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菍,一种兼具观赏、食用和药用价值的地被植物

 三忘一空 2018-01-19


春节即将来临,预祝盆友们新春愉快!


地菍(rěn)为野牡丹科野牡丹属常绿小灌木,株高10~30cm,别名:山地菍、地茄、铺地锦、地石榴等,自然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常匍匐生长在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贵州等地的山谷矮草丛或茶园田边。

 

地菍生命力极强,不管是肥沃疏松的疏林山间,还是干旱瘠薄的田头地边,甚至是环境恶劣的岩石缝中,地菍都能很好的生长开花。在南方广袤的酸性土壤中生长快速,是一种酸性土壤的指示性植物。

作为南方常见的乡土地被植物,地菍的花、叶、果实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叶片除了终年翠绿之外,还会不时呈现绛红、紫红、暗紫等色调,青翠的叶片上点染上或多或少的暗红斑块。

 

在适宜的环境下,地菍几乎全年均可开花,5~7月为盛花期,花色浅时轻红、浓则艳紫红色,好像浓绿的地毯上绣上了几朵别致的花,姿容端秀,丰润动人。

地菍的果实也非常有特色,初生时为青绿色,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经历绿-红-紫-黑的色彩变化,成熟后的浑圆浆果格外醒目,乌黑色的果实好像一只只炯炯有神的眼睛,充满着活力和生气,湖南地区称之为“猫眼睛”,江西称之为“地眼子”,都形象贴切的诠释了地菍果的神态气质。

除独特的观赏价值之外,地菍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也不容忽视。

 

据相关药典记载,地菍全株供药用,味甘、涩,性凉,具有活血止血、消肿祛瘀、清热解毒之功效。捣碎外敷可治疮、痈、疽、疖,民间有谚语说:地菍鬼点灯、痔疮绕你行。地菍果性甘、温,有补血养血之功效,民间常用其酿酒。

 

地菍果成熟后是可以吃的,酸酸甜甜,有种细细的沙粒感。紫黑色果实含丰富的色素,吃几颗地菍果可以让你的舌头、牙齿、嘴唇都染成深紫色,口齿留“色”,能持续好长一段时间。因此地菍果也可用于食品加工,提炼出天然的植物色素,用于饮料、冷饮、果酒、糖果和点心的着色。

不管是观赏、食用还是药用,地菍都是一种应用价值颇高的乡土地被植物,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潜力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