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本课开始,缠师继续讲解走势分解的基础手段,分型、笔、线段。这样,缠论就将每日纷繁复杂的走势,肢解为有明确数学定义的一个个最小单位构成的类似几何图形。这也可以理解为中枢、级别、分解这三大理论基石的数学化处理。其中的难点与关键点就是线段划分当中对笔的包含关系的处理。
62课:分型、笔与线段
分型的确认: 按K线的包含关系,顺序处理为标准K线后,再完成标准分型的确认。注意分型处理时是依先后顺序处理包含关系,包含关系的处理不符合传递律,但要遵守顺序原则(馋注:注意分型处理的顺序,从左向右,依次包含处理,见分型完成即止)。注意,任何相邻的分型之间必须满足结合律(馋注:注意是一个顶分型与一个底分型依次连续结合),也就是,不能有些K线分属不同的分型,这样是不允许的。(馋注:共用K线是不能完成分型的构造的)。 这里要注意几个细节的定义:
1.
2.
3.
4. 从分型到笔,必须是一顶一底。以下是笔的基本定义,注意:
1.
2.
3.
4.
5. 馋注:在实际分解中,请注意下图中这些容易出错的情况,特别是第一种情况,最高点不是笔的延续
注意,任何相邻的分型之间必须满足结合律,也就是,不能有些K线分属不同的分型,这样是不允许的(馋注:共用K线是不能完成分型的构造的)。 新笔定义:本ID想了想,计算了一下能量力度,觉得以后可以把笔的成立条件略微放松一下,就是一笔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顶分型与底分型经过包含处理后,不允许共用K线,也就是不能有一K线分别属于顶分型与底分型,这条件和原来是一样的,这一点绝对不能放松,因为这样,才能保证足够的能量力度;(馋注: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一定要是完成的 2、在满足1的前提下,顶分型中最高K线和底分型的最低K线之间(不包括这两K线),不考虑包含关系,至少有3根(包括3根)以上K线。(馋注:新笔最少5根线)
先顶后底,构成向下一笔;先底后顶,构成向上一笔(馋注:只要出来一个底分型与一个相连的顶分型,那么就是向上的一笔,只要出来顶分型与一个相连的底分型,就构成向下一笔,笔与笔之间,可以采取包含关系,进行处理)。(馋注:缠论中,笔是最小的结构组件,在学缠者眼中,只有笔而没有K线,所有级别都是如此,千万注意!!!) 因为笔是线段的基本构件,所以,在缠论中,笔就成为了走势最小的基础计量单位,缠论中用笔-线段而非K线来构建缠论的几何形态,这是缠师前无古人的伟大发现。在实战中,各位一定要清楚,缠论中走势的最小单位是笔,从1分钟到年线图,在学缠者眼中,走势只有笔而非多少条K线构成,因为笔是缠论中最最基本的走势形态(几何形态)构件。
63课:替各位理理基本概念 本课承前启后,有了上一课的基本分解概念,就如同35课一样,告诉各位市场是如何用这些最小零件:分型、笔、线段,生长出实际走势这参天大树,并对走势怎样进行标记(标记分解)、操作如何从逻辑到直觉、操作技术到心态等问题做出说明。 1.用上课讲述的最小零件(笔、线段),通过递规,可以证明中枢、走势类型存在的确定性,而有了这些最小零件,中枢与走势类型又变得在实际交易中,可以用来操作的,有着实际的可操作性(匪注:定义用来分类走势,走势可以用定义来分类,讲述的是正向和反向2码事)。 2.回顾35课中所讲的中枢及走势类型的递规定义,用显微镜比喻级别,走势是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然后强调走势是客观的,与什么级别的图没有任何必然的关系。