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虚拟的武林门派故事 在整个2017年里,一个故事在我的心中逐渐生长成型。这是个虚拟的故事。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虚拟的故事,有的和我这个故事相近,有的则完全不同。在2017年末,2018年初,我要把我心中的这个故事讲述出来,给大家听。 从前,有一个地方叫武林,武林里有一些门派,演绎着不知来源却流传已久的武学功法。 十年后,他开始收徒,向外传授这门武功。 他面临的第一个困难是这门武功不被认可。新生事物总要经历一番磨难。而武林中的各门派也发出质疑:“我们各派的功夫都是自上古流传下来的,至今也未敢说参透其精髓,你小子何德何能,就敢号称自创武功?”开始有人上门挑战他,有人暗中使绊子,也有人在公众场合试图给他难堪。他凭借一己之力一一化解,在各种较量中胜多败少。他不得不强调所创之武功的优点与独特性,奈何贬低他的人从来就没有兴趣真正了解。尽管环境艰难,他仍然在武林中迅速地崭露头角,名声鹊起。而他收的第一批徒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 他创立的功法很好,他也很会教学生。所以第一批拜他为师的人,有一部分很快成为了武林新秀,也有些更加坚持用功的人成为了武林高手。然而,很自然地,师父的困难也成为了徒弟的困难。这些徒弟们也面临着门派不被认可的苦难,该吵的吵,该打的打。吵吵打打之中,整个门派逐渐壮大,在武林之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门派在各地开设了武馆,教习武术。 特别感谢Osten.为【三心堆】专属插画 第二个困难是门派弟子的生存问题。要习武,也要生活。弟子不止要练好自己的武艺,还需要用武艺来赚钱,没有钱,生存得不到保障,也就无法再继续习武。于是门派中的弟子们有的开武馆,有的直接靠教授武艺赚钱,所有人都不得不与商业沾上了关系。习武者们发现,商场如战场,更是充满了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竞争。为了生存而焦虑的武者,有时候难免失却本心,而有些武者先前就是商人。无论如何,掌门所创的武功货真价实,很多弟子在商业竞争中获得了优势,在商战中存活下来,一边习武、一边经商,成为了这一门派,乃至所有门派的常态。 ![]() 在掌门的带领下,弟子的武学造诣不断提高,门派也随之发展壮大。有一些高水平的弟子开始骄傲自大,认为自己已经习得了本门武功的精髓,同门师兄弟包括掌门的水平不过尔尔,他们有的转投他派,有的脱离门派自立山头。他们中的大部分,从离开的那一天起,武功再无寸进。因骄傲自大而止步不前,这是第三个困难。 时间一晃,距离武林奇才自创武功已经过了二十多个年头。整个门派发展得红红火火的。他们中有的开武馆,有的教人习武,有的醉心于武学研究,有的把武学应用在其他领域。在又一次门派大会上,众人欢聚一堂,探讨武学。大家共同探讨了许多问题:练功的方法和技巧,新招式的开发与试验,开武馆怎么才能赚钱……等等。有一个新入门的小学徒,什么也不懂,他却问了掌门一个问题:“尊敬的掌门,我们到底为什么要习武呀?” 所有人哄堂大笑。掌门沉默,看着大家。笑声逐渐落下,一种尴尬的气氛在场内悄然蔓延开来?有些人面面相觑,有些人若有所思,有些人似胸有成竹。掌门继续沉默地看着大家,似乎在示意什么。 有人按捺不住,开腔答到:“习武自然是为了我们门派的实力和声誉,让我们能够屹立于武林之巅!”拍掌附和者有之,沉默者有之。这是被第一个困难缠住的人。 又有人说:“习武可以让我们的门派富有,让我们每个习武者都不愁吃不愁穿,过上好日子”话糙理不糙,附和者有之,沉默者有之。这是被第二个困难缠住的人。 还有人说:“小孩子不懂瞎问什么?修行功夫到了,自然知道习武是为了什么!”小学徒吓得赶忙低头闭嘴,仿佛从中学到了什么。附和者有之,沉默者有之。这是被第三个困难缠住的人。 没再有人发话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都把目光转向了掌门。 掌门也看着大家,表情微妙,似悲似喜。 ![]() 良久,掌门开口道: “我自创武功之时,领会了本国上古武学之真意,其流失散轶已久,为民所不知。而本门存在的意义,在于武学真意之薪火相传、不绝于世,乃至强心健魄、经世济民之用。” “名声如浮云,金钱如粪土,自傲如毒水,地位如烈火。习武之人,难免一时为此四者所困,颠倒梦想,废寝忘食。但切不可因小失大,舍本逐末。为一时之困而蔽一生之所愿,智者所不为也。” 众人如梦初醒,恍然大悟。 一个门派也有一个门派的历史,出生时的基本境遇,因此而产生的情结,以及为了补偿情节性需要而做出的努力。但一个门派的核心生命力源自其基本心愿——这个门派打算如何存在,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从什么样的行动中获得真实的意义感与价值感。 如何能够穿越情结,和基本心愿接通,是最为重要的一件事。 有一种柿子树,不是种来卖钱的 而是专门等鸟儿冬天里没有吃的时候 飞来吃它的柿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