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电饭煲要选合适的 近日,约3万台进口虎牌IH电饭煲,因存在触电危险被召回。纵观2017年,日本制造业违规、造假、瞒报、谎报等丑闻频现,一些日本品牌宣称的“匠人精神也遭到消费者的质疑。在日本一些大企业领导人不停弯腰道歉的同时,中国国产消费品却在不断升级,解决同质化严重、低价战频发等问题。适合中国家庭需求的智能优质电饭煲,在中日韩竞争中逐渐成为消费者信赖的对象。 现象:赴日爆买成常态 近年来,中国游客赴日“爆买”日本产品的消息频频出现,无论是便携的遮阳伞,还是家中固定使用的马桶盖,不远千里背回一袋大米,抢购一台电饭煲已成“常态“。日本产品的“匠人精神”让国内游客对“日本制造”产生了高度信赖感。据有关数据统计,2016年日本电饭煲出口额已达到100亿5900万日元,而随着关税的减免,2017年1月-8月的出口额对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约10%。 随着国内轻工业产业的不断升级发展,企业生产理念也逐渐从产品“有没有”转型为产品“好不好”。技术的创新升级,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品质,满足了消费者向往美好生活的要求,而且在品种丰富度、品牌认可度、品质满意度都呈现出大幅提升趋势。 美的推出“真空变压IH”电饭煲入选年度消费精品、苏泊尔的“蒸汽球釜IH”电饭煲引领电饭煲行业升级……记者了解到,对同样价格不算便宜的中高端小家电,消费者已逐渐倾向选择国产品牌。 选择:高价不等于优质 合适是关键 “一台2000元,一台300元,两台品质差不多的电饭煲你选择哪一台?”记者对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区进行了随机采访,八成住户选择价格便宜的电饭煲,其余住户则表示,需要在观察实物后,看功能再进行选择。而在各大网购平台,记者也观察到,对于进口电饭煲选择,消费者倾向购买千元左右的电饭煲。而在电饭煲总分类里,价格在300—400元的国产电饭煲销量遥遥领先,性价比仍是大部分消费者在购买电饭煲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日本旅游时,买了一个虎牌的电饭煲,价格不便宜。操作时,不仅对水量有严格要求,水量不同,口感就完全不一样。”小区业主罗女士向记者说道。同时她表示,相比于日本电饭煲宣传的“内釜工艺”,更关心电饭煲智能化方面的升级。 此前,央视财经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米种,对中、日、韩多种电饭煲功能测试。测试表明,在中国米种丰富、饮食习惯多变、地区海拔差异大、电压不稳定等等因素影响下,进口电饭煲反而表现出“水土不服”的情况。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潘思轶表示,米饭的质量不仅和使用什么电饭煲有关系,也与大米种类有关,不同的米种要用相匹配的电饭煲进行蒸煮。日本的电饭煲质量好,但却是针对日本的大米来研发的,能对单一米种的烹煮做到完美,面对国内复杂的市场需求,国产电饭煲具有更加广泛的适用性。 在1月10日举行的轻工业消费升级成果发布会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表示,“中国游客在海外抢购电饭煲、智能马桶盖现象已成为历史,国产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居消费品迈向了世界中高端。”各大轻工企业也贴合实际,走进各个家庭,深入研究,开发出真正符合中国家庭需要的高端智能新产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