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仁集圣教序里的书法秘密

 任生福马 2018-01-20

怀仁集圣教序里的书法秘密

就是在这一页!

就是框里这段话,启迪了唐代以后的书法家的层次高度!

“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

这段话虽然说的是佛理,指的是从大出说它遍布宇宙,从小处说又能收拢一丝一毫。因为佛道主张不生不灭,超脱一切,所以虽历经久远而用不衰落。它有时隐藏,有时显露,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传送着无数的幸福直到如今。

但是其广博的意向空间拉伸书法艺术的追求高度,于是宋书尚意之后的元明清、民国,乃至当代有作为的书家,均在此当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苏黄合璧的《黄州寒食帖及其题跋》就是往大处走的样板,不在追求笔画的精微,如晋唐,二是笔意通达。

怀仁集圣教序里的书法秘密

本来,由于历史的原因,长久以来中国书法的艺术,越往上追,墨迹越少,名家笔墨更是弥足珍贵,在现代印刷技术出现之前,只能以刻碑勒石为主要流传方式,这就给后来的书家学习提供了两种可能,有条件的家藏名帖,以墨迹为宝,精研笔法、用墨。一般家庭,依托拓本窥其门径。

有着圣教序之后,书家在练习过程中被这一理论吸引,从而开辟了两种书法艺术境界:一种是以科举为基础的馆阁体形式,毫发笔现,尽精微成为极致;一种是以艺术为追求的苍茫形成,以粗旷为境界。

尤其清代贴入内府,民间碑学兴起,这种趋势后来更为明显,以下是对比:

邓石如、伊秉绶、吴昌硕均是弥之大者,别开生面。

怀仁集圣教序里的书法秘密

王文治与刘墉书法就是走的精微一路。

怀仁集圣教序里的书法秘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