这样分型、笔、线段,与35课同理,可以从最小分笔交易级别到年线级别,任何级别都能唯一分解,这就是缠论不患的保证(将35课理论转至分型、笔、线段)。 3.有了级别,就要以对上一课的分型、笔、线段进行最小级别的定义,然后就有了最小级别的线段———最小级别的中枢———最小级别的走势类型(馋注:是用最小级别的走势类型,递规出高级别的走势类型,注意!),然后就要递规出(馋注:是递规出)1分钟、5分钟、30分钟、日、周、季、年的中枢及走势类型。以上是对走势如何从最小级别生长出来,如何用最基础的线段递规,给出了清晰的描述(馋注:再次用35课的原理,深入讲解了分型、笔、线段分解的绝对性)。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把1分钟图作为最基本的图,那么就可以开始定义上一课程说的分型、笔、线段等等。有了线段,就可以定义1分钟的中枢(馋注:最少三条线段重叠构成1分钟中枢),然后就是1分钟的走势类型(馋注:按1分钟中枢的生长),然后按照递归的方法,可以逐步定义5分钟(馋注:三个1分钟走势类型重叠,构成5分钟中枢)、30分钟、日、周、月、季度、年的中枢和走势类型(馋注:这里也说明了,走势是如何从1分钟图上慢慢生长出来的,注意,是三个1分钟的走势类型重叠构成5分钟中枢,三个5分钟走势类型重叠构成30分钟中枢,依次类推,)。 4.缠师讲述了在各级别上标记的一个方法:在大级别图上记号次级别的走势类型(1分钟图上标记的,是1分钟以下级别的完整的走势类型,5分钟图上标记的是1分钟的完整走势类型,依次类推,好处是帮助记忆及分析),这样能让你清晰地看到该级别的中枢(馋注:次级别走势类型)、走势类型(馋注:本级别走势类型)是如何生长出来的,这样更直观。而在1分钟图上(馋注:最大最小操作级别上)需要记住的,只是最近一个未完成的1分钟(馋注:最大最小操作级别上)走势类型,这个与标记不同。 5.不同级别共同使用时:另外一个好处就是看MACD辅助判断时,不用对太多的柱子面积进行相加,可以看大级别的MACD图,这样一目了然。 6.选股的级别次序:从大级别向小级别依次观察。 7.缠师讲述了从逻辑到直觉是长期积累出来的,如果没有形成直觉的感应之前,还是老老实实按逻辑来,花心大萝卜是需要功力的。 8.最后缠师总结:没有坏的股票,只有坏的操作者。股票都是废纸、垃圾,如果技术、心态不到位,任何股票都可以让你倾家荡产。对于小资金,一定要选择股性好的股票。 64课:去机场路上给各位补课(缠论精细之美) 106到107这一段箭头所指的那一笔,用的是取整的前提(底分型),但其实不同软件,都会有数值上的细微差别,所以,所有预设精度,唯一必须遵守的,就是精度一旦预设,就一定要一路保持。注意,没有什么精度是十全十美的,所以这些细节,其实问题都不大,关键是要统一,不要变来变去。由于现在只是示范,为了方便各位学习,就一直继续采用取整的精度,各位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整(馋注:本馋个人理解,这里106-109,可以理解为一条线段,即106-109三条线段,在这是处理为106-109一条线段,这样,后面的中枢更加清晰,当然,也许馋师用不同的软件,所以确认的中枢为105-108)。 106-109 1分钟图 至于108-109,带箭头那笔为什么不被算成一段?也就是108-109为什么不是三段?这很简单,因为段必须是至少三笔构成,缺口如果包含在一笔中的,像今天早上低开的缺口,没有破坏昨天那笔,是顺着昨天那笔下来的,所以这种缺口和一般的走势没什么区别,缺口还是包含在昨天的一笔里(馋注:这时缺口看成是一根K线)。但有些突然性的逆着走势来的缺口,就像530那个,就必然要当成一段,而不能光当成一笔或一笔里的了。有人可能说,缺口没有三笔?那你可以这样去看,就像0=0+0+0,缺口可以看成是三个缺口的迭加,这样就有三笔以上了。还有,有位叫袖手旁观的网友理解得也不错,线段必须要被破坏才算结束,但必须要强调的是,线段必须要被线段破坏才算是真破坏,单纯的一笔是不能破坏线段的,这就避免了一些特偶然因数对走势的干扰。
