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鸡“两阶段”饲养新法,养殖效益高

 玺石气象 2018-01-20

  常规养鸡模式有:工厂化规模养殖、家庭少量散养两种形式。

  其中,工厂化规模养鸡虽然具有生长周期短、成活率高、增重速度快等特点,但生产的鸡肉品质较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家庭散养虽然鸡肉品质较好,但成活率低、生长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等制约了养殖规模,商品化率很低,同样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鸡群的运动对鸡肉质量的影响很大。工厂规模化笼养以及集约化高密度养殖,减少了鸡的运动,导致鸡肉质量下降。而放养保证了每只鸡的活动空间和饲养密度,改善了每只鸡所处的小环境,也增加了鸡的运动量。另外,在放养条件下,鸡可以采食青草、昆虫、草籽和沙粒,补充了许多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使鸡肉品质得以提高。

 “两阶段饲养新法,是指前期实行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后期实行低密度放养的一种养殖新模式,目的是取'两家'之长,提高土鸡养殖效率。

   采用两阶段饲养新法,需要充分考虑鸡肉品质受饲养环境、饲养方式以及饲料品种等因素。具体内容如下:前期(公鸡80日龄,母鸡120日龄,体重达1.5公斤以上)实行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主要目的是提高鸡的成活率,加快生长速度(料肉比3∶1以下),增强疾病免疫力等;后期(生长期2~3个月)改为实行低密度散养,以一些青草、昆虫、玉米、麦粒等天然饲料为主,降低饲养成本,改善鸡肉品质。

   研究人员通过对比试验(放养与舍饲),分别采集两组公、母鸡的胸肌与腿肌样品,研究性别和放牧对两阶段饲养法土鸡肌肉常规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放养的土鸡肌肉中水分、粗蛋白质含量均明显提高,粗脂肪含量明显降低;肌肉中肌苷酸、游离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均有明显提高,证实了放养可改善鸡肉的品质和风味。

   香鸡4纯土鸡为例,采用两阶段饲养新法养殖与普通家庭养殖相比,土鸡成活率有了明显提高,项目组最初养殖了5000只鸡,成活率达97%~98%。土鸡两阶段养殖的综合成本也比较低,按照目前的全价料养殖方式:

    养殖公鸡90天需消耗成本:12—15/只,

    养殖120天,则其消耗饲料成本为:15-18/只。后期60—90天采取低成本养殖方式,将成本控制到10元以内。加上鸡苗钱:4.5/只。加温成本+药物:1.5/只。

   按照最低全群90%的成活率计算,全期共需要的成本为31.5元。出栏体重为4.2斤。其单位成本为:7.5/斤。即使按照10/斤出售,每只鸡也可以获利10元以上,如果每斤卖到15元,则每只鸡的利润可以达到30元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