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片低调的面包,只有3款产品,成就辽宁市值第一的民企

 斑马消费 2020-10-21

一个专门做面包的公司上市之后,高达200亿的市值竟成了辽宁省市值第一的民营公司(除开借壳)。

这是一个神奇的面包公司,行业不太起眼,品牌在国内的知名度也远不如元祖、85℃等品牌。然而,就是这家发端于沈阳的公司,靠着烘焙面包,送到超市去卖,一年营业收入40亿元,归属净利润破5亿。

上市之后,借助上市公司的平台,这家面包公司携资本迅速在国内多地复制其在东北和华北的模式,大有占领全国之势。

斑马消费今天要介绍的这家公司就叫桃李面包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桃李面包”)。

一块面包一年赚5亿

在超市的烘焙区,几块钱买一袋面包,估计没几个人会关注这个面包是什么品牌。每到超市打烊之前,烘培区大多会搞打折或是买送的活动。

就是这么个品牌都不太被人关注的行业,却出现了一家极其赚钱的公司,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家公司竟然出现在东北的辽宁省。

桃李面包,从公司的名称上,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这家公司的性质和主营业务。没错,这家公司就是个做面包的。

不同于我们经常在路边看到的类似元祖、85°C、克莉丝汀(01210.HK)等时尚的面包房,桃李面包的主要模式就是“中央工厂+批发”——自营工厂生产面包,然后送到各个超市等零售终端售卖,其主要竞争对手是宾堡、曼可顿等几家外资企业。

因为公司发端于东北,发展了20多年,桃李面包主要势力范围也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地区。2016年,东北和华北区域,贡献了公司7成的营业收入。其次,是华东和西南两大区域。

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相当可观:

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33.1亿,归属净利润4.36亿。

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29.6亿,归属净利3.58亿。按照前不久公布的全年业绩预告,公司全年的营业收入会超过40亿,归属净利更是会突破5亿元。

从公司2015年公布的招股书来看,公司主营的面包产品售价也不是很高,多年的平均销售单价也都在16元/公斤左右,每年略有上涨。

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与同行们相比,并不算高,几乎维持在30%以上。再来看看A股同行业的上市公司,麦趣尔(002719.SZ)的综合毛利率在50%左右,元祖股份(603886.SH)在60%以上。

但要论赚钱能力,这两家远不如桃李面包。

那么,与同行们相比,桃李面包的优势何在呢?

公司的主要产品就是面包,只有3大系列30多个品种。除了面包之外,公司仅在时令节气时供应粽子和月饼,这两块占公司主营业务比例不大。

公司的产品少而精,大规模生产可降低成本,产品直接销售给商超等终端,又可以降低销售费用。

在2016年的公司财报中,超过5亿的销售费用中,其中产品配送服务费用花去了3亿元。

因为公司的产品比较集中,相对单一,公司在研发费用方面的支出也不太高,2016年支出了370万,仅占营业收入的0.11%。

不停扩张走出华北

别看桃李面包的产品并不起眼,一般人也不太注意。但是,其客户名单还是比较豪华的。

与几十家国内外大型连锁超市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和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连锁超市的合作已持续了近20年。

斑马消费注意到,2015年上半年末,公司在东北、华北、华东、西南等14个中心城市以及周边地区建立了超过8万个零售终端。

而到了2016年末,公司的销售终端迅速壮大,短短1年半的时间内,公司的零售终端已超过了15万个。

这种销售渠道的扩张能力,确非一般企业所能匹敌。这与公司与大型连锁超市的紧密联系密不可分。

2015年12月,桃李面包成功上市,筹集5.6亿资金投入到沈阳、哈尔滨、石家庄等面包生产基地的建设中。

借助公司数十年东北、华北地区的经验,桃李面包借助上市公司的平台,迅速加大扩张步伐。

上市仅仅9个月后,公司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定增,计划募资超过7亿元,投入到武汉、重庆、西安3地的生产基地中。

方案经过一轮调整之后,在2017年11月得以完成。

按照公司的定增预案,三个项目建设投产之后,将年均增加公司营业收入8.8亿,增加年均税后利润超过1.2亿元。

桃李面包的主营产品保质期都较短,普遍都在5天左右,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其销售半径较小,集中在200-300公里以内,销售范围集中在工厂本地及其周边地区。

因此,桃李面包要想实现持续增长,必须通过不断扩大在全国的生产基地,来扩张在全国范围内的势力范围。

撑起辽宁市值第一民企

桃李面包是个典型的家族企业,上市之前,公司的股东就是由100多个自然人组成,除了创始人的家族成员之外,另外大多数都是公司关键岗位的员工。

截止2017年第三季度,公司的前十大股东中,前八个都是吴、盛两家的8个自然人,8人占公司总股份的87.68%。

吴学群、吴志刚、吴学亮、盛雅莉、吴学东(一家5口),占公司总股份的77.86%。

按桃李股份目前200亿市值计算,吴家人的身价超过155亿。

斑马消费顺手扒拉了一下辽宁省的70多家上市公司,竟然意外地发现,桃李面包凭借小小的面包,成为了辽宁省市值第一的民营上市公司(与联美股份不分伯仲)。

也许有人会说,圆通速递、恒力股份都是民企啊,市值超过了桃李面包啊。这两家都是借壳的好么?只是名义上还属于辽宁的上市公司吧。

从市场层面上来看,烘焙行业的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大,但总体较为分散,行业集中度较低。

截止2014年底,全国有上万家持证的糕点面包生产企业,年营收超过2000万的仅600多家,跨区域的面包生产企业更少。

上市之后,桃李面包借助资本的力量,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张,一定程度上,在自己的细分领域中已占领了先机。

作为一家在面包行业浸淫了数十年的企业来说,桃李面包借助自己成熟的模式,快速扩张应不会存在经营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但作为一家食品生产企业,特别是这种短保质期的面包产品,桃李面包需在食品安全上更下功夫,此前,该公司时不时被媒体曝光面包质量的问题。

小行业、大公司

  1. 8分钱的手套年赚1.8亿

  2. 十三香一年卖了13亿

  3. 1毛钱的纽扣年赚3亿

  4. 55张纸牌年赚上亿

  5. 一包榨菜成就11亿大生意

  6. 打火机老板坐拥50亿身家

  7. 假发巨头瑞贝卡

  8. “蜡烛大王”转型化妆品

  9. 谭木匠20年坚守一把梳子

  10. 保温杯配枸杞火了哈尔斯

  11. 瓶盖大王遭遇禁酒令

  12. 卖瓜子成首富

  13. “烟屁股”包装纸一家上市公司

  14. 恒林股份的“椅业王国”

  15. 扫马路“扫”出年收入22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