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统性红斑狼疮十大致病因素,来看看哪些我们可以规避?

 冬天惠铃 2018-01-20

 



上周万海君向大家介绍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常见症状,今天万海君再来和大家聊聊为什么会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话题。尽管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为止尚不明确,但大量的研究显示其发病与遗传、病毒感染、性激素等因素有关,具体来说有以下十大致病因素。 

1.遗传

遗传是系统性红斑狼疮重要的致病因素,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家族的发病率可达13%。流行病学也证实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存在家庭聚集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一级亲属患病率远高于对照组。有文献报道,一个家庭内可以有数个成员同时发病,多者一家有7个成员发生系统性红斑狼疮,有的连续三代患系统性红斑狼疮,四代连续患高球蛋白血症,也有发生于同卵双胞胎者。另一项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发病率为40%,而异卵双胞胎的发病率仅3%

科学家从多个系统性红斑狼疮家族性连锁分析中已找到了6个基因位点(1q22-241q41-422q374p15-166p11-2216q12-13);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率存在种族和性别差异,也提示种族基因和性别基因可能是其因素之一;在分子水平研究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易感基因HLA-DR2HLA-DR3检出率高于正常人。 

2.病毒感染

在电子显微镜下,狼疮肾炎的内皮细胞内可见有“病毒包涵体”,皮肤、血管内皮、淋巴细胞内也能发现类似的包涵体。同时,某些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出现麻疹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EB病毒的抗体滴度增高,因此,目前医学界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与某些病毒持续而缓慢的感染有关。但目前尚未发现特异的病原体,感染可能只是作为一种刺激因素而促发了系统性红斑狼疮。

 

3.性激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女性远较男性为高,但在儿童和老年人此种差别并不明显,提示生育期体内雌性激素水平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起重要作用。妊娠时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的变化亦与性激素水平有关。妊娠初3个月病情加重,与孕妇血中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此后由于孕酮水平迅速增高,孕酮与雌二醇的比值相应增高,从而使病情相对稳定,产后孕激素水平降低,病情可能再度加重。晚近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泌乳素值升高,导致性激素的继发性变化,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4.紫外线

25%35%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日光过敏。大多学者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日光中的紫外线有关。研究表明,紫外线的照射可使皮肤的DNA转化为胸腺嘧啶二聚体,提高了免疫原性,并使角质细胞产生白介素1,增强了免疫反应,这是激发系统性红斑狼疮重要的环境因素。有些局限性盘状红斑狼疮经曝晒后可演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由慢性型演变为急性型。

 

5.药物

某些药物进入体内可引起超敏反应,产生免疫应答从而诱发狼疮样反应,或使潜在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加重病情,发生特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停药并不能阻止病情发展。此类药物包括:青霉素、磺胺类、链霉素、头孢菌素、保泰松、金制剂等。

另一类则是在药物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后,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改变(称为狼疮样综合征)。停药后症状能自行消退或残留少数症状不退。此类药物包括:普鲁卡因胺(高)、肼屈嗪(高)、奎尼丁(中)、异烟肼(低)、甲基多巴(低)、氯丙嗪(低)、米诺环素(低)[注:“高”“中”“低”表示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危险程度]

此外,生物制品,如丙种球蛋白、疫苗、干扰素、免疫核糖核酸等可诱发亚临床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发作,即使停止继续使用也不能终止其发展。 

6.食物

某些食物可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含补骨脂素的食物,如芹菜、无花果、西芹等,具有增强光过敏的潜在作用从而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含联胺基团的食物,如蘑菇、某些食物燃料(如酒石酸类食物)、烟熏类食物及烟草等,可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含L-刀豆素的食物,如苜蓿类的种子、新芽以及多种豆荚类植物等,也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有关。

 

7.化学物质

一些化学物质同样可能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诱发因素,如含含芳香族的染发剂、唇膏以及一些有机化合物(如三氯乙烯、石棉、硅石等)可激发系统性红斑狼疮。

 

8.心理

严重精神刺激与长期紧张情绪,长期的负面情绪或过度压抑,容易诱发处于静止状态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急性发作,此种情绪效应是通过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起致病作用的。 

9.其他

寒冷、外伤、强烈电光照射等可引起自身组织细胞的变性,从而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诱发或加重系统性红斑狼疮。

 

10.免疫反应异常

一个具有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因素的人,在上述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使抗体的免疫稳定机能紊乱,表现为B淋巴细胞高度活化而产生多种针对自身组织,包括细胞核及各种核成分、细胞膜、细胞质、各种组织成分的自身抗体,其中尤以抗核抗体为重要。

 

以上十大致病因素是从西医角度来阐述的,而中医则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又失调养,致使阴阳不调,气血失衡,经脉阻隔,气血淤滞;或因七情内伤,气急恼怒、过度疲劳等因素,伤及脏腑;而日光照射,邪热入里,外感毒邪等,又是发病的主要诱因。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上述的这些系统性红斑狼疮致病因素中,哪些我们可以规避,哪些无可避免。显然,在西医角度的十大致病因素中的遗传和中医角度的先天禀赋不足,是我们无可避免的,而其余因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规避。愿大家阅读此文后有所得,终生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绝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