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辩人论治,这样的中医科学吗

 为什么73 2018-01-20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我62岁才开始学中医,实在太晚了。”话虽这么说,李宁先老师脸上也没看出什么后悔的表情,甚至有一点小得意:“不过我学了中医之后,再没去过医院,不花国家一分钱医保,十多年啦......”


认识李宁先老师有五年了吧,老先生穿的衣服还是那么不讲究,脸上看上去越来越精神。很难想像二十年前,他是一个几度收到医院病危通知书的重度心脏病患者,曾经器官衰竭生命垂危。


“油麻菜,你八年中医啦,祝贺你博士毕业!”老先生每天早晨五点起床,时常跟我微信聊上一两句,开个玩笑斗斗嘴,没想到见了面也不放过。


为了拯救自己的生命,61岁的李宁先开始了自学中医、自我诊断、自我配药、自我医治的中医药学探索与实践。在随后3年多的时间里,他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学的理论知识,经历了60、70多种药方的亲身体验,不但拯救了自己,还治好了相濡以沫的老伴的甲状腺肿瘤、哮喘气管炎和突然性便血等大病,还有身边不少亲朋好友的疑难绝症。


“我这辈子是毕不了业了,您就让我这么混吧。” 老先生和很多中医一样,都期待我认认真真开始学习中医。在他们眼里,中医最美最神奇,不学中医,还记录中医,简直无法原谅。八年都是如此,我已经放弃跟他们解释记录的价值了。


“中国的教育,读书就是学习。用现在语言,就是往脑袋里存知识叫做学习,大家也叫做读书,那叫信号的输入,储存。那不叫学习!”七十年代就开始研究人工智能的老爷爷一只视力很差的眼睛忽然亮起来,“油麻菜,你跟我说说,什么叫学习?”


中医好奇怪啊,跟他聊天,总爱问你问题:什么叫中医?中医的灵魂在哪里?什么叫生命状态......这下好,什么叫学习都得回答。前不久,因为我的文章反对了少数中医看病疗效不好却推说没缘分,(原文阅读)还有毕业没几年的中医跳出来写长篇文章,没头没脑批评我——怎么可以不相信有人见过念咒可以去肿瘤、怎么可以对中医 “丧失信心”。我想亲眼见证又不没法拍,你说当个记者容易吗?


“你收集信息,不处理信息。就像很多人的学习就是检索,检索出来再讲给人听。”老爷爷,你那么老,说的都是对的。你的问题,我觉得孔子老师回答,百度老师回答,或者留给更多觉得自己可以代表中医的高明人回答才合适。


“西医治不好我,但是中医治好了,西医不是科学吗,科学的治不好,不科学的治好了,这个科学怎么啦?”六十多岁开始学习中医的李老先生,首先按两条历史脉络开始中医学习,第一是学习研究历代中医名著,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脾胃论》、《医宗金鉴》等等......第二是学习研究历代名医的医疗实践经验。


“就像有的医生,只收集信息望闻问切,可是收集信息来做什么呢?最后要落实到人的生命状态。他的气血怎么样啊,生命状态怎么样,心理状态怎样......我学中医,就会把张仲景、《黄帝内经》、单症单治进行比较,看他们理念差在哪里,在对比中学习出来的。”老先生虽然火力猛,但猛的有逻辑。“把自己储存的知识进行比较,那才叫学习。”


从症到证,从证到人,从收集信息到诊断,从诊断到建立人体平衡模型。在老先生的逻辑里,中医一直在发展修正自己。下面是我记录的李宁先老师的一些观点:


中医是如何从症到证的?

中国人早期的时候,采取单症单治,找到身体不正常的地方,找出一个就是病。他只是收集信息,没有诊断。


到了《黄帝内经》时候,发现有很多症,可以按规律来治的。拉肚子或者便秘了,或者口腔溃烂,这些归类在一起叫做热病,有一些归类叫寒病。还有归类到阴病、阳病,表病、里病,虚病、实病......黄帝内经就是在单症单治基础上发展的,治病更简化了,热病吃凉药,凉病吃热药。”


张仲景看见黄帝内经在黄帝内经基础上,又写了一个从感冒到死的《伤寒论》,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太阴、厥阴整个人体寒热变化情况,把人的各种得病情况联系起来了。张仲景很伟大!但是张仲景和《黄帝内经》犯了同样的一个错误,就是拉肚子同样是病,咳嗽了就是病,不正常了就是病。


实际上,人的生命过程不是这么一回事。拉肚子可以是病,也可以是排毒。咳嗽可以是病,也可以是把痰排出来,保护自己。发烧也是这样。所以不能看到一种现象不正常就叫做病。


后来到了金元时期的李东垣,刘河间、朱丹溪等等,他们看到了症以后,还觉得要参照其他情况,辨证论治。如果你吃饭好睡觉也好走路精神好得很,即便是拉肚子,越拉越好,那是排毒,参照起来,就不是病。所以到了金元时期,中医是一个很重大的发展,从现象去找原因,找为什么产生这个不正常的现象。所以把“症”,改成证据的“证”,辨证论治,这又是中医重大的发展。


从“辨证论治” 到 “辨人论治”


不过这个证,没有规范,所以同样的病人,不同的医生诊断不一样。于是后来就出现了很厉害的经方派。他们说什么辨证论治,还是张仲景的经方好,什么症状,吃了药就好......


辨证论治改的缺陷,是在证的问题上没有规范化,我就做了一个改进,变成“辨人论治”。规范到人的整个生命状态,人的生命状态搞清楚了,什么病也都搞清楚了。根据人的共同生命规律自然规律去做,就容易治了。”


李宁先老师说把人的生命规律研究透了,人体健康平衡就可以建模,基于整体平衡校对建立的中医治疗思路就学到手了。中医诊断就是诊断生命状态,治病就是调整生命状态,从失衡状态调整到平衡状态。预防病,就是把生命状态维持平衡。

“在现代医学界也许还没有这种理论,所以,你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疯老头子的疯话。我是学者,是做科学实验出来的人。” 李老师说,如果他说这世界有包治百病的药,人人都会骂他骗子,但在化学家的脑袋里,基于研究人体整体模型入手,所有疾病都有治疗的路径却是他笃定不移的。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了李宁先著《中西医学方法论》《中西医学认识论》两本书,书本里面的内容远比我的零碎片段记录要完整要清晰,大家可以找来看看。


这些年我听过太多次 “学中医很容易” 这句话了。有时是站在山顶看风景的人,看着还在半路迷途的身影说的凉快话;有些是自己还稀里糊涂,却一叶障目不容置疑的糊涂话;还有一种是摸爬滚打甚至死里逃生以后的真心话。


据我观察,往往高手过招就在一两招,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把复杂的招式打得坦坦荡荡,说的明明白白,行的恭恭敬敬的,一定不怕有人质疑。你看我多好,都不说摄影很容易,只说记录中医不容易,嘿嘿。


“我一定是太脱离群众了,所以被人骂成疯老头子。也许只有等到我死了一百年后,会有人能理解我。”老先生的眼睛又眯了起来,“但我是一个诚实的人,什么东西都没有保密。”


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