至于110-111。红箭头那两个为什么不是最终精确定位的背驰点?这都是些以前就应该解决的简单问题。像第一个红箭头位置,第一次略微跌破109那位置,这时候把已经出现的面积和前面108-109的对应面积之和比,已经十分接近,也就是说110-111,刚起跌,这力度已经和前面的108-109差不多,这恰好说明这一段的力度是很强的,不但不可能是对108-109背驰,而且站在中枢震荡的角度,这种力度,一定是小级别转大级别以时间换空间(馋注:中枢震荡)或 与更大力度的对比产生的背驰才能化解的(馋注:某级别的盘背或背驰)。后面这种情况,在这个实际的图形中,就是与前面104-105的下跌力度比(馋注:本馋个人理解,110-111的第一段,就是本馋绿箭头的一段,还在中枢内,是中枢震荡,除了小转大,否则没有机会反转,只能是继续中枢震荡,而之后的离开中枢,才有了中枢前后二段的力度对比)。 110-111这段,相比较的,是104-105这段,中间的中枢震荡的中枢,是105到110这个。因此,这里根本不存在与108-109对比的问题(馋注:围绕中枢震荡的背驰,是缠师讲的100%的背驰,这里是处理实际走势的一个难点)。站在105-107这个中枢的角度(馋注:应该是105-108这个中枢),110虽然不构成第三类卖点,但也极为接近,这种对中枢的离开,力度一般都很大(馋注:请各位自己看图想想,这也是处理实际走势的难点,也是走势的多义性一个例子),所以就算你搞不清楚和哪段比,也至少要等这段的结构被破坏,才有介入的可能,而后面,上下上的两次反抽,根本就没有破坏其结构,因此后面的破位下跌就是天经地义的(馋注:注意后面的上下上二次反抽,缠师一直讲要破坏结构,这个要仔细想想)。 至于第二红箭头那个,就更不可能是了。绿箭头那次反抽,等于对前面破位前那上下上的微型类中枢(注意,站在严格意义上,线段以下是没有中枢的,所以说是类中枢)的一个类第三类卖点,后面有两种变化,就是转大级别类中枢 或 类中枢移动直到形成新类中枢为止(馋注:三卖以后的演变)。
而下面的黄白线,是一个典型的下上下结构中的第二下刚破上的低点,这是力度最大的一下,怎么可能有背驰出现?MACD第一个红箭头就指这大的下上下破的一下,这时候除非出现线段结构的突发性破坏,否则不可能有什么背驰出现(馋注:请仔细体会上图)。而后的回拉,其实刚好构成一个奔走型的上下上结构(缠师对奔走型结构的说明:也就是第二上刚和第一上的低点稍微重合),这其实也就构成另一个微型类中枢。这和第一个红箭头指的那个一起,刚好构成两个类中枢的下跌走势。然后,后面的背驰判断就很简单了,和一般的趋势中背驰的判断一样。针对第二那奔走型的微型中枢的前后两段,MACD两个红箭头对应的绿柱子的比较,一目了然。
馋注:最后说一点体会,通常情况下,一个走势下来,如果1个中枢或次级别的中枢还没有构建出来,这个级别的走势不可能完成,就算有小转大的机会,绝大多数情况下,只不过是线段级别的背驰,所以,缠师说,在一个强烈的趋势走势里,如果没有中枢,就根本不用恐慌,只要静待这个中枢构建完成,之后看这个中枢的演变就可以了,个股可能稍有不同,大盘一定如此,因为大盘的合力,更难以被某个单独的分力所改变。请仔细品读本课内容,看似易容,其实都是我们日日总是一错再错的地方。 |
|
来自: 三合书斋 > 《缠论108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