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发掘200多座汉代崖墓 还有一尊高鼻梁、大眼睛的青铜跪坐人像

 杰夫Rose 2018-01-20

一年多前,为配合基本建设,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员开始对天府新区正兴镇的一处汉代崖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如今,这里出现了整齐划一的孔洞,共有崖墓200多座。18日,考古现场负责人潘绍池介绍,崖墓中出土器物丰富,虽被盗墓贼盗掘过,但一些随葬器物依然能够反映出当时的一些丧葬习俗。而考古专家也倾向于认定这里是当时巴蜀地区的一处公共墓地,不少墓主人具有一定经济基础。

成都发掘200多座汉代崖墓 还有一尊高鼻梁、大眼睛的青铜跪坐人像

发掘面积超1万平方米 崖墓时间跨度达500多年

从2016年底,考古人员着手对正兴镇的这处汉代崖墓进行发掘,一年多的时间,考古人员在超过一万多平米的山丘上,发掘出了200多座崖墓。

“这些墓葬的时间从东汉一直延续到了南北朝时期,时间跨度达500多年。”据考古现场负责人潘绍池介绍,从出土的器物和墓葬形制来看,种类比较齐全,“对汉代生产、生活方式,文化的包容性方面的研究很有帮助。”例如东汉时期的崖墓,规模大,墓室内分室较多,以M19这座墓为例,其面积在83平方米左右,一共有7个侧室,在墓室一侧开凿了灶台,根据之前的研究,推测这属家族墓葬;南北朝时期的崖墓普遍比较小,排水系统修建也很随意,这都是因为当时国内处于战乱时期,老百姓也无暇顾及这些墓地建设,“以前规整的陶制排水系统到了后面都是用一些碎片、鹅卵石来铺设一些排水通道。”潘绍池说。东汉初期的四川地区还有一部分土(岩)坑墓,但崖墓已经兴起并流行,而到了东汉晚期,崖墓已经非常流行。

成都发掘200多座汉代崖墓 还有一尊高鼻梁、大眼睛的青铜跪坐人像

随葬器物中发现陶仓、陶猪等 还有摇钱树上部件“青铜朱雀”

崖墓中,出土器物丰富,虽然被盗墓贼盗掘过,但一些随葬器物还是能够反映出当时的一些丧葬习俗。潘绍池介绍,以M4这座墓为例,该墓时代属东汉晚期,考古人员在墓门两侧发现雕刻着汉阙,象征着“天门”,通过一个1.3米高的墓门,墓室的右手边,还有伏羲女娲雕刻,这些都反映出汉代升仙思想的流行。

成都发掘200多座汉代崖墓 还有一尊高鼻梁、大眼睛的青铜跪坐人像

在此次出土的器物中,考古人员发现了陶仓、陶猪、陶狗、陶鸡等随葬品,一些大户人家,还能够看到青铜朱雀,“这些都是从摇钱树上散落的部件”潘绍池介绍说。龙虎纹镜、花卉文镜造像同样比较精美,其中还有一个陶狗高达45厘米。

成都发掘200多座汉代崖墓 还有一尊高鼻梁、大眼睛的青铜跪坐人像

而在众多的青铜器中,一尊青铜跪坐人像造型精美,高鼻梁、大眼睛,很是吸引眼球,“从人物的面部特征可看出其具有典型的西域特征。”潘绍池说,“此次出土的一大意义就在于,这处崖墓中不仅有汉文化的东西,也有西域文化的东西。这对于当地文物考古资料可以进行有力补充,特别是进一步认识巴蜀当地人们与西域文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天府早报记者段祯 实习生吕佳敏 摄影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