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古风社 古风控心灵的家园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古风社 墨的出现很早,《述在书法纂》上说:西周“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说是黑土,可能是指黑色一类矿物 质,或矿物颜料,那么甲骨文上的黑色字,倒出现得更早。 说是煤烟所成,却是西汉以后的事。荆州凤凰山西汉墓出土的墨是颗粒状的,磨时放在凹形砚池上,用一 个扁圆形的研石,压在墨颗粒上加水磨细或磨成粉末后加水使用。 后代的墨确是煤烟所成,其原料不同,可分为油烟墨、漆烟墨、松烟墨,分别以桐油、生漆、松枝 所烧的烟炱,加黄明胶和麝香、冰片等制成。 南北朝时易州的墨和剡县的纸很有名。五代时,易州墨工奚超父子避乱到江南,改进易州制墨方法,制成“新安香 墨”。新安即徽州,这就是徽墨的源头。 直到明清时,徽州制墨业更有发展,以胡开文所制为最有名。徽墨的特点是: 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纸笔不胶,香味浓郁,丰肌腻理。 并在墨面雕刻山水人物,墨锭制成各种艺术形态及施以五彩,嵌在锦匣当中,延续至今,历 久不衰,是我国高档工艺美术品之一。 徽墨 , 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今黄山市屯溪区、歙县两地为徽墨制造中心。 徽墨品种繁多,有漆烟、油烟、松烟、全烟、净烟、减胶、加香等。 徽墨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是书画家的必备用品。 徽墨制作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徽墨,作为“徽州所产之墨”的统称,起始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而此前则誉为“新安香墨” 史料记载,徽墨生产可追溯到唐代末期,由于安史之乱,易州墨工奚超父子奚超、奚廷一家由河北易水南迁至徽州,奚氏父子本是制墨能工,此时得皖南的古松为原料,又改进了捣松、和胶等技术,创制出“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经久不褪,香味浓郁的佳墨。 清代,徽墨制作分为四大名家系统,即曹素功、汪节庵、汪近圣和胡开文。 他们对徽墨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创新,终于制成了有如'金不换'的文苑珍品,其中龙香剂墨、天琛墨、仙桃核墨、紫薇恒星图墨、鱼戏莲墨、西湖十景墨、地球墨等均为绝世之作。 使徽墨形成了'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纸笔不胶,香味浓郁,奉肌腻理'的特点。 其中最名贵的是超漆烟等高级油烟墨,这类墨散发出紫玉光泽,用于书法色泽黝而能润;用于绘画浓而不滞,淡而不灰,层次分明,故受到历代书画家的推崇。 相传康熙皇帝南巡时,曹素功献墨,颇得赏识,遂赐“紫玉光”三字,于是名声益震。汪近圣以制集锦墨著称,“其雕镂之工,装式之巧,无不备美”。 胡开文的“苍佩室墨”造型新颖,墨质精良,蜚声文坛,其所制“地球墨”于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膺金质奖章。 古风社 汇集万千美文 古风爱好者的聚集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