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梁新会《陪读》有感

  清泉 2018-01-20
新闻作者:周毓辉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9日  查看次数:115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社会都要重视素质教育

——读梁新会《陪读》有感

周毓辉
  《陪读》一书是青年作家梁新会观察、分析、归纳、演绎、思考多年,精心创作推出的令国人无法不面对、又深刻反思描写当下的一人上学、全家上阵的现实主义力作。
  一个作家独特的选题就能启发人们的思考。梁新会独具慧眼地选取了富有中国教育特色的“陪读”,确有独到之处。“学而优则仕”,一人的读书承载着家族的希望。“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千百年来,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痴心不改。儿女们承载着父辈们的寄托和未曾实现的理想而奋发读书,就此代代相传,根深蒂固,沉淀为我们民族的基因。
  当代有不少学者撰文呼唤素质教育,甚至有人大声疾呼,把孩子从父辈们的重压中解放,还他们以快乐。教育部门也在不断采取措施,实行招生改革,取消各种辅导班,提出奥数等不再与升学挂钩之类的措施,可是,从家长方面收效甚微。学校取消了补课,家长却送孩子到社会辅导班去补课,更为甚者主动请愿,反对学校减轻学生负担的举动,实在令人担忧,孩子们从此成了考试机器。
  令我们欣喜的看到,以呼唤教育改革,减轻孩子负担应当优先解决家长负担为主题的长篇小说《陪读》由青年作家梁新会推出。作者把困扰我们民族几千年的书童伴读,“红袖添香夜攻书”,以及如今不惜一切代价陪读的艰辛,描写得淋漓尽致。这个选题是近年来创作选题的一个重大突破,相信作品的推出会带来一股描写陪读类题材的热潮,也会使教育改革的作品成为热点,这就是梁新会为素质教育做出的贡献。
  刘跃进坚持认为:文学要反映时代,时代需要宏大叙事。文学史上,无数文学作品,正因为反映了时代,才有了大的气象,才成为永不磨灭的经典。《陪读》正是把握了时代的脉搏,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线索,一开篇就给人们带来悬念——因学校搬迁,玉梅为明明购买的学区房一下子派不上用场,万般无奈只能租房。学区房的租金如雨后春笋般,一天之内可能上涨七、八百元,甚至更高。寥寥数笔,把陪读的辛酸呈现给读者,抓住了读者的阅读心理,让人潸然泪下,不由自主地陷入了作者的“陷阱”,想寻求个究竟……
  玉梅是一个三十六岁的少妇,本该是女人一生中最迷人的时段,却甘做家里的闲事主任、后勤部长,相夫教子,孝敬公婆,完全放弃了自我。应试教育就像一个指挥棒,让你不由自主的跟着他转,由他安排,由他左右。于是乎胎教、早教、幼教应运而生,社会辅导机构、外语、奥数等多如牛毛,各种艺术教育不胜枚举,令人应接不暇。主人公“玉梅觉得自从有了孩子就没有轻松过。明明两岁多就上每周一次的早教启蒙课,三岁开始学习英语,四岁开始练习钢琴、画画……”为了孩子能够考上名校,她们牺牲了假期、钱财、美貌,顾不得衣着打扮。然而,她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孩子们的理解,孩子的天性就是玩,于是有了举报,装病,中暑……家长和社会扼杀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不得不引起社会的重视。
  《陪读》是近几年出现的一部佳作。作品有其鲜明的特色:一是丰富而细致的人物刻画。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八十多位,各具特色;二是完整而多变的情节铺叙。小说头绪纷繁,线索众多,错综复杂,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三是《陪读》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作品本身。表达了作者对人的本性之爱的深刻理解和应试教育对孩子天性摧残的忧愤。四是善于在广阔的社会联系中,从不同视角,多角度地刻画人物的性格。最突出的是明明这一形象,他的性格特征,就是在陪读中通过众多人物显现出来的。
分享到:微信更多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