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史口镇族谱的小知识。 境内续修族谱始于清朝中期。在此之前,或在村内建祠堂,或在墓地立祖碑,将先人族谱奉于祠堂或刻于墓碑碑阴。此后,随着年代久远,加之兵匪祸患,灾荒连年,同族人因逃难徒居他乡,同姓人不相识,亲疏不辨。至清朝嘉庆年间,开始采用谱牒,同族人相约,通过采访,创修或续修族谱,以后隔20年左右,续修一次,一直延续至今。近几年,有很多村又重修了族谱。族谱多以线装,竖排竖写,右启翻阅,上书“X氏族谱”。族谱开卷首见谱序,展示修编族谱缘由。 修谱序谱意义重要 揭示地名来历境内村庄多以姓氏名起村名,翻其族谱即可知其村中名称的来历。 寻根朔源 境内所见族谱的谱序中,不论是创修谱序(指首次修谱)还是续修谱序,开卷多为寻根朔源。 歌颂祖德 序谱为谱序即正文中多由以歌颂祖功祖德之文,以昭示后人不忘组训。 行辈有序 一个姓氏虽为同宗同族,因为居住分散,多则几省、少则几县,若同族人名字与先人相同,即为对祖不尊;如 同辈重名,在社会事务中往往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为统一行辈而续修族谱,即“修族谱分别宗派,所以使本支 百世不易。” 进入90年代后,族谱的续修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大部分村的族谱把40岁以下女性记入。在启迪引发后人尊祖敬宗睦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本村自解放以来政治、经济、文化、村貌、族众的发展变化内容。至2009年,全镇61个村,续修和新修族谱大部分完成。 史口镇解放前室内布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