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作文分析(七)

 老刘tdrhg 2018-01-21



在系列(五)中,曾提到过一个学生对高考作文命题规律的认识,“高考作文材料一年是寓言故事类;下一年就是社会现实类”2013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恰恰符合这个规律,选择了与学生生活紧密关联的内容,这类作文实际上更接近于“话题作文”。

2011年的高考作文“中国崛起”如此,2013年的高考作文“同学关系”也是如此。

2013年高考作文(课标甲卷)

作文材料理解难度并不大,供考生发挥的写作空间也不小。考生平均分却只有44.97分,是2015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出现前最低的分数。


作文分析

2013年课标甲卷的作文材料内容较多,共有四个自然段。考试中心的分析如下:材料由导入语、调查数据和观点介绍组成,在“同学关系”这个话题覆盖的范围内,提供了多个写作角度。

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并没有意识到是要谈“同学关系”,超出了“同学关系”这一作文话题的边界,因此出现了一些“基本符合题意”和“偏离题意”的作文。

如图所示,我们还想让命题人怎么提醒要谈“同学关系”呢!他们已经很努力了,几乎在材料的每一段中都提了这四个字!

有的考生一眼望到了“包容”,于是以《宽容》为题,写到“大海能够包容,才会有众多的河流汇入;高山能够包容,才会有无数的土石堆叠……”当然,这样的考生并不多。


大部分考生能够分析出要谈论“同学关系”,结果写成了友情、人际关系等,混淆或者偷换了概念。

同学关系、友情及人际关系,可用图形表示如下:

同学关系和友情有交叉,又同属于人际关系的范畴,但并不能据此把三者混为一谈。所以,从内容项来看,有很多考生的作文至多算是“基本符合题意”。


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辨析核心词语的内涵和外延


写作构思

我们都知道,作文的观点要从材料中来,多数人以为找到了符合题意的观点便可抛弃材料。事实上,作文材料对考场写作有更多的利用价值。


我们再仔细分析一下这个材料。


作文材料中的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写作思路。

一、提出问题。对同学关系的认识:多数是互相帮助、彼此激励的,但也可能会有争执。

二、分析问题。为什么同学关系会紧张呢:①自我意识过强②志趣、性格不合③竞争激烈。

三、解决问题。如何增进同学关系呢:①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②遇事多为他人着想。


我们会发现,分析材料得出观点后,还可以利用材料来构思作文


奇文共赏

在高考中,作文得60分很难。考生的作文是随机分配给两位阅卷人的,如果得了60分和58分,就意味着作文只能得59分了。不过这世上也有既具有写作能力,又获得了幸运女神青睐的人——双盲评都得了满分。


下面提供一篇例文,供大家参考。

友情提醒一下,讨论下面这篇例文是不是考场真实作文是徒劳无益的,讨论它值不值60分更是浪费口舌——你只需知道,很多阅卷老师喜欢这种风格就好。

十 年 书

小儿无心上画堂,旧前柳,少年杨,书音稍倦,举目笑同窗,何曾识得无忧处,云出朗,日出共;

今朝小辈击前浪,下俯莽,上仰苍,同归同去,不负好时光,十年书得别时路,酒无觞,泪无行。

——江城子·十年书

我庆幸这十年时光,与你同窗。

十年书,书一段高山流水。昔年伯牙为子期弦断,今时是否能期待一个人相与裂帛?你是我相遇一生的知音。你爱易安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我喜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你在书上记下后主的“落花流水春去也”,我一遍又一遍默写稼轩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诗词中的挚友,心灵上的共鸣,一直不明白那诗里“何当共剪西窗烛”的默契如何,今日方知,你我心中同有一夜巴山的雨,是我们在课上相识课后想知的无言默契。

十年书,书一段锦瑟年华。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蝶也好,杜鹃也罢,少年时光总如同一场不真识的梦境。最多的包容,最暖的问候,带着仲夏夜的星光和水汽,如莎翁笔下那一夜最绚烂华丽的沙龙。饶是旧时国子监内的公子们,也不过像我们一样期待放学后夕晖下的后山,或是护城河边的花与蝶。哪怕是一次罚站,都如同旧时被先生打手板的期待与不安。因为理解,所以感同身受;因为理解,所以未曾怀疑。

十年书,书一段不离不弃。记得李白与杜甫,记得嵇康与阮籍。同窗的你给予的陪伴是父母师长不能给予的另一种情谊。我们从未想过的成长。就在彼此的陪伴中悄悄地来了。如果再不能有我们在星空下的疯跑,如果再不能有每年生日时你们为我点上的蜡烛。如果再不能有春日读书倦时你递上的课外书……如果再没有与你们放肆度过的青春,我们该去向何处的远方?

十年书,是我写给你,我亲密的同窗伙伴的信笺,比亲人更熟悉,比普通的友谊更坚固。你的理解,包容陪伴,是我在青春里写一首诗的韵脚。彼此都年少,莫负好时光。

十年书,书几行?

聊表平生意,有人知。


关于阅卷

下面的视频,是王大绩老师在《鲁豫有约》节目中谈北京的高考作文阅卷,大家看一下,也许会对考场写作有一些启发。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