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肠癌:肠道菌群失调惹的祸?

 流形sbz 2018-01-21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世界上排名第三大的癌症。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大约136万例大肠癌发生。在中国的发生率也同样位列前茅,大肠癌患者总数占全球的1/4。

大肠癌:肠道菌群失调惹的祸?

传统的观点认为,大肠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以及多基因参与的细胞遗传学疾病,在细胞发生癌变的过程中逐渐发生基因突变和癌变。

但是这种观点只强调了人体细胞层面,对肠道的细菌却根本没有重视。如果考虑到直肠长度只有15厘米,而结肠是其10倍长,但是直肠癌的发生率竟然比结肠癌还高,这里就一定有一些我们理应注意到的地方。

基于现在的研究进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大肠癌的发生实际上跟肠道菌群的失调是息息相关的。

我曾经调查过多个大肠癌病例,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大多数人都是喜欢吃肉,口味重,吃面食等比较多,蔬菜水果比较少。而且很多人有便秘的问题。

大肠癌:肠道菌群失调惹的祸?

肠道属于消化系统,大肠作为肠道的末端容纳着巨量的细菌,而细菌本身种类繁多,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功能都有。在这个部位如果有坏细菌持续对大肠上皮进行恶性刺激(比如便秘),那么上皮细胞发生恶变的几率势必就会增加。

人体的肠道细菌总量是百万亿数量级,上千个细菌菌种,近万种细菌菌株,密密麻麻拥挤在人的肠道内。

这些细菌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共生菌,数量较多;第二类是对人体有害的致病菌,数量不多,但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多;第三类是叫“条件致病菌”,也就是一些平时不会导致疾病但是在某种情况下(比如免疫系统减低)就会变坏的细菌。这类数量最多。

在健康成年人,拟杆菌门和硬壁菌门这两大门类的细菌是占据统治地位的细菌家族。软皮菌、变形菌、梭杆菌等几个门类居于少数地位。

那么,肠道细菌,或者严格的讲,那些失调的肠道细菌是怎么导致癌症的呢?

人体肠道粘膜的总面积高达400平方米,因此细菌和人体细胞有大量机会进行亲密接触。而且肠道上皮细胞和细菌又不是光滑的, 很多突出来的地方都有助于细菌定居。此外,肠道上皮细胞还会分泌一种黏液,把细菌给黏住。所以它们一旦跟上皮细胞粘附在一起,就很难脱离。

如果是好的细菌倒还罢了(毕竟好细菌会给人体细胞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健康是有益的),倘若碰到坏细菌(诸如沙门氏菌、螺杆菌、或者有些大肠杆菌菌株),这些坏家伙就会把它的坏成分,或者说致病毒素(包括基因毒素,细胞毒素),扩散到肠道上皮细胞里面去。

这些坏成分可以导致多种不同的后果:

(1)炎症因子表达,促进肠道细胞的炎症发生;

(2)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被破坏,因此肠道出现渗漏,毒素更容易进入人体血液;

(3)细胞周期中断或者损伤;

(4)如果是基因毒性的产物就可以造成人体的遗传物质DNA突变;

(5)损害免疫系统。

这里以尿嘧啶为例讲讲基因毒性产物是怎么把人体的遗传物质DNA给突变的。

有些细菌可以产生一种叫尿嘧啶的物质(所有人的DNA中都有它),这种东西如果是在肠道中产生,就可以导致活性氧簇(ROS)的产生。

在肠道上皮的细胞膜上还有一种可以产生过氧化氢的酶类,也可以产生ROS。

活性氧簇是一个双刃剑。好处是它们可以作为内在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来防御条件致病菌。

但是不好的地方在于这些ROS可以损害DNA,导致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如果这个突变发生在重要的基因,就可以引起细胞发生癌变。

