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发现219座崖墓及600多件文物,女性耳珰抢眼,背后秘密不简单

 钰姐讲历史 2023-06-30 发布于四川

2019年-2020年,成都发掘出了219座崖墓群,墓中有600多件珍贵文物,两件做工精美的女性耳珰尤为抢眼。为何崖墓群神秘而集中地出现在成都?背后隐藏的秘密,令人惊叹!

2019年4月到2020年3月,经过近1年的抢救性发掘,成都金堂发掘出了东汉中晚期至六朝时期的219座崖墓,墓中珍贵文物有铜、银、铁、玻璃、陶、瓷器等600多件。

崖墓群位于成都金堂县赵镇中兴村七组,墓葬自上而下4层分布于浅丘的东坡,墓葬规格有大中小三种,中小型居多,尺寸长2米到10米、宽1米到3米、高0.8米到2.5米不等。


墓葬很有特色,葬具多为陶棺。大墓葬带狭长露天墓道前后双室墓,四壁及顶部多刻有精美的图案;中型墓葬带梯形墓道单室墓;小型墓葬多为短墓道单室墓,墓室狭小,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崖墓?成都金堂为何适宜崖墓葬呢?我国东汉两晋时期的四川就生产有玻璃器了吗?钰姐逐一解答如下。

什么是崖墓葬?这的确很罕见。

顾名思义,崖墓葬就是指在崖壁上开凿洞穴放置棺木的一种墓葬形式。它最早出现于西汉,盛行于东汉,衰落于南北朝。当时崖墓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江西、贵州等地,尤以四川最多。

显然,成都此次发掘的大型崖墓是一个十分亮眼的时代标志,也是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名片。因此在东汉至六朝时的成都出现大规模的崖墓葬群,也就不足为奇了。

崖墓葬分为大型墓葬、中型墓葬、小型墓葬,而多以中小型墓葬为主,想必富裕之家毕竟也不多,而一般平民占大多数。

考古人员还从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看,墓葬分布有序,基本2-3个墓葬成组出现,就像多个家庭一样,互相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打破。由此可看出此座大型崖墓葬群应该是多个家庭使用的“公共墓地”。

成都市考古文物研究院副研究员龚扬民的说法,也证实了这一点。

公共墓地,现在指公墓。在古代人去世后,将遗体或遗物集中到一个统一的地点进行埋葬,这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文明与进步。

那为何会有大批量崖墓出现在成都金堂县呢?或者说为何古人的“公共墓地”会集中选择在成都金堂这样一个丘陵地带呢?钰姐认为,原因有二。

一是选山,古人选墓址通常选易于开凿之地,丘陵的多山环境就很便利。二是选水,受当时堪舆思想影响,多选择河水流经之地。成都崖墓群发现之地正符合此二条件。

再回溯下历史,汉晋时期的金堂水运发达,崖墓区域就是在毗河、中河与沱江的交汇处,从军事或经济上看,皆要冲之地,还有发达的水系也方便人力和装备的运输。

再有,我国东汉时四川地区就生产出了精美的玻璃饰物了吗?

此次发掘出了铜、银、铁、玻璃、陶、瓷、罐、仓、钵、壶等器物,铜器主要是釜、盆、耳杯、灯、镜等,银器主要是镯和指环,这些随葬品都有着十分宝贵的研究价值。

但是,最亮眼、最不可思议的还是那两件精美的女性玻璃耳珰。什么是耳珰呢?耳珰就是戴在耳垂上的饰物,相当于耳坠、耳钉、耳环之类,但最让人惊讶的是玻璃器物的出现。

这就让人匪夷所思了:四川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了本地生产的玻璃器了吗?

我们知道,人造玻璃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的古埃及等。那如今在古蜀地发掘现了玻璃耳珰,是不是可以推断成都早在2000年前就与埃及等有着贸易交流了呢?

而据考古资料显示,我国最早出现玻璃器是在西周时期(前1046-前256年),但不是在四川首次出现的,而是在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出现的。但玻璃在我国战国时期就开始批量生产了,因此专家断定成都崖墓中的玻璃耳珰很可能来自楚地。

成都市考古文物研究院副研究员龚扬民的说法,也证实了这一点。

再有据资料显示,历史上蜀地与楚地之间水运发达,交通便利,《华阳国志·巴志》提到“涪陵郡,巴之南鄙。从枳南入,折丹涪水,本与楚商于之地接。秦时司马错由之取楚商于地为黔中郡也。”

因此不难说明:史上蜀地与楚地不仅交易便利,还存在着密切贸易往来。但是无独有偶,也有专家认为崖葬中的玻璃器物来自东南亚,持此观点当然源自我国著名的“丝绸之路”。

但是,不管持何种观点,都影响不了此次发掘大规模崖墓葬的非凡意义。

总之,2019年-2020年成都发掘出的大规模崖墓葬群,不仅还原了东汉两晋成都平原中下层平民的生活状态,也为我们研究东汉古蜀社会生活、生产与经济等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源。

成都大型崖墓群,是古蜀地东汉两晋十分亮眼的一个时代标志,也是富有四川特色的一张地域文化名片,同时也是我国考古史上的另一座新的丰碑,值得我们认真去探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