教学、小说教学、议论文教学及说明文教学、识字教学等10多个项目的专题研究,推出了《爱如茉莉》、《爱之链》、《谈礼貌》等经典课例为主线的教学专题,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指引。

组块教学课题组编印了6本课例集,收录了124个教学设计范例、48个经典课堂教学实录以及7个单元课程教学案例;组块教学江阴工作站研制了30多个文本分类教学经典课例。

 

(七)初步改善了语文教学生态

语文组块教学以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为核心目标,超越了知识与技能,摆脱了工具与人文之争,澄清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回归;语文组块教学建构了便教利学的实践范式,改变了线性的教学,采用了板块的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实践留有足够的时间和发展的空间,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气象;语文组块教学通过课程化设计,呈现了确定的教学内容,将“课文”变成了“语文”,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走“带着儿童学语文(学知识长能力)”的路子,真正摆脱“跟着课文内容跑”的怪圈;语文组块教学顺应儿童的言语发生机制,在丰富多变的语境中,锻炼学生建构语言与经验、语文与生活等多重联系,形成了语文联结性学习,优化了言语习得方式,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生长,让成长看得见;语文组块教学还引导学生将读写迁移到各科学习和生活实践中,通过运用语文进行学习、改善生活,实现了语文能力和精神发育的同构共生。“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语文教学怪象得到了初步的改变,形成了便教利学、积极有效的语文教学新气象。

 

三、成果与影响

(一)课堂教学效能显著,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提升

组块教学的每节课都围绕一个核心目标,教学内容集中,通过阶梯式的板块化活动,教得透彻、学得充分,课堂教学效能显著。学生运用联结性学习,借助思维导图、阅读标示、构思提纲等学习支架,展现语文思维过程,其言语敏感力、应对力及改变力等得到持续发展。通过对比教学及成效检测(见表1),学生在教材学习时间、课堂阅读总量、单篇阅读水平及整本书阅读效果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语言积累、读写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提高,课业负担明显减轻,呈现“轻松学习、扎实发展”的积极状态。

 

(表1)教学及成效检测

检测项目

教材学习时间

课堂阅读总量

单篇阅读检测

整本书阅读检测

对照班(45人)

126课时

10.85万字

91.27分

83.26分

实验班(46人)

98课时

13.68万字

92.60分

89.42分

对比分析

—22.2%

+26.1%

+1.46%

+7.4%

 

(二)组块教学方法实用,教师专业能力普遍提高

组块教学制定了操作性强的策略系统,包括基于课标的内容研制策略、基于组块的阅读教学策略、基于儿童的作文教学策略等,增强了教师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组块教学将语文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作了深度梳理、开发与整合,呈现出清晰、可操作的内容结构序列,便教利学,提高了教学的专业性;所形成的“一课三磨”等教学研究方式,提高了教师的备课质量、课堂应对能力和团队研究水平,并形成了实证性的教研文化。

 

(三) 组块教学联盟成立,系列成果相继出版获奖

2012年吴江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组块教学研究所,江阴市、广西桂林市象山区相继成立组块教学工作站, 2015年全国组块教学实验学校联盟成立,50多所成员学校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以薛法根为代表的组块教学团队推出了一系列代表性课例,《卧薪尝胆》、《爱如茉莉》等生动演绎了组块教学思想,板块式课堂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样式,甚至被移植到了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教学中。

2014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为言语智能而教》《现在开始上课》《做大写的教师》,文心出版社出版《薛法根教阅读》。2016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文本分类教学》文学作品卷和实用作品卷。组块教学研究成果2013年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2015年获得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奖,2016年先后获得江苏省第四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等。

 

四、改进与完善

组块教学将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的系统性与创新性。基于语用学、关联、图式、联结等理论,在理解和运用上存在较大的障碍,课题组将充分借助高校的力量,加强研究团队的理论水平,力求理论的突破与创新;进一步加强学科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板块课程尚未涵盖语文课程的各个领域,需要从整体上进行建构和完善;进一步加强组块教学范式的研究,以关键要素凝练为基础,建构具有普适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一步加强组块教学与时代的联系,思考运用人工智能改善组块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将通过专家辅导、团队研读、合作探究等不同的方式来推进教师的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持续推进组块教学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