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玉犬

 江畔独步寻花66 2018-01-20

    收藏宋代玉犬的人都知道,国家考古挖掘的宋墓没有出土过玉犬。目前收藏界关于宋代玉犬的判断参考物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南宋李迪画的《猎犬图》。主要特征是(1)脸型不是明代的覆斗型;(2)用粗阴线刻画勒骨;(3)用半连珠刻画脊椎关节;(4)古玉的沁色。例如保利香港2013年春季拍卖会的宋代玉犬(长7.3cm,成交价RMB553,380)。

宋代玉犬

    宋画中并不是只有猎犬,更多的是观赏犬,特别是乳犬(小狗)。我们这件玉犬属于观赏犬,并且是乳犬(鼻尖有点翘)。对比一下宋画中的乳犬,可以看到造型与神态都很相似。当然,古玉的断代不能只看造型与神态。我们认为它属于宋代的依据主要是4点:(1)脸型不是明代的覆斗型;(2)眼形为双隐起杏核眼,即两次外圈剔地,使内圈起凸,形成假浮雕的杏核眼及眼眶(3)沿着躯体轮廓转折处,用平行的游丝短斜线表现毛发;(4)饭糁沁色。

   

宋代玉犬

     这是一件真正羊脂玉的玉犬,有些部位出现了饭糁,尾根部有钙化点。这种羊脂玉古玉只出现饭糁的现象(无其它色沁),可以在其它国家考古发掘的羊脂玉质的古玉上看到,例如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雷纹玉环(参见古彭遗珍P169)。
 

宋代玉犬
    只有宋代与明代的玉雕动物存在明显的股沟,用来表现肌肉发达;清代玉雕动物股沟不明显,轮廓浑圆,用以表现膘肥体壮。
 
宋代玉犬
    这件玉犬长3.3厘米。很多宋代玉雕动物尺寸较小,3至5厘米长度者常见,估计用途为扇坠、仗坠,尺寸虽小但雕刻精细(参见台北故宫博物院,南宋艺术与文化-器物卷)。明清玉犬的常见长度为7至8厘米,用途为暖手,刚好一握,寓意为“大权(犬)在握”。
 
宋代玉犬
     双隐起杏核眼没有在明代玉雕动物中发现过,只在出土宋代玉兔(小动物,几厘米)上及乾隆工玉马和玉驼(大动物,长10几厘米)上发现。
 

宋代玉犬
    沿着躯体轮廓转折处,用平行的游丝短斜线表现毛发,这种表现方法在南宋玉兔上发现,明清玉动物用较粗的短斜线表现毛发。这件玉犬的脊椎和眼眶处,都有表现毛发的平行游丝短斜线。
 
参考资料一:双隐起杏核眼的玉兔
宋代玉犬
史绳祖墓出土南宋玉兔,衢州博物馆藏。长6.7,宽2.6,高3.6厘米。双隐起杏核眼。沿着躯体轮廓转折处,用平行的短斜线表现毛发。
宋代玉犬

双隐起杏核眼的雕琢难度远远大于坑点眼。国家考古发掘的玉雕动物上,只有这件是双隐起杏核眼,所以换个角度看看也很有必要。
 
参考资料二:宋画中的狗
    在已知6幅描绘狗的宋画中,有5幅狗的造型是观赏犬,1幅是猎犬。而收藏界认识的宋代玉犬却都是猎犬。很有意思吧!
 
1、秋葵犬蝶图
宋代玉犬

辽宁省博物馆藏,佚名
 
2、萱花乳犬图
宋代玉犬

河北省博物馆藏,佚名
 
 
3、鸡冠乳犬图
宋代玉犬

河北省博物馆藏,佚名
 
4、萱草戏狗图
宋代玉犬
日本大和文华馆藏,毛益。乳犬的鼻尖有点翘。
 
 
 
5、秋庭乳犬图
 宋代玉犬

上海博物馆藏 佚名
 
6、猎犬图
宋代玉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李迪
 
参考资料四:清代玉雕动物
     只要头型不是覆斗型,就可以排除明代。因为乾隆工玉器吸收了很多前朝玉雕特点,所以在区分宋代玉器与乾隆工玉器时,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常采用的区分点是股沟,宋代玉雕动物股沟明显,以表现肌肉发达;乾隆工玉雕动物股沟不明显,四肢浑圆,以表现膘肥体壮。
宋代玉犬
    这是乾隆时期的玉马。眼睛是雕琢难度较大的双隐起杏仁眼,吸收了宋代玉雕动物的特点。但是,前肢与后肢股沟均不明显,轮廓浑圆。
宋代玉犬
    这是清中期的玉骆驼。勒骨的刻画吸收了宋代玉雕动物的特点。但是,前后肘部股沟不明显,肥壮浑圆,一看就不是宋代玉雕动物。
宋代玉犬
眼睛虽然也吸收了宋代双隐起杏仁眼的技法,但是并不拘泥于此法,形状有所变化,这样玉雕动物的神态就更活一些。
宋代玉犬
    这是清中期的玉羊。清代大部分乾隆工的玉雕动物的四肢是这种样子,股沟不明显,肢体浑圆,比较肥硕。这些玉雕动物都是北京故宫所藏。清代玉雕的鼎盛时期是乾隆嘉庆时期。其前其后作品造型不太写实,不会与宋代玉雕动物混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