实际上每天,每时,每刻,我们的人体内都会出现形形色色的损害。不仅仅是上面所提的例子,这只是其中之一。总体的DNA损害数量多得出乎绝大多数人想象。

如果肠道内的坏细菌很多,肠道细胞遭受打击的次数就会极大增多。

尽管出现了这么多的损害,大家一定不要以为人体就大难临头了。

实际上,可能100万次损伤里可能绝大多数损伤不会有问题。人体有强大的自愈能力,也有多层次的修复能力。

第一层修复能力,比如在DNA上的损伤可以被细胞内的错配修复机制给修复;

第二层修复能力,对细胞本身的损伤可以让细胞自身死亡而不会对人体的整体造成损害;

就算偶尔有逃脱修复、演变成癌症早期的细胞也会被人体强大的免疫系统灭掉。这是第三层修复能力。

通过这三层次的修复,绝大多数的损伤都会被消弭于无形。

但是,百万次损伤里毕竟还是有少次损伤被没有被有效控制。而且人的年龄越大,免疫系统会变得更加衰老,无法修复的基因损伤也会越来越多,当损伤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导致人体发病,癌症也就会出现了。

如果人体是易感体质,他们体内那些产生基因毒素的细菌,比如有些螺杆菌种类,可以更容易的刺激炎症形成和肿瘤生成。

另外,倘若是长期便秘,直肠内的毒素淤积,则更容易出现癌变。这也是直肠这个短短的肠道很容易发生癌变的原因。

大肠癌:肠道菌群失调惹的祸?

细菌导致癌症这个结论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至少有一个例子可以证明细菌可以导致癌症:这就是幽门螺杆菌导致胃癌的故事。其发现者澳大利亚科学家马歇尔和沃伦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大肠癌:肠道菌群失调惹的祸?

早年沃伦观察到在许多病人胃下部有一种细菌,而且总能在看到细菌的部分存在着发炎的现象。后来鉴定为幽门螺杆菌。后来发现几乎所有胃炎和胃溃疡病人体内都含有这种细菌。

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他们提出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癌发生的原因,而且已经得到了证实。

现在回到大肠癌,是否大肠癌也是有一种或者多种细菌导致的癌症?是否也是跟炎症有关的?现在虽然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证据显示这个可能性很大。

至少目前已经证明,肠道炎症和炎性肠病(IBD)跟大肠癌高度相关。

已有多篇科研文献发现,红肉(猪牛羊肉)跟大肠癌有密切的关联关系,而且食物中的盐分过高也会促进肠道炎症,后者已知跟大肠癌有密切关系。我们也发现有许多大肠癌病人是重口味爱吃咸。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具有此类饮食习惯的人就一定会得大肠癌。但是至少是患病几率大大增加。

目前已经知道的可能导致大肠癌的细菌有粪肠球菌、脆弱拟杆菌、具核梭杆菌、牛链球菌、败血梭状芽胞杆菌、幽门螺杆菌、大肠杆菌等等。而且相信这个名单一定会越来越长。

不过好的一面是,如果措施得当,我相信还是可以逆转这种发展趋势的。

那么,怎么才能预防呢?

平衡饮食,足量的纤维素,足够的蔬菜水果,减少盐的摄入,减少肉类食物,尤其是减少加工过的肉类食物,蛋白质以白肉和蛋类为主,多吃五谷杂粮。

这种饮食就是我们反复强调的优良食谱。

足量的纤维素可以让细菌产生短链脂肪酸(包括乙酸、丙酸、和丁酸),它们不单可以为肠道细胞提供能量,还可以抑制坏细菌的生长。

研究表明好的肠道菌群在塑造免疫系统和维护人体健康方面起到了枢纽般的作用,这取决于你的饮食。

更有意思的是,肠道菌群不单会诱导大肠癌的发生,甚至会影响癌症的化疗效果。

最近由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表在国际顶尖杂志《细胞》的研究发现,大肠癌患者肠道菌群中,如果“具核说杆菌”这种细菌高,其包含奥沙利铂和5FU的化疗方案就更容易失败。这个结果更说明肠道菌群跟大肠癌的关系密切。

因此,想要预防大肠癌,或者逆转大肠癌的发生发展,那么调理肠道菌群,改变饮食习惯应该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