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效寺牡丹的变迁---叶祖孚

 老北京的记忆 2018-01-20

    崇效寺牡丹的变迁
  一过暮春三月,就要进入牡丹盛开的季节了。在老北京人的心目中,法源寺丁香、崇效寺牡丹都是被人乐道的。到本世纪30年代已经颓废了,平时很少有游客,但是一到牡丹盛开季节,还是有不少游人到那里去赏牡丹。牡丹圃在崇效寺大殿的西北角,大约有三分地左右,人们穿过山门,斜穿过正殿前的院子,绕过西山墙,就会看到这些牡丹,除了常见的“姚黄”、“魏紫”外,还有一两株名贵的墨牡丹和绿牡丹。墨牡丹只有在崇效寺才能看到了,堪称这儿的一绝。据说清末民初,全国有名的墨牡丹只有两株,一株在杭州西湖法相寺,一株就在北京崇效寺。围绕墨牡丹,还产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如清末大学士王文韶退居林下后,在牡丹怒放的季节想到崇效寺去观赏墨牡丹,先一天派人通知和尚,和尚趋炎附势,第二天看到另一位捐班后补道王大人率众浩浩荡荡而来,以为是王文韶光临,就隆重地接待,请他们吃了素斋,观赏之余索性把那枝墨牡丹剪了下来请王大人带回去当作瓶供。等到下午,真的王文韶小帽便服来到崇效寺时,已经枝残花无,再也看不到墨牡丹了。这段故事也成了有关崇效寺的一则笑话。事隔几十年,现在崇效寺已经不复存在,那里成了白纸坊小学,弦歌不辍。牡丹呢?迁到中山公园去了。1950年叶恭绰先生自港赴京,看到崇效寺牡丹大部枯萎,非常惋惜,便产生了把牡丹移到中山公园去的念头。北京市人民政府采纳了叶恭绰先生的建议。中山公园本有朱启钤先生种植的大块牡丹花圃,此牡丹移去后,叶先生曾写过两首诗:
     横街冷落旧精蓝,佳种闲余只两三;
     安得移根归上苑,年年花事衍宣南。
     为请命费沉吟,春事无端扰道心;
     喜见移根归上苑,宣南掌故记从今。
  每当牡丹花开,中山公园万头攒动纷赏名花时,都会看到很多株深紫带黑的牡丹,但哪一株是当年轰动京华的崇效寺黑牡丹呢?恐怕现在已经无人能够辨认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